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合一

2019-09-10徐正鸿

家长·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法衔接教学目标

徐正鸿

摘要:影响初小衔接的主要因素有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学生学法。借助学生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克服思维定式,挖掘中小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是优化学习方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教学目标;教法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陶先生说:“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可见,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陶先生的观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原因是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导致评价方法、教师教法、学生学法也形成差异。加之在学法上缺乏指导,造成教与学之间的脱节,使教师的教无法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

一、影响数学教学初小衔接的几个因素

(一)教学目标

小學数学内容大多是最基础的知识和方法,研究的是常数,且较多侧重于算术计算。初中数学大多研究的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注重数形结合,要求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适应义务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材进一步降低四则计算和应用题的教学要求。而初中实际计算难度、灵活度并没有下降,应用题又增加了探索性、应用性的知识,反而拉大了初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之间的跨度。再者初中教师对小学实际授课内容不熟悉,形成了小学、初中教材上的“盲区”,给学生后继学习带来困难。初中教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强弱不了解,教学时起点把握不准,也造成中小学实际教学的脱节。

(二)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使用直观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注重创设情景。课堂教学密度小、容量少,课堂复习与巩固时间多,学生习惯少讲多练,一道题目反复讲、反复练。在教学中,对概念的要求不高,多侧重于计算,学生以识记为主,一般是“套模式”来解题。

(三)学习方法

基于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小学教师管得严、讲得慢,手把手教学,学生课后反复练习,对教师的依赖性强,真正做到了“少讲多练”。初中教学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放”得较多。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也提倡精讲多练。但由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做到“一题多练”。特别是近几年,题型多变,开放性、探究性题目增多。这对于那些学习比较被动的初一学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二、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的优化措施

(一)巧妙借助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建立在小学知识基础之上,是小学数学知识的拓展和提升。初中数学内容有着两大体系:代数、几何;四大版块:代数式的运算、方程、不等式以及几何初步认识,这些知识点在小学都有过简单地渗透,因而初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了解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并借助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主动思考,联系旧知发现、认识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二)克服思维定式,挖掘中小学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这样一道题:“比一个数的4倍小3的数是13,求这个数。”小学的特点是逆推求解,列出算式(13+3)÷4;而初中则是顺向推导,设所求数为x,只要直译原题,即4x-3=13便可求解。学生虽然学过简易方程,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是启发学生找等量关系,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代数法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又比如代数式,小学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初一是用字母表示代数式,是抽象的数。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代数式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等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内在联系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做好教学内容问的过渡。

(三)引入现代教学策略,优化学习方法

首先,我们要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收、“等、靠、要”的学习习惯,提倡“自主性”学习策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其次,强化数学训练,引入“选择性”学习策略,设计分层作业和多样化练习,规范作业要求。升入初中后,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思考完成,或与别人对答案,甚至出现严重抄作业的现象。因此,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严格训练,即教师要在规范解题上为学生做好示范;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不规范解题及时纠正。第三,及时做好复习工作,做到“温故而知新”。一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及时再现当天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完成作业。二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将平时作业练习中的错题或是技巧性强的题目(一题多解、变式题等)整理成集,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最后,还应更多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要求学生“在动手中有思考,在探究中有推理,在活动中有训练”。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七年级的数学教材的配套练习中,增加了“生活与数学”“游乐园”和“试一试”等体现探索性的习题,应多鼓励学生思考,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编:唐琳娜)

猜你喜欢

教法衔接教学目标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