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高效运用

2019-09-10黄劲松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

黄劲松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高效运用,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方法的结合运用,而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概念,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视讯、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过程动态化、情境化、具体化,形成声、像、图、文过程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高效运用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正是这样一座桥梁。直观展示教学过程,可以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将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1.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以直观、动态、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创设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思维的快乐。

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先用多媒体演示“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3个桃子平均分给8个猴子,每个猴子得到这些桃子的3/8,小猴子们都不满意,猴王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10个猴子,每个猴子得到这些桃子的3/10,小猴子们都高兴地笑了,猴王也笑了。大家说谁笑得更聪明呢?从而导入新课《分数的大小比较》。这样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了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设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辅助,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更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重点,先在电脑上画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若干份,然后通过动画过程把这若干份交替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借助计算机无声但有效地传递了教学教育,将不易表述学生又难于理解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能力上树立自信心,深入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

3.化静为动,构建数学知识模型

3.1.观察动态画面,激发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剌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把这些图制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死”的东西“活”起来,渲染气氛,创设学习情景。

例如: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材中的方法是将圆柱垂直纵切分割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长方体,从而得出圆柱体积公式的。教材中所描述的过程非常抽象,如利用多媒体动画播放教材上的方法,演示切拼过程,学生就能感受到直观形象,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3.2.图、文、声、像并茂,降低想象困难

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运用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以解释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的点、线等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的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过程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些知识。通过这样的动态显示,将那些静止的事物活了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理念。

3.3.模拟操作演示,促进思维深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在现在的许多教学中没有大量的时间、财力、物力让学生来运用现实中的生活材料,于是很多时候不能够使理论与现实相接合。

比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線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

4.创新训练方式,实现精讲多练

传统练习的方法,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教师的直接刺激下作出一定的反应,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能照顾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具有传统练习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如:学生在练习时,如果选择了正确答案,显示屏上就会有可爱的小人出现,并伴随着声音:“你真棒!”、“你真聪明!”这些表扬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即使算错了得数也没有关系,显示屏上会出现一些鼓励性的语句,让学生不灰心,继续努力。这样,既使学生身在“题海”,而依然感觉“海中的世界真精彩!又如在练习中编各种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用学生喜爱的过关游戏的形式,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你献上一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适当地指引和帮助,而学生在这种人机挑战、激烈竞争的氛围中渐渐养成不服输、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好习惯。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有利于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能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桑运生、陈士钊,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

[2]黄少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

[3]梁月华著,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育信息技术,2003.1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