APP下载

试议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2019-09-10孔灵灵

高考·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育历史教学高中

孔灵灵

摘 要:当前,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并把这种思想融入到教育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學不仅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发展进程,更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情怀,我国作为一个有着诸多灿烂文明的大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屹立过世界经济文化之巅,见证过帝国列强的侵略,为让当代青年深刻体会当前国家繁荣昌盛局面到来的不易,就必须加强国家情怀教育。本文对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概述,分析家国情怀教育的需要把持的原则,最后分析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希望当代青年不仅具备渊博的知识,同样可以以史为鉴,关注世界局势,时刻心系国家安危,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

自古以来,在文化教育中就十分重视家国情怀的教育,比如顾炎武曾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也曾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号召,正是这些国家情怀影响着数代华夏儿女自立自强,始终以国家的安危为己任,努力开创国家发展的新格局。在当代高中历史教学中,也必须融入国家情怀教育,增进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努力。

一、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家国情怀教育也为推进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发挥出重要作用。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可以引导学生努力追求家庭幸福和国家富强,深刻理解家与国的相互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在高中历史课标中也要求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1]。家国情怀教育恰好把个人的自豪感、责任感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学习我国的历史科技、政治制度和改革开放的探索取得的重大成就会对学生思想意识产生重大影响,学生的责任意识也会得到培养,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深刻的感悟国家强大的重要性[2]。

二、国情怀教育的需要把持的原则

(一)家国情怀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古往今来,国家始终倡导以德治国,教育领域也向来尊崇崇德尚学。先人曾提出了“修身、齐家、平天下”治国理念,当前国家也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需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历史知识武装大脑、更新观念,在社会发展中践行[3]。比如学习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学生在学习中会感悟华夏儿女为保家卫国展示出的不屈精神,为抵御侵略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这时教师就要让学生仔细思考,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自己可能做出哪些贡献,像五四爱国运动的青年一样做好思想传播,还是投身于抗日军队中与侵略者厮杀?当前国家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高中生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下不能深刻感受国家危亡与自身的关系,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容易在面对挫折时产生放弃的念头,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二·九运动”、“五四运动”的青年都是怎样做的,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引发学生思考在遇到极为困难的境地时,是否可以舍身忘死,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学生在思考中就会审视自己,进而懂得树立坚定的意志品质重要性,在当下也要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树立爱国的思想[4]。

(二)家国情怀教育要与德育教育目标相一致

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始终是教学的主要方向,而爱国情怀教育更是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行,懂得是非曲直,培养学生为有志青年,这样学生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共同维护好班级秩序,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从大的角度来说,对社会存在煽动民族分裂等不良言论进行有力回击。比如学习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对课本内容进行预览,分析宗法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对统治阶级和百姓产生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与国之间的关联[5]。为强化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在西方文化中,为何孩子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在我国为何少有这种情况?”在学生的思考中,就会深刻领悟到我国的对祖辈的称谓正是受到西周宗法制的影响,学生的心中也会自然的产生孝敬长辈的观念,这样家族的延续和国家的发展就形成密不可分的联系,即“家国关系”。部分高中生存在叛逆的情绪,与父母或者长辈的交流中会出现顶撞,进而伤害到长辈。学习西周宗法制后,很多学生就会审视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举动,与家人交流时更加善意,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6]。我国古代的经济文化曾经屹立于世界之巅,这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晶,当前疆独、藏独势力沉渣泛起,高中生要以史为鉴,珍惜得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坚决维护国家统一,不轻信、不传播分裂言论。

(三)家国情怀教育要与正确历史观相一致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要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明白重要人物和事件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在思考中提升自己的情感。家国情怀教育与历史教育的目标一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样分析问题就会更加全面和客观。比如学习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科技、教育成就和史学研究成果》时,学生可以学习到“两弹一星”的知识,见证了国家科技和军事力量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和军事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部分外国势力借此鼓吹“大国威胁论”,歪曲事实,引导错误的国际舆论导向[7]。从国内来看,也有一些群众对我国发生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恶意放大,而高中生容易受到这些言论的影响,进行错误的传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家园情怀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明白我国是一个倡导和平的国家,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自身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国家,而历史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逆转的,需要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义务传播正确的思想,也要懂得国家发展的好坏都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有国才有家。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辛亥革命”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很多学生学习后会想为何要通过暴力进行革命,借鉴日本自上而下改革会不会减少百姓牺牲?学生之所以的问题提出这样是因为对历史没有正确的理解,教师可以从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告知学生《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外国人的傀儡,当时的环境已经不具备良性改革的条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是都以失败告终,而孙中山深刻的体会到只有暴力的改革方式才可能实现新国家的建立,部分人的牺牲最终会换来新的时代,之后的新中国建立也正是“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样学生就会在历史的学习中更加正确的看待历史的发展[8]。

三、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一)教师自身要具備专业的知识技能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会涉及到国内外很多的知识内容,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这样才得以更好的开展国家情怀教育。但是部分高中历史教师侧重于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需要潜心提升自己的修为和文化内涵,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内容,适时的进行家园情怀教育。比如学习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的《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时,学生可以欣赏到大家的字画,深刻的感受我国文化深厚的底蕴,但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很多珍贵的文物或毁于一旦,或流失到国外,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告知部分文物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和英国大英博物馆,这说明了国家曾遭受严重的文物流失,借此机会学生就会懂得要保护国家,关心民族危亡。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学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体会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期盼;学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明白毛主席在建国初期提出“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用心,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信息,努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还要展示出自身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教师的付出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为国家培养人才,这本身也是爱国的体现,而学生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不负教师的培育和国家的栽培,这也是学生爱国的体现[9]。

(二)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时,很多内容都可以当做家园情怀教育的素材,学习古代文化时,伟大的楚国诗人屈原写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比如学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铁路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此外,洋务运动时期左宗棠收复新疆、抗击沙俄;郑成功在明末清初坚持反清复明,并且为祖国收复台湾;董存瑞在解放战争期间顶起炸药包,视死如归等等。家国情怀伴随着华夏民族走到今天,并且无时无刻贯穿于高中历史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传承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教师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讲解中,还可以把学生熟知的内容融入其中,比如把民族精神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在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学习中,学生会得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开创新局面,结合我国的国情不断尝试,最终找到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从社会生活角度来讲,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也要看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五代领导集体始终以国家利益为先,为实现中华梦呕心沥血,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爱国思想。此外,还要把现代社会和国际环境相结合,从当前的国际形式来说,各国都在为本国的利益进行着政治和经济交流,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就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外交策略是十分成功的,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我国在当前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要把教材内容和社会形势联系起来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10]。

(三)教学时要运用多种方法

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重视历史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水平,也很少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所以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在新课标实施后,当前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学方法也更加多元化,比如图表法、多媒体教学法都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家国情怀是深层次的情感,只是进行语言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理解的,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升华学生的思想。图表法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借助图片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之余更加深刻的感悟历史事件,而表格通过年份和事件的呈现,可以让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对比中感受历史的进步。比如同一期间我国近代改革与西方国家改革的对比就可以利用图表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明白为何近代国家发展落后于西方。多媒体教学法在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开创了教学的新格局,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仿佛置身于历史事件中,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相关视频,对学生的内心的会产生强烈的触动[11]。

结束语:综上所述,家国情怀是当代高中生需要具备的情怀,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要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角度看待事物,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的看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更在历史的学习中辩证的看待历史的发展,学生也必将对祖国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国家发展也会因此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康富永.刍议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12).

[2]何勇.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刍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150-150.

[3]梁佳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15.

[4]皋银飞.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7).

[5]戴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7(25).

[6]郭惠聪.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6).

[7]查泽雷.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7(4).

[8]梁汇湘.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2017(33):40-40.

[9]郭小兵.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研究[J].新课程(下),2017(10):225-225.

[10]张伟.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好家长,2017(68):199-199.

[11]左言琴.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8).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教育历史教学高中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中小学家国情怀教育初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