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社区环境的优化与学校德育

2019-09-10徐德超

家长·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优化措施

徐德超

摘要:就实际情况而言,学校德育质量不高、时效性不强是时代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几年,学校、社会、政府几方形成了联动机制,对其教学进行了改革。我国也逐步将社区环境与学校德育联系在一起。本文主要对社区环境的优化和学校德育途径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环境;学校德育;优化措施;定义浅析

一、社区环境概述

社区本身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属于普及性较高的名词,社区(community)的含义为共同体、亲密伙伴关系。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社区”一词的概念界定不一致,定义也不一致。社区主要由人口、地域、结构、文化4个要素构成。

二、社区环境的优化与学校德育浅析

新时期背景下,我们学校德育工作开展需要结合青少年的思想形成与品德形成,遵循客观规律,分析青少年思想品德变化及特点,将充实与完善作为最终目的。

(一)新时期学校德育

第一,德育目标对德育内容与德育方式有显著的指导作用,对德育活动有激励作用,对德育实施有协调作用,对德育评价有参照作用。

第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新特点:可增强青少年的主体性意识与独立性意识,增强青少年的创造力,青少年在思想道德认知结果上具备显著的多样性特点。

第三,学校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逐步完善,学校德育过程及德育方式逐步完善。

(二)社区环境对德育的影响

1.形成及发展规律。

思想品德内涵本身指的是个体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社会意识以及行为规范展现出来的特征或倾向,通常被称为“德性”,属于个体素质内的一种,与“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统称为人的整体素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规律主要包括:(1)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发展具备个体主体特征;(2)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属于主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3)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本身可分阶段进行,具备显著的个体差异。

2.马克思主义德育环境理论。

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发展本身是主体、环境互动的结果,在马克思主义德育环境理论中,德育与环境关系研究为核心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形成道德意识形态,可在社会经济基础上,开展生产与交换,反映社会经济关系。马克思主义涵盖了环境、德育、人三者间的关系,能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上进行阐述,可阐明环境对人的作用,阐明德育对环境的影响,凸显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在社会实践上追寻统一,以此实现目标。

三、社区环境的优化与学校德育优化途径

(一)培养学生意识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德育环境意识,对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与作用进行高度重视,形成理性认知。学生德育环境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和谐性、整体性、开放性意识,教育者要积极面对当前环境,在开放条件下积极开展德育工作。

(二)形成合作互动

首先,要优化社区环境标准与准则,就各类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与预防措施,积极净化社区环境,优化社区环境标准。其次,优化社区环境,注重社区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注重社区教育发展,提升居民综合素质。最后,社区文化环境优化,通过积极发展社区文化,逐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建设相应的社区文化体制,积极开发社区德育资源,政治社区内的不良文化环境,促进社区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合作与互动,形成多方联动机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助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学校德育的时效性,必须要获得社区的支持,强化两者的互动,促使学校与社会共同育人,两者协同发展。

(责编:侯芳)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优化措施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浅谈基本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市政工程招投标
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优化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基于生命发展的中职德育生态优化思路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