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策略

2019-09-10孟曙光

天津教育·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历史教学高中

孟曙光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既是学生认识历史的观念,也是认识历史的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一直受到教学改革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因此在新课改进一步深入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在当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培养;策略探究

随着新课改和高考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历史学科已经成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选考科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高度关注,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在当前高中历史学习中,由于历史知识点烦琐,学生对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历史规律的探索往往倍感茫然,无从下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时空观念素养将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以此促进学生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并对历史学科进行有效探索。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进行探究,从而为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一、时空观念素养概述

时空观念素养可以分为时间与空间两个概念。时间所代表的是时序观念,空间代表的是从地理角度出发形成的空间角度观念,这两种观念是历史探究的必要条件。时空观念素养在历史核心素养中有着重要地位,从时间观念上来看,可以以历史事件为主体,以不同阶段划分历史进程,在划分过程中分析历史事件在不同阶段出现的差异,探究历史发展进程的变化过程。从空间观念来讲,主要包括历史事件的位置、范围、社会环境,以历史事件发展的空间定位基础,将历史事件以空间的角度进行分析,整理出历史的重要内容。历史发展都有自己的时序与空间背景,时空观念素养是贯穿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社会环境都有所不同,因此呈现出的历史内容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针对特定历史人物、事件进行研究时,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此来展开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探究,从而更加精确地理解历史发展进程。将时空观念素养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按照时序与空间进行准确定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准确把握,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模式也随之进行改革,由传统的“文科”即历史、政治、地理,“理科”即物理、化学、生物,转变为“3+3”的高考模式。新高考改变传统的高考模式,可以使传统的“文科”“理科”自由搭配,现在的高考模式由三大“主科”数学、语文、英语为“3”,“文科”“理科”的内容自由选择“3”,并参加学业考试。这样的高考改革模式将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打破,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综合能力及发展需求在学习阶段自由选择学习科目,同时也会为学生在学习方面提供不同的选择,为自身未来学习规划与发展奠定基础。高考模式改革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成效,这样的改革使学生学业规划更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变迁、发展,并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进而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命运,关注世界发展,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见,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不仅仅是新课程理念改革的重要内容,与高考模式改革的初衷是一致的。

三、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条件

(一)教师的突破

教师应首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突破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使学生在课堂历史学习中可以进行时空定位,准确掌握历史知识并加以理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教师要制定合理的历史教学策略,对教学环节进行巧妙构思,引导学生乐于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知识重点,将历史的难点异议化解。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提高与教师的教学素养密切相关,只有教师实现自我突破,才能将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提升与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有效结合。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

打破常规固定的理解模式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全新的挑战,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为学生设计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科素养。例如,在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这一专题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出示图片“先秦至明清历史时空坐标”,請任选一特定历史时段并对该时段在“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地位”进行评述。这样的题目就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时序、空间的角度分析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从而也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四、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策略

(一)以课堂导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高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引导学生尽快融入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同样不能忽略这一环节。例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两幅地图,“14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和“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通过时空对比,学生自然而然得出结论,新航路开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两个时期欧洲人对世界范围认知不同的原因。这样的课堂导入环节将学生的思维从“现实”带到“过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以记忆联想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许多历史知识需要学生牢记,但枯燥的历史知识往往困扰着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应用记忆联想法,使学生依据时空定位强化记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记忆能力。例如,在学习新航路开辟4位航海家航行路线时,可以指导学生记忆口诀“滴(迪亚士)、嗒(达·伽马)、哥(哥伦布)、麦(麦哲伦)”,同时结合“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对4位航海家航行路线进行记忆。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既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素养。

(三)以情境学习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情境学习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于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情境学习,通俗易懂的理解就是使学生可以将自身的学习融入情景当中,应用情境进行学习的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真实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本手段之一,有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学生自主地参与其中,不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只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去讲课,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候需要教师积极地去营造课堂气氛,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物模型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营造出“神入历史”的教学情境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例如,在学习《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生活在唐代关中地区的一位农民,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通过该问题的设计,教师将学生带入唐代的关中地区,以特定的时空情景,使学生感受真实化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提高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同时,准确把握特定时空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发展概况。

五、结语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要将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方法指导为引领,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从而实现历史学科提高公民文化素质、传承人类文明遗产的社会功用。

参考文献:

[1]朱玥.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历史教学高中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