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

2019-09-10葛平

天津教育·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有效措施心理健康小学生

葛平

【摘  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理念下,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本文主要探究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有效措施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调节学生情绪,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当前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

一、有效结合心理健康辅导和知心屋,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学校要首先将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设团队辅导课程,课时设定为每周一个课时,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编订校本课程教材,让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参与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为了充分将心理辅导课程的特点表现出来,可以将原本固定的座位安排方式换成圆桌的形式,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采取边讲授边提问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展开教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开展心理课程的时候可以玩一个两人两足的游戏,让其中的一个同学的脚踩在另一个同学的脚上,然后向前走,同学们相互合作前进,看哪个团队走得稳妥、走得更远。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开设心理辅导屋,定期邀请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为学生展开心理辅导,深化心理教育。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类似于“病历卡”的“情况记录卡”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心理教学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并为学生保密。

二、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

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始终信奉高标准、严要求的信条,导致学生压力增大,经常性地出现挫败感。无论如何努力都达到不到家長的要求,会为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扰。在制定心理健康学习目标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参考学生的意见。但是,往往很多家长会高估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教师教学也会忽视学生学习的差异,比如对学生学习的成绩判定好坏,往往采用一张试卷做决定,忽视学生的日常学习成绩和其他单元的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和家长在更多时候应扮演学生追求目标的监督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应为学生提供精神支持。教师应该照顾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将学生日常工作情况对家长进行反馈,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各种优秀表现,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见很多苦难。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要让学生认识到出现困难和挫折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现实生活中,教师和家长教育学生的时候,始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教育中却没有落实。当学生考试成绩优异的时候,教师和家长都会给予表扬和各种物质奖励,但是学生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教师和家长则会给学生各种白眼和批评,这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甚至导致学生恐惧学习。这种情况,不仅让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深受其害,让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也痛苦不堪。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当学生面对困难的时候,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勉励。

四、结语

小学阶段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丰富小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应积极开展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诗仪.翻转课堂实证探究——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山西青年,2017(17).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有效措施心理健康小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我是小学生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