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2019-09-10包继光

家长·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家校合作学习习惯

包继光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数学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应该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便更好地投身于数学学习实践中。”在培养和优化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科学模式,共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认知,切实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家校合作;数学学习;学习习惯;培养

数学是一门开发智力的学科,除依托于教师的教学讲解外,更多在于学生的自主专研与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家校合作,积极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才能整体提升数学学习的质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学习习惯。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若想取得良好的收效,获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依托于科学的学习习惯。

一、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升和优化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所在。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引导者,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等,科学设计层次化的作业,引导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并通过课后作业来进行自我检验。但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是在离开校园之后的家庭环境,教师鞭长莫及,需要家长进行积极的配合。而辅导自己的孩子认真完成课后作業,似乎已经成为每个家长的噩梦。同时,在学生数学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还容易出现这样极端的问题——数学作业无一错误,但数学考试一塌糊涂。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有些“越俎代庖”。数学作业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关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科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需要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既要引导广大学生,更要引导广大家长。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升和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因此,教师应该同家长达成广泛性的共识,同时,教师更要引导家长注重学生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广大家长进行相应的培训,积极转变他们的观念,积极争取他们的配合与支持,共同监督好学生课后作业的独立完成情况。比如,教师引导家长给予孩子适当的约束,或者采用更加开明化的方式,如家长同孩子签订课后作业的契约,明确课后作业的完成时间以及完成态度等。另一方面,科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后作业习惯,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教师应强化与家长的沟通,将数学作业的要求以及相关规定等提前告知家长,引导家长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认真做好监督与检查工作。

二、家校合作。重视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培养

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便学生家长的学历较高,但“久疏战阵”也使得他们很难站在学生的视角来思考和解答问题。若教师不顾题目的难易程度,盲目要求家长给予辅导,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还可能会迫使家长借助各类的学习软件。因此,科学的家校合作,并不是让家长代替教师的教学辅导以及作业检查等,而是让家长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一方面,科学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需要家长发挥表率作用。当学生存在学习困惑或者认知障碍时,恰巧家长也不太瞳,此时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以自身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阅历等来启发学生,使学生明白思考的重要性,以此来逐步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积极发挥主动性。另一方面,科学的家校合作,需要教师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少家长在辅导作业的过程中,很难动态化地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很难精准高效地结合学生的差异化特点来给予必要的指导。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家长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因此,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综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教师引导家长充分关心和关注学生。家长既要关心学生的成长,也应该关心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继而为学生明确学习和优化的方向。

三、家校合作。科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良好的意志品质能够促使学生迎难而上,敢于迎接新的挑战,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继而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实践中。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习惯。一方面,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或者家长都应该向学生渗透科学的数学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思考。在家庭环境中,家长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与探究,在不断整合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还应该依托科学的家校合作的模式,科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行为习惯。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数学探究实践中,才能切实提升数学探究成效,也才能整体优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差异化的认知,科学设计难易不同的开放性任务,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探究实践中。在课后探究过程中,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开放化的环境,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发散思维,不断优化自身的探究成效。

四、结语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科学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数学学习实践中,还能够真正提升和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独立思考的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在学校里老师的激励与鞭策之外,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责编:张欣)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家校合作学习习惯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