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019-09-10李会敏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多媒体

李会敏

摘要: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小说群文阅读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微型小说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微型小说的兴趣。

关键词:多媒体;群文阅读;微型小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篇微型小说的阅读,初步了解微型小说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特点。

2.尝试给某篇文章加上“欧·亨利”式结尾。

3.激发学生阅读微型小说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猜读结尾,感受意料之外

师: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捐助》,你们帮我推荐一位同学来读这个故事。

师:故事读到这里,你们猜想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学生猜结尾)

师:好,我们请这位同学给大家揭晓原文的结尾。这个结尾哪里是你没想到的?这样的结尾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看来这样的结尾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这就是意料之外的结尾。(板书)

【点评】猜结尾,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师针对小小说的文体特点,采用猜想结尾的阅读策略,让学生感受小小说结尾意料之外的特点。

(二)感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师:今天我们要学多篇文章,都跟意料之外的结尾有关。现在我们来听第二个故事《在柏林》,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

师:同学们,我们设想一下,那位老兵开口说了什么?

师:同桌交流一下,这个结尾哪里让你没想到?

师:《在柏林》的结尾我们真的意想不到,但是这意想不到的结尾,其实在前面的很多地方都有照应。同学们静下心来,再读读文章,根据结尾找一找前文照应的句子。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预设)

1.“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当我告诉你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2.“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3“‘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我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

师:意想不到的结尾,前面找到的对应的地方,我们把它叫作伏笔。

师:原来从这些伏笔当中,我们读到了这样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板书:情理之中)

师: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同桌先交流一下。(这样写可以引发我们深思,让读者产生心灵的震撼)这真是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

师:《在柏林》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对战争的愤恨,渴望和平)

【点评】《捐助》和《在柏林》这两个故事,一个用文本,一个用音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阅读小小说的兴趣。教师巧用多媒体课件,在学习“伏笔”这一知识点时采用字体变颜色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将“伏笔”这一抽象概念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学生此时通过阅读感受到了小小说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特点。

(三)初识欧·亨利

师:你们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吗?这种写作方式的鼻祖就是欧·亨利。欧·亨利是20世纪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他留下的短篇小说近300篇,这些作品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结局出人意料而闻名于世。在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结尾处,故事情节往往发生突变,主人公命运出现大逆转!这样的结尾让读者心灵震撼,回味无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种结尾艺术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学习思路。刚才我们是这样学的:浏览课文,感知内容;关注结尾,捕捉伏笔;细细体会,创作匠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師:拿出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小组合作,按照上面的方法,快速读完课文,找到意料之外的结尾和情理之中的伏笔。

【点评】学生在惊叹这种写法的同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认识这种写法的鼻祖欧·亨利。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前两篇小小说是教师扶着学,对于欧·亨利的代表作《最后一片叶子》,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感受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之处。学生学习方法并应用方法,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能力。

(四)尝试加一个欧·亨利式结尾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就这样读完了第一篇文章,知道意料之外的结尾,读完第二篇文章我们知道这意料之外是在情理之中的,我们找到了这样写法的第一人,从他的文章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那种精妙。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试一试呢?

师:谁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为它加一个结尾。

师:很多同学已经写完了,没写完的结尾也已经到你的心里了。请几个同学上台读一读。

师: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师:你喜欢哪个同学的结尾?

师:我们来读读这原文的结尾,看看谁的结尾更贴近作者的心。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虽然课堂接近尾声了,但小小说的阅读才刚刚起步。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你们还会读到一组小小说,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你们会发现小小说的更多奥秘。也许你也能写出精彩的小小说。(边说边画出一本书)

三、总评

(一)设计巧妙,环环相扣

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由学到练,顺学而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从“浏览课文,感知内容;关注结尾,捕捉伏笔;细细体会,创作匠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学法中积淀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最后的练笔中形成学习能力。学生读完第一篇文章,知道意料之外的结尾,读完第二篇文章知道这意料之外是在情理之中的,找到了这样写法的第一人,从他的文章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那种精妙之处。最后,教师让学生尝试加一个欧·亨利式结尾,做到学以致用。

(二)关注学生,顺学而导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形式的阅读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提供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课堂中各种相关因子之间的联结,很好地体现了“教阅读”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运用阅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

(本文系参加“‘论坛杯2019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暨全国语文名师工作室论坛活动”展评课获奖教师文章)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