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阅读题教学的实践思考

2019-09-10何机峰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何机峰

【摘要】:近几年来,对中考数学试卷增加一些难度,增强对数学问题的开放性、应用性以及探索性,数学阅读题成为了在中考中必考的试题。因此,初中教师应该重视提高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初中数学阅读题的教学有助于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它需要学生自身要具备理解能力、洞察能力以及执行能力,但是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都忽略了对数学阅读题的培养,使得学生在面对阅读题时有明显的障碍感。本文就根据现阶段数学阅读题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探讨初中数学阅读题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阅读题 教学策略

数学阅读就是指在围绕数学材料和问题,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应用数学的方法和理念来理解、吸取、感受和认知数学文化的学习习得活动【1】。初中数学阅读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的培养往往被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所忽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题目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对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汇总,理解阅读题目的讲解应该成为教师授课的重点,其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阅读题的教学中,應该种增强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入手,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对题目加以理解,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同时还要选取合适的计算方法,最终获得解题答案。在完成解题后还要加以讨论和思考,对问题进行总结,从而提高数学理解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以此完善学生自身的发展。

二、现阶段初中学生在阅读题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2.1 数学基础薄弱,在遇到阅读题时没有自信,出现心理障碍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阅读题大多都是与日常生活和现实问题相关联的,但是由于题目的内容和数字比较多,其中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在读题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有点不知所措,内心比较烦躁,并且对阅读题产生了恐惧感,加上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在遇到这类阅读题时就更显得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题就产生了抵触心理,不愿意去思考、去解答,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反感。

2.2 忽略阅读,缺少理解,在解题时出现理解障碍

现阶段的初中生学习任务都比较繁重,他们对课本阅读的积极性往往不如小学时期,对文字内容的兴趣也逐渐减少,进而造成了他们对文字理解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大多数学生只对数学中涉及到的图片和画面比较感兴趣,对枯燥的文字内容比较厌烦,缺少阅读的兴趣,导致在遇到阅读题时,很容易产生疲倦感,没有掌握题目中文字的含义,找不关键句和关键词。长久以往,学生就会对数学阅读题更加的厌烦,在遇到此类题目时无法理解和解答,从而影响了解题的效率和质量。

2.3 缺乏体会,获取的信息较少,对阅读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由于很多学生很少接触社会上的数学活动,只在学校接受数学教育,因此导致了他们对社会、科技、生产等知识的获取较少。但是,在数学阅读题的内容中,会出现一些比较有专业性的词语,学生对这些词语比较陌生,就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包含的意思,对阅读题的内容就不能更好的理解。例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费率”“利息”等词语,如果学生不能对这些词语加以理解,那么在遇到这一类的数学阅读题时就不能够正确的理解和正确的计算。

三、初中数学阅读题教学的策略

3.1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预习是让学生提前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阅读,这其中不仅仅是阅读教科书,更是要阅读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参考资料。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在通过阅读课本了解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本章内容的知识要点,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尝试的完成课后作业,以此来检查自己预习的效果,在这个期间要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这种预习的习惯,不仅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技巧。

3.2 设置情境问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情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加权平均数》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对学生提出问题:对于每个学期学生的总评成绩老师一般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这个问题一般学生都能够简单的回答出来,但是对于“总评成绩”学生大多都不是很懂,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引入正题,什么叫加权平均数。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的方式,效果比直接进入主题要好得多。但是创设情境问题时要提出比较有新颖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心理,可以利用一些数学典故以及数学公式等,以此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发学生对阅读题目的兴趣。

3.3 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都有大量有趣的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阅读应用题【2】。这些章节的学习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力能最为合适。在阅读训练的开始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好阅读要领,根据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对应用题进行阅读示范,引导学生对题目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并找出题中的难点与要点,用图表和列式的方式理清其中的关系,进而掌握数学阅读的要领。

3.4 在数学公式、定义、定理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学公式、定义和定理是重要组成部分,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教材。通过学生仔细的阅读,才能真正理解数学定义和定理中包含的数学本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对其中的数学定义、定理和公式中所包含的数学符号和术语加以理解,并且能够正确的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对公式、定义和定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要把通常的数学符号、文字语言和几何语言进行不同转化。例如:几何定义的内容文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熟记文字内容,还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几何图形,并写出对应的几何定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一些概念化的数学内容用直观的图形表现出来,如在了解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联是,就可以直接画出一个四边形,这样就能够更容易理解定义。

3.5 通过不断的对数学题进行解答,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进行解题训练时,教师要要求学生对题目中每个句子、图表以及数学术语都要进行仔细的阅读分析,把握其中包含的含义,通过手脑并用、读写结合进行仔细的思考。如果阅读题目的跨越性比较大,还要利用纸笔演算进行推理,以便能够对题目进行更好的理解。在阅读试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对于下划线和括号的内容加以注意。例如在解几何题并且需要作图时,必须要分清楚是线段还是直线,又或者是线段延长线;在解有图像的一次函数时要看清楚题目要求是“结合图象回答”还是“根据图象回答”;在对于小题比较多的题目时,要学会分段阅读;在遇到条件比较多的题目是,要学会利用图像或者列表来理清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目前阶段的数学阅读题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数学基础薄弱,在遇到阅读题时没有自信,出现心理障碍;忽略阅读,缺少理解,在解题时出现理解障碍;缺乏体会,获取的信息较少,对阅读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等。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利用新式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飞飞. 初中数学阅读题教学的实践探究[J]. 考试周刊, 2018(38): 73-74.

【2】张鹤.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的教学思考[J]. 学周刊, 2018, 373(25):70-71.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