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区域地理案例教学的思考

2019-09-10郭海晶

学习与科普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案例教学区域

郭海晶

摘要:新课改,课表要求由“三维目标”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区域地理学习必须符合新课改理念。教学也应作出调整,案例选取,突出主题性;案例设计,构建区域典型特征与其它特征间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区域、案例教学、学科素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课标要求由“三维目标”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的呈现,过于平面化,如区域地理的学习,按照地理背景(如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状况)、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的固定模式进行,重点不突出。而新课改下的学科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备考必须符合新课改理念。高二区域地理案例教学虽然已成主流,但在新课改背景下,也必须作出相应改变。

案例源于实际,是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它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高中地理包括三个必修模块,高一学习“地理1”、“地理2”两个模块,分别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侧重地理原理和规律。高二学习“地理3”,则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地理3模块是以区域为研究对象,典型的案例教学。由于区域存在差异性,各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各有其特性。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了“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流域的综合开发问题”、“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及其产生的问题”等五个典型论题进行了剖析。各版本教材采用不同的案例来呈现这五个专题内容,案例“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呈现的是专题“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高二文科生在学习区域地理过程中总有困惑:那些区域地理特征都要背吗?或我认真背了很多,但是感觉考试都没考到?学生的困惑,值得我们反思,是没有考到吗?还是考的方式有变化?新课改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必须让学生了解新课标要求,即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四大学科素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最核心的价值观,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区域地理学习过程中,以一个区域作为载体,选择一个真实的案例,用学过的地理原理来解释案例中的地理现象或解决地理问题,来感悟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

目前案例教学过程中发现:案例的选取,缺少主题性、实用性和情境性;案例的设计,偏离学生“最近发展区”。比如必修3的案例教学设计,没有遵循高二文科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积累、磨砺的学习过程。下面从案例的选取和设计两方面,谈谈新课改下案例教学应作出的改变:

一、案例选取,突出主题。

在学习我国的西北地区,以“荒漠化”作为主题,区域其他特征都作为分析荒漠化成因的依据;又如中东地区的学习,主题为“动荡的地理背景”;再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题为“潜力与现状的冲突”。整节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真正体会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悟“用”知识的重要性。

二、案例设计,构建区域典型特征与其它特征间的联系。

以“荒漠化——西北地区”设计为例,构建区域典型特征与其它特征间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视频导入,直观真实。甘肃省河西走廊民勤县,由一个茂盛绿洲变为我国最干旱的地区,96%土地变为荒漠。并提出围绕主题“荒漠化”主题的三个问题:

(1)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威胁大的自然原因。

(2)讨论哪个自然要素的变化会加剧西北荒漠化的进程?

(3)人类活动主要影响哪些自然要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带着问题来学习西北地区荒漠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感悟地理知识的生活化及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

2、通过“自然要素与荒漠化思维链图”(如下图),突破关键知识点,所谓“一图胜千言”。

学生通过自己绘制该思维链示意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画图的错误及原因,逐步完善思维链图,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结合整体性原理,分析荒漠化成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变换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导入环节,采用播放真实视频方式;活动1“区别荒漠与荒漠化、沙漠化与荒漠化”,采用提问方式;巩固复习“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采用独立完成学案填空方式;活动2“探讨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荒漠化的关系”,采用讨论、画思维链图方式;活动3“荒漠化人为原因之间关系”,采用答案对号入座方式等。学生在课堂上听、读、说、写、画、想,用多种感官来感受、体验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变换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学习的有效性。

在不同区域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举一反三,能调用已有的知识、原理,解释不同案例中的地理现象,或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使地理知识变得有趣、有用、生活化,培养和落实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感悟和提升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雷建国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6年,9期。

[2]張孝伟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洋流”一课为例[J].地理教学,2015年,22期。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案例教学区域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