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2019-09-10柴慧杨丹耿洁

健康前沿 2019年8期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康复

柴慧 杨丹 耿洁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心脏骤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心肺复苏康复中是否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未行急诊护理干预)与实验组(30例:行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入院护理干预2h后平均动脉压、心率等相关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入院护理干预24h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入院护理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康复中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干预效果。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康复;影响

心脏骤停指个体心脏突然停止心脏射血,心脏射血该生理机能突然停止可严重危及个体生命,心肺复苏为心脏骤停患者临床常用抢救手段,但是由于心脏骤停患者原因不确定,心脏骤停患者心跳恢复后可存在一定的风险,相关危险因素若未及时给予有效干预可影响患者预后,甚至致使患者死亡[1]。近些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相关操作进行了规范,但是相关研究学者提出心肺复苏后护理干预也可影响患者预后,本次研究为论证心脏暂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中急诊护理干预重要性,比较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30例心脏暂停心肺复苏康复后未行急诊护理干预患者与30例心脏暂停心肺复苏后行急诊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等相关数值以及单位时间预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0例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比例为1:1,年龄在28岁至70岁,中位年龄为(45.12±1.12)岁,病程在0.5h至3h,平均病程在(2.04±0.12)h。心脏骤停病因:有16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有6例为急性脑出血,有8例为心力衰竭。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比例为8:7,年龄在28岁至72岁,中位年龄为(45.11±1.14)岁,病程在0.5h至4h,平均病程在(2.01±0.15)h。心脏骤停病因:有14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有6例为急性脑出血,有10例为心力衰竭。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各方面资料数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具有可对比性,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院时均出现心脏暂停,医护人员均参考世界为什组织WHO制定的心脏暂停相关规定行心脏复苏,医护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后,所有患者均恢复心跳,医护人员向患者、患者家属阐述本次研究目的、内容,在征得患者以及医院伦理会同意后实施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心肺复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2)排除合并精神系统功能异常患者。(3)排除合并交流障碍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1)医护人员在确保患者气道通畅的情况下行心肺复苏,患者心跳恢复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意识恢复情况。(2)医护人员根据气温变化情况,适当调整病房内温度,并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从而缓解室内环境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刺激,根据昼夜交替,调整室内光照,从而为患者创建良好的休息环境。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病情,限制患者家属探视次数,根据患者相关营养监测结果肠内营养支持或肠外营养支持。

1.3.2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急诊护理干预:(1)患者恢复心跳后应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护理人员每隔2h巡视一次,观察患者体征、症状,以保证护理人员可及时察觉室性早搏、传导阻滞等异常症状,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除此之外,患者血压收缩压应控制在90mmHg-100mmHg,舒张压应控制在60mmHg-70mmHg。为保证患者处于亚低温状态,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加盖棉被,并保证患者取平卧位。(2)完善呼吸道管理,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呼吸节律,对于长期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时给予患者气道湿化处理,在气道湿化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呼吸功能。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实施呼吸机相关操作的同时,应循医嘱预防性给予抗生素,避免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气胸、肺水肿等呼吸道异常病证。(3)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在观测患者各项生命指症的同时应观察患者皮肤温度、颜色、外周静脉充盈情况,定期协助患者清洁患者皮肤,帮助患者翻身,从而避免患者低灌注状态发生压疮。(4)在行肠内营养支持以及肠外营养支持的同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饮食护理,使用生理盐水以及无菌棉签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从而避免患者发生口腔感染。待患者意识恢复,病情稳定,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家属为患者烹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1.4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护理干预2h后平均动脉压、心率等相关数值变化情况。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护理干预24h后总有效率,显效:患者各项生命指征恢复正常,精神状态良好,未出现不良反应。有效:患者各项生命指征明显改善,精神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未出现不良反应。无效:患者各项生命指征不佳,出现胸部不适、反应迟钝、记忆减退或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中诊疗资料中相关以(χ±s)表示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等相关数值其相关计量数据用t 检验,结果中以(%)表示的单位时间预后情况其相关计量数据用χ2检验,P值低于0.05表示各项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等相关数值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2h后平均动脉压、心率等相关数值经T值验证,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关数值且差异明显。

2.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24h后病情改善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共有2例患者干预无效,有1例出现胸部不适,有1例反应迟钝。对照组共有7例患者干预无效,有2例出现胸部不适,有2例反应迟钝,有1例记忆力减退,有2例肺部感染。

3讨论

心脏骤停患者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患者可因全身脏器组织缺血缺氧死亡,对于心脏骤停患者首要工作是行心肺复苏,一般情况下,对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创建良好病房环境的同时持续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征,从而预防患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干预后各项生命指征出现较大波动[2]。心脏暂停心肺复苏患者常规护理与急诊护理干预相比,护理人员忽视对患者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监测及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心脏暂停心肺复苏患者康复中急诊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完善呼吸道管理,从而避免患者心脏暂停、心肺复苏对患者肺脏细胞功能的损害[3]。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患者皮肤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干预,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同时改善患者躯体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机体恢复[4]。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2h后平均动脉压、心率等相关数值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24h后总有效率為93.33%,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中急诊护理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江孝丹.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分析[J].饮食保健,2017,4(19):220-221.

[2]钟南媛,杨娟娟.对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综合急诊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6):266-267.

[3]石艳云.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应用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21(40):88.

[4]刘金会.对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综合急诊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82-83.

猜你喜欢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