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019-09-10甘雪银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8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历史教学运用

甘雪银

【摘要】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如何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历史核心素养为解决该问题指明了方向。历史核心素养明确指出,要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如何准确理解唯物史观,笔者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借此文谈谈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唯物史观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8-109-01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用

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力的发展首先体现在生产工具的变革上。基于原理,解读历史事件。以工业革命为例,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与运用等,体现了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工具机的变革不仅是生产工艺的变革,而且是资本主義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个18世纪的工业革命正是在这种双重的历史意义上展开的。工具机的革命,必然带来极其的动力机构和传动机构的革命,这既是生产工艺进一步变革的客观要求,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变革的必然趋势”。

其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基于原理,评价历史事件。如评价“斯大林模式”: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斯大林模式指导下,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迅速增长。这时期,斯大林模式这一生产关系适合苏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二战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特别是农业集体化及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消耗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经过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虽有一定成效,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依然存在,严重阻碍苏联生产力的进步。二战后的斯大林模式正是生产关系不能适合二战后苏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运用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于原理,构筑历史逻辑体系。例如,对比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背景:封建社会的个体小农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了中央集权制度(上层建筑)的建立;古希腊奴隶社会工商业经济繁荣(经济基础)决定了希腊民主政治(上层建筑)的发展。

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例如,讲解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时,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当腐朽的封建制度(上层建筑),它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时,因而阻碍资本主萌芽的发展。“正是因为是成熟的封建社会,它的经济结构比较坚固,自给性比较完整,上层建筑比较强大,并具有较大的自我调整的机能,不容易被冲破和瓦解。我们以为这就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基本原因”。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运用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基于原理,分析一定时期思想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探究:现代主义音乐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的变化?分析问题的思路就是要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流行音乐(社会意识)中音响、话筒的运用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技术(社会存在)的发展;二战前后爵士乐和摇滚乐(社会意识)的流行反映了信息时代(社会存在)青少年一代的情绪追求;70年代以来的流行音乐(社会意识)的商业化、即时性等反映了人民生活方式(社会存在)的改变;当代大众化和多元化的音乐(社会意识)发展趋势反映了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社会存在)影响下各国各地区之间文化交往的频繁。

四、阶级分析方法的运用

阶级分析方法通常用于重大的历史运动、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评价,从当时的阶级立场、政治面貌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来进行历史评价。

中学历史教学离不开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我们可以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来评价。一般来说,先进的阶级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落后的阶级阻碍生产力发展,逆历史潮流而动,将要被历史抛弃。例如评价“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代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他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他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力的代表,他代表的地主阶级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值得肯定的阶级。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运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一切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识,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创造自己的历史……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个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都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外一个人来扮演”,我们可以理解为时势造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群众中的关键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在起决定作用,重要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起重要的作用,这些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加速或推动、阻碍或延缓历史的进程。

六、结语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复杂的,在历史教学中不能把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等同于简单的数学公式进行套用。具体到历史教学细节时,必须理清每一种原理的内涵及外延,然后再将这些原理与高考试题、教材知识相结合,从而发现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首先要在讲课、做题中渗透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其次要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的一些典型考题总结归纳出来,与学生共同研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解决现实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韩志伟.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从马克思的几个比喻谈起[J].长白学刊,2013(07).

[2]付文治.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的一些认识[J].历史教学问题,2018(2).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历史教学运用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