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新动能培育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2019-09-10何玉芹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动能内生动力营商环境

何玉芹

摘要:新动能不局限于新兴产业动能,新动能既包括现实的新动能也包括潜在的新动能,其动力既可来自长板和優势,也可来自短板和劣势。荆门新动能培育的总体情况是力弱势强,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惰性较重,低端要素生产的惯性较大、参与区域竞争的差异较小。加快培育荆门新动能要进一步明确动力来源,以产业提质增效为新动能培育提供核心动力、以扩大招商成效为新动能培育注入外生动力、以推进创新创业为新动能培育增加内生动力,并通过改善设施条件、提升服务水平、创优营商环境、扩大开放格局,为新动能培育破题解难。

关键词:新动能;力弱势强;核心动力;内生动力;营商环境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4657(2019)01-0058-06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兴起,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推进,传统产业被知识、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改造,焕发出新的活力,支撑经济发展的各种新动能正在孕育和形成。但也应当看到,中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阵痛期,旧动能增长日益乏力,一些新动能还未进入视野。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培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调结构转方式、实现产业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如何让旧动能转换为新动能?如何让尚未破土的新动能破茧而出?这正是本研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新动能的理论内涵和动力来源

(一)新动能既包括现实的新动能也包括潜在的新动能

狭义的新动能是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属于新动能。新动能是相对于旧动能来说的,即有新动能,就有旧动能。所谓旧动能,是指传统动能,它不仅涉及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还更宽泛地覆盖利用传统模式经营的第一、二、三产业。

新动能是符合时代趋势、高增长性产业的能量,它是显性的、现实的能量;旧动能是成熟产业或落后产业中隐藏的、经改造升级能够强劲增长的能量,它是隐性的、潜在的高增长能量。新动能与旧动能是相对的、动态发展的。正所谓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和夕阳的商业模式。经过改造升级,旧产业也可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反,新动能若不加以维护和创新,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革新也会衰落成旧动能。从新旧动能的特性和动态发展来看,广义的新动能,是指一切能够给经济增长带来新活力、新动力的所有能量,这种能量可能出自于新兴产业也可能出自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与新技术融合即为新动能的主要形式[1]。基于此,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特别要注意避免将经济新动能与新兴产业划上等号,把新兴产业看成是经济新动能的唯一来源,这将导致对传统产业发展不重视、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关注,进而忽视传统产业中孕育着的潜在能量。

(二)动力既可来自长板和优势,也可来自短板和劣势

毋庸置疑,经济增长的动力首先来自于长板和优势。经济领域的长板和优势,是指可以释放企业活力,刺激经济基本面增长的一切有利因素,技术创新、制度优化、结构升级、发展方式转换都表现为长板和优势。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来自于短板和劣势。经济领域的短板和劣势,是指影响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主要矛盾,它孕育着经济增长的各种可能性。随着全球经济呈现新格局、新势态,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逐渐减弱,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也难以为继。许多行业,特别是重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固定资产特别是高房价泡沫严重;大规模投资使得政府杠杆率过高,债务负担过重;不良资产率上升,金融风险提升;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些矛盾都是经济领域有待进一步改善的短板[2]。可以说,短板既是经济领域的问题所在,又是经济增长孕育的新动能所在,如果措施得当,使之得以破除,便能释放出强大的活力,拉动经济增长。因此,修补短板和消除劣势是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新动能的动力来源不仅仅来自于长板,也来自于短板。短板和瓶颈在哪里,潜力和优势在哪里,新动能就在哪里。

二、荆门新动能培育的基本情况

当前,荆门新动能培育的总体情况是力弱势强。力弱就是力量弱小,势强就是势头强劲。

(一)创新发展的动能在增强

1.新技术成果较丰

2018年,荆门获“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市”称号,这是历年来荆门在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取得的最好成绩。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既擦亮了城市名牌,又助推了产业提质增效,其中,最突出的创新成果是叶威机械的粮食信息化集成系统、粮油机械成套设备技术,和格林美的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关键技术。2018年荆门高新技术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全年增长12.7%。荆门高新区获批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第63,两年跃升了20位[3]。

2.新产业锋芒初显

大力实施了高质量提升行动,全年实施了126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资326亿元,同比增长35%;全力推进了新产业培育计划,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8%,泊鹭“海王”水陆两栖飞机下线首飞,长丰猎豹整车试生产,荆门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荆门高新区获批全国第二批区域“双创”示范基地,2018年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较2016年跃升了13位。

3.新业态不断涌现

对内引进来培育新业态,与阿里巴巴等电商集团合作,广泛开辟服务站点,建立县级运营中心,助推三大传统商贸企业全面开启电商发展模式,支持医养综合体、文化展示中心、飞行体验中心等新产业形态蓬勃发展,加快了以移联网信为代表的农村电商站点布局;对外走出去开辟新业务,在巩固和扩大既有出口规模的基础上,鼓励京山轻机、普安阀门、农谷实业等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实业,支持宏图公司在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

4.新模式有所突破

荆门京山轻机、航特科技等骨干企业开始建立多地协同研发体系,部分家具、服装、体育用品企业打造了客户深度参与设计、研发到配送全过程的研发体系,个性化生产开始出现;康沁药业、叶威智能、中集宏图等企业的服务型制造有所发展,在线监控诊断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开始普及;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载体不断涌现,云创智谷打破封闭式、传统式的经济发展壁垒,以全新的创新理念和模式深度撬动荆门双创大格局。

(二)创新发展的优势在汇聚

1.政策优势

荆门市采取了一揽子措施,出台了“创新创业黄金三十条”、定制了“十件财政嫁妆”、置办了“五份金融厚礼”、完善了“四大服务套餐”,尽力营造创新创业“强气场”,为创新创业者能创业、快创业、创成业提供保障。

2.服务优势

荆门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政务环境。搭建了“全市一网”,推进了政务服务一网运行;成立了项目服务局,不断破解项目落地瓶颈;推进了事项集中改革,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实施了办事流程再造,大大简化了投资项目审批。荆门正以优质的服务、惠企的政策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3.融资优势

荆门以金融环境整治为契机,着力提高信贷投放规模、降低不良贷款率、加强非法集资处置,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政府全面改善金融环境,多方筹集产业发展资金,通过直接融资“注血”,落地PPP项目“输血”,建立特色产业基金“造血”,着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三)创新发展的隐忧在凸显

1.产业结构调整的惰性较重,经济增长的压力增大

荆门一直在做“精一强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但目前荆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仍然较低,产业转型升级的惰性仍然较重。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不优。荆门产业结构比例为12.2∶51.1∶36.7,与湖北省9.0∶43.4∶47.6的三次产业结构相比,荆门明显还未进化到三、二、一排序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阶段[4]。二是工业内部结构失衡。荆门工业“原”字号、“初”字号产业偏重,传统产业占全市工业比例达到80%以上;經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仍然是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不足,与宜昌、襄阳两市2 000亿的新兴产业总量相比,差距较大。三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农产品加工产业虽然产值过千亿,但税收一直徘徊不前,2017年提供的税收仅7 084万元。荆门制造业总体还处于价值链、市场链和创新链的中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利润空间不大,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明显乏力。“十二五”期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5%减缓到10.6%,增幅下降14.4个百分点,进入“十三五”后,荆门工业增速放缓的趋势没有明显改观,这固然是国际国内大趋势下的回落,但也有荆门自身的原因。

2.低端要素生产的惯性较大,企业生产的压力增大

荆门不少企业仍然在延续多投入劳力、多使用资源、多消耗能源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关键要素够不着、高端要素用不起,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创新升级。一是金融要素方面,因政策趋紧、利率攀高、监管从严等原因,企业融资的门槛趋高、渠道趋窄、成本趋高。据对荆门市268家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资金缺口高达59.5亿元。二是人力要素方面,企业用工成本进入上升通道,普通工人短缺,专技和高端人才难求,拼资源、拼项目、拼低价的竞争模式让企业举步维艰。三是交通物流方面,交通不便、成本较高的问题短期无法改善。荆门是全省唯一未通高速铁路、唯一没有单设海关和商检的地级市,民航客运尚未开通,水运优势没有激活,各类物流园区、企业、代办点少,没有1家5A级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比宜昌、荆州等地高出10%~15%。四是技术要素方面,企业研发投入不大、高新技术产值不高的问题不容小视。荆门R&D经费投入强度为1.76,比襄阳和宜昌分别低0.31和0.39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90家,仅占规模企业的15.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低于全省4.3个百分点。

3.参与区域竞争的差异较小,后劲不足的压力增大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荆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隐忧加大。

一是横向比较分析,企业规模不大。除石化一业独大,初级主导外,荆门没有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企业规模明显偏小,抗风险能力偏弱。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荆门石化、鄂中化工、新洋丰、国宝桥米4家,而黄石有6家,荆州有5家。荆门本土上市企业只有4家,而荆州有9家,黄石有7家。上缴税收5 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有14家,其中亿元以上的只有6家企业,而黄石有17家,孝感有14家,荆州有10家,十堰有8家,黄冈有7家。

二是纵向比较分析,项目质量不高。由于区域竞争加剧,利用外资难度增加,“抢商”现象愈演愈烈,招商引资难度加大。近两年,引进投资规模大、质量高的项目不多。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投资门槛越来越高,短期内投资难以大幅度增长。在荆已投10亿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中,产业项目比例偏低,加上用地制约,许多新签约的项目出现排队等地的现象,影响了项目的落地和投产。

三是综合比较分析,企业成长不快。规上企业的增长缓慢,2017年全市新增100家、退库86家,特别是磷化、农产品加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去产能压力较大,产能释放不足。产业链条的延伸缓慢,行业内大多数是相同产能的简单叠加。石化以成品油炼制为主,与沿海城市相比,大石化产品太少;磷化以普钙、中低浓度磷复肥为主,与宜昌相比,精细磷化产品太少;农产品加工业以粮油初加工为主,与宜昌相比,强势品牌太少。

三、荆门培育新动能的路径选择

(一)产业提质增效,为新动能培育提供核心动力

1.让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发展,呵护新动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引发新的产业革命。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新动能必然需要积极培育“无中生有”的新产业、新产态。荆门装备制造、环保与再生资源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汽车生产与零配件配套、通用航空产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实力,成长性较好;荆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是符合产业更迭和时代发展的趋势性产业,在荆门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可以说荆门具有“爬坡上坎、弯道超越”的可能性。荆门要学习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的魄力和勇气,瞄准“新”字做文章,用好创新“金钥匙”,在新的产业“野蛮生长”阶段多一些呵护,在企业创新行为触发监管空白时多一份宽容,大力营造“培新扶幼扶小”的良好氛围,聚力让“新芽长成大树”,引导新兴产业走向“高大上”[5]。当社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氛围足够浓厚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创新发展的种种问题将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2.让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发展,挖掘新动能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加快实施传统支柱产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改造升级计划,推动传统产业向下延伸、向上进军、向前迈进,以“老树生新枝”的“微创新”激发发展新动能。加快去除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释放部分创新资源和发展资金,拓宽支柱产业和优势项目的发展空间。大力实施“百企技改”和“机器换人”行动计划,每年确保实施亿元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实现化工、农产品加工、建材等重点领域整体向价值链高端突破,向智能产业链前端发展。大力延伸化工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建材产业绿色化转型,推进传统支柱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

3.让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为主线,推进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领域的研发创新与应用示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的份额。以“互联网+”和产业融合为手段,推动电子商务与商贸物流、工业生产、金融服务等领域联动发展,加快推进电商普及工程,积极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以社会资本为主体,以特色资源为依托,加大政府引导,鼓励社会参与,深度挖掘、整合,重新设计和亮化历史文化、湖光山色和观光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生活服务业,培育有吸引力、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加快形成荊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

4.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谋划新动能

未来产业是关系荆门下一个十年靠什么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吃老本既行不通也走不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永远没有完成时,产业结构调整永远在路上。荆门一定要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生强地谋划布局一批先导性产业,医养康体、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等都是未来的优势产业,要紧盯这样的大产业和大趋势,积极引进和培育大企业、大项目,不断调整和提升现有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以争第一、争唯一的决心,形成一批在行业有地位、对市场起引领作用的大产业和大产业集群。

(二)扩大招商成效,为新动能培育注入外生动力

深刻认识招商引资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一号工程”“一号”抓,千方百计地巩固和扩大招商引资成效,以大批高质、高效的外来新项目、新企业入驻,为荆门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1.提升招商理念,推进诚意招商

一是拓展招商新思维。把好思想解放的“总开关”,在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制度供给方面,为招商引资探索荆门模式,贡献荆门智慧。聚集20个特色产业发展,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放眼先导性产业,久久为功,紧密追踪,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在全国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二是营造安商好环境。坚信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以“两整”活动为契机,着力优化项目服务,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将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结合,在高端人才团队引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创新创业、运用股权激励等方面出高招、求实效,将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突出加强招商引资项目中核心团队、关键人才的引进和服务力度,利用项目落户带动核心团队留在荆门。

2.创新招商方式,推进精准招商

一是由招企业向招产业转变,从补齐的产业链中寻找新动能。针对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加快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配套企业,建链、补链、强链,提高产业链垂直整合度和产业融合互补性。二是由粗放式招商向精准化招商转变,从引进的新经济中寻找新动能。加快引进领军型、“冠军”型企业,加快引进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企业,加快引进能建平台、促创新的巨人型企业,推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强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体验消费,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催生出新动能。三是由引外为主向内外结合转变,从企业的公平待遇中寻找新动能。给予引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平等的使用资源要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地受到法律保护的待遇,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不断夯实产业动能底盘。

3.优化招商机制,推进成效招商

一是专业队伍与全员参与相结合招商,广撒网引入新动能。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夯实招商基础工作,科学谋划、精准策划项目,不断提高招商专业化水平;让“打开荆门、大开荆门”的理念深入人心,构建人人抓招商、扩投资、促发展的强大气场,形成新动能汇聚荆门的投资热潮。二是政策支持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解难,多敛鱼打造新动能。要围绕企业落地成本高、融资贵、用工难、人才不易得等突出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吸引高端资源要素汇聚荆门,精准施策,消除各种制约因素,加速新动能汇聚荆门、落地荆门。三是资源整合与多元推进相结合搭台,择优聚焦新动能。积极参与“鄂京”“鄂沪”“中博会”“华创会”“台湾周”“鄂港澳粤”“世界500强对话湖北”等系列活动,继续建好“荆门楚商大会”“爱飞客飞行大会”招商引资平台,着力构建多元化招商引资新格局。把优质项目落地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企业入驻与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结合起来,让高质量发展的优质动能扎根荆门。

(三)推进创新创业,为新动能培育增加内生动力

1.增强创新创业的科技实力

科技创新是荆门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荆门换道超越的强大动力;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因此,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增强企业的科技实力为抓手,推进创新创业。要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资本助推的技术革命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要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制定七大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目标路线图,强化专利成果管理,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科技进步的奖励力度,政府对企业双创的奖励做到全程兑现、全域兑现、全面兑现,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创新主体的潜能和激情。

2.优化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清单管理制度,探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为荆门赢得更多的发展资源,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在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上下真功夫,提升办事速度,提升规范程度,提升服务温度,持续落实好服务制度;要在落实惠企政策上见成效,对政策进行再梳理,在宣传上再加强,在机制上再完善。

3.建立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作为政府审批的边界,把市场不能发挥作用的领域作为政府补位的边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辅以产业政策,实现企业优胜劣汰,支持关停、整合一批企业,引导利用信息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先进营销手段挽救提升一批企业。继续补齐体制机制短板、经济结构短板、开放合作短板、思想观念短板,坚持下好“先手棋”、出好“组合拳”、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健康生态。

4.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包容文化,旗帜鲜明地保护改革者、支持创新者、宽容失败者,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大力宣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创业文化,加大对成功创业者的表彰力度和宣传报道,提高创新创业者的社会地位;积极构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诚信文化,加强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明确界定失信行为,着力构建失信惩戒机制;积极构建鼓励创业、支持创新的制度文化,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降低双创门槛,真情开展创业辅导,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向体制要支撑,向市场要空间。

四、培育新动能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設施条件,提升发展承载力

紧盯制约发展的“失分项”,精准发力补弱项。一是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空间承载力。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生产和生活配套服务业,提升老城区的城市功能和生活品质,注重新城区的产业支撑和绿色发展,加快绿色生态科技产业城等项目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二是不断改善物流条件,提升物流设施承载力。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和综合物流园区建设,破除不同地域间的流通“梗阻”,实现多式联运的“无缝链接”;建立全市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降低运输成本;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积极推行物流全程“一单制”服务和电子赋码制度,全面提升物流效率,着力降低物流成本。三是不断深化研企对接,提升创新平台承载力。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聚合科技资源、创新资源,推进企业纵向合作和校企协同创新;建立产业创新合作平台,实行“收集难题+企业定制+开发研制+推广转化”的链条式项目运行服务,提升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二)提升服务水平,破解发展难题

围绕服务企业发展,树立干部就是企业的后勤部长的行动共识。在法律法规的框架范围内,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形成“一点就通、有令就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氛围。一方面继续开展“入企走访精准帮扶”活动,全面梳理企业发展“堵点”,精准解决企业用水、用电、用地及用工方面的难题;另一方面继续助融资降成本,充分发挥市级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支持重大项目融资需求,创造性设立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引导企业用好帮扶政策,兑现优惠政策,全面降低企业在融资、项目建设、税费及创新等方面的成本。

(三)创优营商环境,集聚发展的要素

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向荆门集聚,推动荆门形成创新创业高地、人才和项目集聚洼地。一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环境风险源头防控,做好产业绿色转型,推进污染铁腕整治,把生态“负资产”转化为生态“正资产”,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生态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二是严格兑现政府以文件形式出台的,在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财政奖补、税收优惠和费用减免等方面的政策承诺,进一步体现优惠政策的统一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让政策更接荆门地气、更显荆门特色、更有含金量,增强政策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力。

(四)扩大开放格局,敞开发展的大门

构建对外开放的大平台、大通道、大方阵,在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实现对外开放。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进来,全面落实国家放宽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的政策措施,鼓励外资企业在荆门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支持外资依法依规参与荆门在基础设施领域推广的PPP项目。二是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走出去,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中国(湖北)自贸区建设战略,设立“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名录,鼓励产能过剩企业向外转移产能,支持优势企业向外投资并购。三是进一步扩大出口份额促腾飞,实施外贸产业培育工程,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南博会、世界原药展等国内外大型商品展会,引导企业运用跨境电子商务手段开拓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 董丽丽.把握发展机遇 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J].经营管理者,2018(11):64-65.

[2] 李佐军.推进供给侧改革为何势在必行[EB/OL].[2019-01-10].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3-25/doc-ifxqswxn6373349.shtml.

[3] 2019年度荆门政府工作报告[R].荆门:荆门市政府,2019.

[4] 湖北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5] 陶良虎,张继久.当前我省企业扩大中高端供给的调查与思考[R].武汉:湖北省委党校,2017.

[责任编辑:王妍]

猜你喜欢

新动能内生动力营商环境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动能
鲁企“新动能”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新动能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