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019-08-29黄利荣

读写算 2019年12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黄利荣

摘 要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提出的概念,教的建立则要以学为基础,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如何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上狠下功夫,有效实施深度教学。因此,文章基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探讨教师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2-0199-02

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而这需要深度学习,作为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深度学习的内涵,据此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一般是指基于理解的学习,学习者以解决问题、发展思维为目标,以整合知识为内容,主动积极地学习新知识,并将其融入原有认知解雇,向新的情境迁移已有知识。理解深度学习的内涵显然和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知识迁移等息息相关。现如今,教育领域研究深度学习的重点在于改革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设计,在这里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生学习投入程度深,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有主动参与行为、积极情感投入;数学知识整合深,即学生基于意义理解建立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灵活迁移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数学活动体验深,通过数学活动和自主探究解决复杂的问题,获得丰富数学经验。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深度学习,不仅能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形成关键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还能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学习能力,奠定终身学习基础,教师也能大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深化教学改革。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加深学生课堂投入

实施深度学习需要学生认知、行为和情感的投入,外部条件支持也不可或缺,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天性活泼好动,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要求教师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鉴于新课程标准提倡信息化教学,教师可多思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提高数学课的效率。因为运用信息技术能把数学中的抽象语言、抽象符号等通过图形、动画、视频等方式展示给学生,使抽象知识具体化,降低理解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其对数学知识形成直观感知,最终主动参与课堂,加深学习投入。

如,针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教师就可引导学生用“几何画板”取代传统的手工拼折,在电脑上操作图形,避免出现学生在实物操作中过度关注剪纸、拼折等活动的问题,真正将注意力集中到图形的特征和内角的转化、推理之上。另外,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还能从极限思想的角度思考,在绘制过程中观察底边不变、高逐渐减小或增大的三角形变形情况(如图1至图3),想象到当高接近于0时,∠3趋近于平角,而∠1和∠2趋近于0°;当高无限长时,∠3趋近于0°,而∠1和∠2趋近于直角。学生不仅能初步感知极限思想,而且能发展空间想象力与推理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还能把生活中的现实场景搬进数学课堂,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内容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保持浓厚学习兴趣和较深学习投入。如,在教学生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利润》中的折扣问题时,教师可以用计算机展示商场里的打折促销广告,带领学生回想生活,找到最佳购物方案,掌握百分数和折扣、的相关知识。学生们也可自主运用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如,可以利用Mind Manager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训练发散性思维。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深度投入,不但能用字体和颜色装饰思维导圖,突出重点知识,提升学习趣味性,还能添加图像、视频和超链接等,让思维导图更丰富多变,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保证学习数学的有效性、高效性。

(二)创设真实情境,加深学生知识整合

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学绝非只是师生和生生交往互动、一起成长的过程,还是知识再创造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务必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它们和数学新知识的沟通。在该真实情境中,教师不会直接展示学生们要学习的知识,要求学生根据现有知识储备、学习经验积极思考和探究,得到感悟,涌现更多有个性、有创意的想法,进入自由思考的空间,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融会贯通,加深数学知识整合。

如,讲解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就要熟悉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创设真实情境,开展整合教学活动。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乘法分配律是什么,更要让他们经历规律探索过程,用好乘法分配律,整合数学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先结合旧知识,让学生们口算10×3+10×7、(73+27)×8、50×2+20×5,接着用简便方法计算39×8×125、25×72×4,复习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之后根据教材插图创设真实情境:工人师傅贴瓷砖,已经贴了两面墙,估计一下一共需要贴几块瓷砖。学生们根据情境独立思考,并计算,几分钟之后反馈信息、相互交流,点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并在黑板上板书。最后学生们仔细观察板书,找到几个算式的相同之处,有学生就回答用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用两个加数分别乘以一个数后将积相加。教师适时提醒学生用a、b、c各代表一个数,写下从板书算式中发现的规律,并请学生尝试概括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促使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记住规律,更为重要的是伴随探索规律形成过程熟练掌握其用法,突破重难点。随着深入的思考、探究,小学生们自己发现加法和乘法的交换规律,还将其应用于小数、分数,达到数学知识从单一到整合、从结果到过程的良好学习效果。

(三)实施任务驱动,加深学生活动体验

活动是小学生建构经验的方式,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方式。而任务驱动指的是教师提供或者促使学生自主提出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据此设定数学活动方案,对信息进行搜集和加工,尝试完成任务。如此一来,学生就需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行主动意义建构,学习不是浅层的、复制的,而是深度的、创造的,减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知识、能力、方法与思想等的消解,加深学习活动体验。

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一些问题:比是什么?数学中的比和比赛中的比是否一样?比有哪几种?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第一个,是学生解决其他问题以及发现新问题的钥匙。研读数学史就会发现比来源于量的比较,用于解决量的不可度量属性的可比性,量是其客观现实基础、生成根基,清晰描述两个及以上量的关系时就要用到比。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根据问题提出学习任务:比究竟是什么,根据妈妈早晨准备3杯牛奶和2杯果汁,形成各种各样的结论,主要有果汁比牛奶少1杯、牛奶比果汁多1杯、果汁杯数是牛奶的三分之二、牛奶杯数是果汁的二分之三等,以此为基础揭示出比的意义,即比表示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比关系。根据小豪和小葵的速度,学生们利用解决速度、时间、路程问题的知识经验的正向迁移,把它写成比的形式,用比表示,認为比意味着两个数相除。在揭示比的意义之后,学生提出第二个任务: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区别。这样的深度学习水到渠成,由学生自主提出学习任务,积极吸纳信息,展开深度探究活动,在整个课堂学习中不再是应声虫,而是探究者、创造者,积累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经验。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其教学效率受到广大研究者、实践者的关注,在实际工作中应以小学数学学科为载体,深入内部探索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投入程度,更要引导学生加深思考,深化知识整合与活动体验,持续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们通过数学深度学习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益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晓佩.谈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30):59.

[2]黄卫华.对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8(05):49-51.

[3]刘仍轩.浅谈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17(26):22-23.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