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探究

2019-09-10丁一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5期
关键词:生命观念高中生物探究

丁一

摘要: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在各教学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众所周知,生物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基于该科目特点,人们提出生物核心素养内容,其中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好生命观念学习与解读,结合以往教学实践,积极寻找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有效策略,为学生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生命观念  策略  探究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是当前各科任课教师讨论与关注的热点话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除做好生物基础知识讲解,还应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内涵,制订明确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将生命观念渗透至相关教学环节中,使学生能够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运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一、高中生物生命观念解读

生命观念是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生命观念包括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

1.结构与功能观

生命中存在很多不同的器官、细胞,其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决定着其能发挥不同的功能,并能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生命以及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结构决定着功能。如肌细胞与肝细胞之所以发挥不同的功能,源于其内部结构的不同。其二,功能会对结构起到导向作用。例如,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盘状,以增大表面积,方便物质通过细胞膜,实现气体运输,而细胞核对其运输功能没有太大帮助,逐渐退化,使得其没有细胞核。

2.进化与适应观

进化与适应有着密切的关系。生命系统会随著环境的改变而调整,进而适应环境。同时,生命系统因适应环境而进行的调整会在种群中加以积累,甚至会遗传给下一代。从长远来看,这就是生命系统的进化。

3.稳态与平衡观

稳态和平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中稳态主要表征事物结构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稳定状态,而平衡主要表征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另外,稳态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而平衡并没有这一机制。在调节机制作用下稳态处于动态平衡,保证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行。

4.物质与能量观

物质承载着能量,高能化合物、储能物质、能源物质等是常见的储能物质。物质的分解以及合成会涉及能量的变化。当然物质的转变需要能量支持,如ADP与ATP间的转化需要能量参与其中。

二、高中生物课堂学生生命观念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被纳为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促使学生从“知识学习”向“观念提升”转变并非易事,不仅需要教师制订详细的规划、明确的目标,而且需要做好教学策略研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加以合理运用。

1.立足生物教材,做好生命知识讲解

高中生物教材是学生习得生命知识的依据,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基础。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生物教材,做好生命知识的深入、透彻讲解,使学生切实夯实基础知识。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从整体上分析高中生物教材内容,明确各生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确保每节课都有明确的目标指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其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命知识,为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做铺垫,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分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多媒体技术教学法等。其中多媒体技术可将微观、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生命活动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应注重多媒体资源的收集与制作,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最后,做好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围绕讲解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明确不足,及时优化相关教学环节。

2.做好教学引导,强化生命观念认识

学生学习生命知识后,对生命知识已有所掌握。但掌握生命知识只是培养生命观念最为基础的一步。为强化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识,教师还应做好教学引导。一方面,注重生命观念知识的灌输。在讲解生命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生命观念知识的渗透,使学生正确理解生命观念,明确生命观念包括的内容,以及提高对生命观念认识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创设相关问题情境。运用生命知识解释生命现象不仅能强化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知,而且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设相关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分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需要注意的是,为提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立足学生生活,创设学生较为熟悉的问题情境。同时,做好引导,及时给予学生点拨,帮助学生成功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生命知识的自信心。

例如,在讲解“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内容时,教师创设以下生活情境:寒冷的冬季,小明从温暖的房间外出,这一过程中小明的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以及内体酶活性分别进行怎样的变化?该情境学生较为熟悉,可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起到强化学生生命观念的重要作用。

3.加强日常训练,深化生命观念理解

生命观念涉及的内容较多。如何加深学生理解,使学生能够真正灵活运用所学,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时需要重视的问题。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日常训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首先,立足生命观念培养目标,做好优秀习题的积累,尤其要认真分析习题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学生所学及时对学生进行训练。其次,学生解答习题时,教师应做好引导,即不能满足于得出正确答案,而应反思解题过程,必要情况下要求学生根据原题改编新的问题,使学生切实抓住生命知识本质,做到举一反三。最后,鼓励学生做好训练总结,即通过回顾哪些知识已牢固掌握,哪些知识理解上还存在误区,及时回顾课本或向同学、教师请教,弥补自己的不足。

结语

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认真解读生命观念,熟练掌握生命观念涵盖的方面,寻找其与高中生物教学的契合点。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生生命观念培养策略研究,积极推广与应用效果显著的教学策略,同时也应通过自主学习,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断提高生命观念培养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剑锋.论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和提高生命观念素养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2122.

[2]阚云荣.浅谈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112113.

[3]李晓聪.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2017,33(11):7980.

猜你喜欢

生命观念高中生物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基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对比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初探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
浅析表观遗传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