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园区域活动发挥实效

2019-09-10徐海燕

天津教育·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实效区域活动幼儿

徐海燕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区域活动的重要性逐步凸显。那么,如何科学合理设置区域、投放满足幼儿需要的材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其目的是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实效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自主性是幼儿活动的内在特征,教师通过对活动的观察与反思,能够更好地以幼儿最近发展区为基点,设计更适宜的区域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一、科学合理设置幼儿活动区域

(一)合理规划活动区域

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幼儿园班级环境评估表,把活动室、走廊、楼梯等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置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不同活动区域,如数学区、表演区、建构区、阅读区等,这些区域要利用矮柜、图书架、玩具柜等作为区域间的隔断,使各个区域相对独立而又开放。每个活动区可以根据班级主题的开展进行同步的游戏,如生成活动“好喝的茶叶”,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及需要,在科学区投放茶叶生长动态图或视听材料、不同品种的茶叶,供幼儿了解、观察、记录;在生活区投放茶叶、茶具、茶点等,幼儿就可以喝茶品点,体验休闲生活;在美工区投放不同的茶叶进行美术创造活动等。

创设活动区域时,我们强调布局要科学合理,各区域间界限分明,并注意環境与幼儿的互动,有利于幼儿投入活动,免受干扰。如阅读区,除提供温馨的环境(软垫、靠背、充足的光线),还要投放与幼儿当下的经验、活动有关的数量充足的图书、纸笔等,供幼儿看看、勾勾、画画。投放图书修补的材料如胶水、画笔、剪刀、胶带等,使幼儿即时修补图书并养成爱惜图书的好习惯。另外,这些区域尽可能做到动静区分,结合走廊、楼梯及公共平台的利用,将“音乐角”“表演区”等比较热闹的区域设置在走廊、平台等处,以免干扰教室内各区域幼儿的活动,有利于形成安静和谐的氛围。

(二)科学设置区域数量

区域数量的多少主要依据活动空间和幼儿人数而定。如果区域数量过少则会造成场地拥挤,角色分配不均,幼儿在游戏中会出现争吵现象,游戏无法深入开展。区域数量过多,幼儿会游走在不同的区域里,缺乏交往合作,游戏不够深入,还会使各区域间互相干扰,不利于幼儿的活动。因此,活动室内一般设置5~7个区域,走廊设置4~5个区域活动为宜。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

(一)材料来源

活动材料的提供是幼儿开展活动的基础与动力,要突出自然多样性。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以来,幼教工作者非常重视自然、废旧等低结构材料的提供,这些材料的收集与利用可以给孩子更多的创意,提供更多的发展。如在主题活动“我找到了春天”中,根据幼儿需要收集不同的自然材料,如桃花、油菜花、树枝、小蝌蚪等,幼儿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活动。这些自主游戏的开展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及需要。其次,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主动协助幼儿搜集所需材料,可设立废品收集箱,随时收集废旧物品。另外,根据家长工作的便利去搜集材料,如请农村家长收集农作物、采摘树叶等;请家具厂的家长帮助收集木条、木屑;请纺织厂的家长帮助收集线轴等等。教师、家长们还可以带领孩子一起走出去,去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寻找所需材料。

(二)巧用资源,投放材料

1.选择安全耐用、操作性强的原材料。

材料收集后,教师要充分研究材料的适宜性。首先,所选择的材料应是幼儿感兴趣且安全耐用的;其次,材料应具有较强的操作功能,能保持幼儿持久的探索兴趣。如玉米棒就是幼儿百玩不厌的材料之一,幼儿可以无拘无束地探索各种办法搓玉米,然后用玉米粒拼摆、点数、夹玉米粒、做种子粘贴画、用玉米轴拼搭各种造型等。这样,既有效利用了资源,又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幼儿百玩不厌,还不断探索出多种有趣的玩法。

2.将材料加工成半成品,提高材料的操作功能。

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材料丰富多样,而且每一样材料都有其特有的性能。有的材料只需提供原材料以及相关辅助材料就能很好地发挥教育功能,但也有些材料需要稍做加工,进行安全处理。

如药瓶,收集以后要清洗干净,避免幼儿误食;新采集来的玉米皮教师要先清洗后压平,稍干后再投放到活动区;搭建用的玉米轴要用砂纸打磨一下再提供给幼儿使用……

3.注重选择可多用性的材料。

在活动区选择和投放材料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多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种材料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如在益智区投放大小不一的螺丝、螺帽,可以引导幼儿练习螺丝螺帽的搭配;还可以依据大小进行分类、排序、点数等。再如扣子,颜色、形状不一的扣子既可以进行装饰,又可以进行分类、比较、点数,练习缝制。这样的一物多用,既可以节省材料,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探究空间,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究的欲望,增强幼儿的兴趣和活动持久性。

4.注重投放有层次的材料。

在活动区内投放的材料要注意有层次性,要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如果材料投放的难度相同,有的幼儿操作起来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无法激起兴趣;有的幼儿不会使用材料或使用起来难度较大,通过努力也无法达到目标,这样会产生一定的挫败感,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班内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考虑到个体差异,尽可能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供幼儿选择和操作。如:在美工区投放水果剪贴材料时,教师除了投放不同色彩的纸外,还可以投放笔、各种水果的半边图形,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直接剪水果或者绘画后延边剪水果,这样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有效指导,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

(一)为幼儿提供宽松、开放的活动时间

幼儿园对幼儿的一日活动时间要实行开放式管理,即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弹性安排活动,使区域活动真正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幼儿通过自主探究、自由操作、快乐游戏,轻松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活动

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正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和实际操作来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幼儿教师作为一个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不断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内在需求和个体差异,支持和推进幼儿的活动。活动前,教师要引导幼儿设计入区活动的记录表、商量并制作进区插牌、入区规则等等;活动中,教师以观察为主,通过观察了解幼儿需要什么,发现问题,掌握动态,从而有的放矢地提供材料,不随意干预幼儿的活动。在幼儿遇到困难或者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可以用提示性的语言鼓励幼儿尝试,使其获得成就感。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还要特别关注那些胆小、内向的幼儿,使用激励性的表情或语言多鼓励、多表扬,使其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后,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现、想法,鼓励、引导幼儿更深入地开展游戏。

(三)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

区域活动是在群体状态下的自主、开放的活动方式,它必然要求幼儿具有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因此,教师应在材料投放和环境创设上做科学安排,给幼儿隐形的暗示和导向,引导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放幼儿的手脚,让他们在秩序良好、气氛和谐的环境中去操作、探索、思考。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作为教师,应努力为幼儿创设多元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真正地成为游戏的主人,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中兰.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5(27).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实效区域活动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