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适合学前创造教育的精神环境的路径探讨

2019-09-10冯莹莹

天津教育·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探讨

冯莹莹

【摘  要】人先天潜能的激发,以及应变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形成与周围的精神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由文化观念、人际关系等因素构成的精神环境氛围对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引导人们进行自我察觉、发展和完善,尤其在新課改提出的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向和目标的情况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各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其中学前创造教育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有利于幼儿创造意识、创造兴趣以及创造精神等培养的精神环境营造的有效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学前创造教学;精神环境;探讨

一、学前创造教育概述

关于学前创造教育的概念,可以从心理学、哲学、教育学以及社会学等多种角度、多学科进行研究和定义,有利于学前创造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以及精神环境的有效营造,使其能够在创造型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前创造教育从心理学层面来看,根据学前幼儿的创造性发展规律,结合创造性人才的特征,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创造意识、动机、思维、兴趣、精神以及人格特征的教育。

从哲学层面来看,指的是针对学前幼儿进行人类的本质和力量的最大程度内化,使自然社会与人类优秀人性实现和谐,并为今后获得幸福所进行的教育。

从教育学的层面来看,是指能够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并整合其他方面的能力,对其人格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素质教育方式。

从社会文化学层面来看,是指幼儿初步进行生存、生活、学习、创造等技能的学习,并学会负责和合作等行为的教育方式,使个体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

二、学前创造教育精神环境营造的有效途径

(一)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能够使幼儿心理产生安全感和自由感的精神环境是学前创造教育的精神环境营造的重要标准,良好的精神环境能够使幼儿的好奇心提高,从而促进其创造动机和兴趣等心理需求的激发,相关的研究发现只有当幼儿从心理获得了安全感和自由感时,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创造性的激发以及发展。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积极的精神环境营造的关键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幼儿主动进行自我情感、思想的表达和交流,促进幼儿进一步学习关心同伴、共享玩具以及相互尊重等行为,并提高其遵守活动规则和纪律的意识。师生关系是幼儿各种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教师需要对幼儿的行为予以更多的肯定、支持、关注、鼓励、信任、接纳以及表扬,甚至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空间,促使幼儿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得以自主形成。通过教师及幼儿园营造的鼓励、支持、温暖的精神环境氛围,使幼儿积极的个性特征逐渐形成,并有效培养其良好的社交技能和学习能力,同时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社会行为、道德感以及探究能力等各方面的持续发展,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幼儿获得安全感和自由感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条件。

教师运用非语言和语言形式与幼儿进行充分交流,对于幼儿心理安全感和自由感的获得至关重要。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使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给予的支持、温暖,为了确保幼儿在交流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自由感和安全感,首先教师需要使用积极性的语言,并采用适合的姿势和位置与幼儿进行交流,确保与幼儿交流的垂直和水平距离不会对交流效果和师生亲密度造成不利影响,蹲下来与幼儿眼睛保持平视的方式进行交流为宜;其实与幼儿交流过程中,亲密的身体接触也能起到良好的效益,使语言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应采用温柔轻缓的语气和语调,教师语气语调的变化极容易被幼儿所感知,如采用消极、焦虑、生气的语调语气,会使幼儿产生行为混乱以及不安、紧张的情绪;另外,教师在与幼儿交流过程中,还应保持支持和积极的倾听态度,通过认真倾听幼儿说话,使幼儿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清楚了解幼儿的心理诉求,使教育的针对性得到有效提高。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与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密不可分。在幼儿早期,如人际关系存在问题,不仅会对幼儿以及成长时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甚至会影响其成年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通过相关调查不难发现,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幼儿在家庭中受到父母以及长辈的高度重视以及过分溺爱,造成不少幼儿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善于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与小伙伴之间无法友好相处,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存在消极行为,比如打人、骂人、抢玩具以及其他带有攻击性的行为,积极行为如分享、帮助、轮流玩耍、合作、同情等方面表现较差。对于这部分不善于交往的幼儿,长此以往容易被孤立和忽视,从而造成其消极人格的形成,如自我怀疑、孤僻、攻击性、冷漠或破坏性等,都对幼儿的创造性和全面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剔除消极落后文化观念

在学前创造教育的精神环境营造中,积极的文化观念对于创造精神地发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大量研究分析可以看出,积极的文化观念和消极的文化观念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创造性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积极的文化观念也是精神环境营造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不少的消极思想和观念,对当时社会创造型人才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和扼杀,因此对于落后消极的文化观念要加强重视,否则将对学前创造教育造成不利影响,使幼儿的创造素质难以有效提高。

在目前存在的消极文化观念中主要表现为三种:首先是儒家为代表的中庸之道相关的思想观念,如不少观念都提出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等消极的哲学观念,使人们逐渐形成小心行事、随大流不冒尖等畏难心态,甚至对冒尖者进行打压和反对,反而造成人类创造性的发展和发挥在强大心理压力下受到极大的阻碍,所以在学前创造教育中,教师应摒弃这些消极观念,积极鼓励和培养幼儿的探究和冒险精神,引导幼儿对自身个性进行认知和坚持,对敢为人先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树立,同时对于其他人的个性和特点也应学会理解和尊重。

另外,为了使幼儿创造兴趣和创造精神得到有效激发,教师要对幼儿的独特表现予以关注和重视,不能只简单视为幼儿顽皮行为而进行批评和限制;消极观念还包括长期封闭的社会方式以及小农经济中所形成的权威心理以及保守观念,通常所表现的行为主要有墨守成规、害怕变化,这些都会对创造精神造的形成造成阻碍,因此害怕变化的观念对于学前创造教育的开展极为不利,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使其喜欢各种变化,另外各种权威心理也会对创造精神进行遏制,而质疑和挑战权威的精神才能有效促进创造精神的发展,所以在幼儿的创造教育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质疑精神以及表现与众不同的幼儿予以鼓励和保护;针对道教所提倡与世无争的有关观念也应剔除。其崇尚的不积极实践以及不求创新的观念对于创新精神的发展也起到极大的阻碍。所以在学前创造教育中,教师自身需要保持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创新心态,坚持有所作为而对自身实践和创造能力进行不断锻炼和提高,通过自身的不断践行,使对学前创造教育的精神环境才能有效营造,有利于对符合时代精神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各个层面对学前创造教育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的环境,都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对于幼儿创造性的形成也起到激发和遏制的不同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目前的素质教育目标和要求,对学前创造教育的精神环境进行有效选择和营造,对阻碍创新教育目标实现的环境因素进行剔除和克服,确保相适应的环境条件得以形成,从而为未来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爱玲.营造适合学前创造教育的精神环境[J].幼儿教育,2000(12).

[2]龚顺梅.培养幼儿创新精神之环境创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2).

[3]赵静.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J].学前教育,1994(11).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探讨
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联性
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工会工作的探讨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关于现代路桥设计构思及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