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埋线促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研究

2019-08-26柳围堤孙达志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针法

李 利,柳围堤,孙达志

(1.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陕西 汉中 723000;2.三二0一医院,陕西 汉中 72300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又称贝尔麻痹,目前该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威胁患者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3]。该病起病急,症状可在数小时或者1~3天达到高峰,若治疗不及时有效,可能导致疾病迁延难愈,增加患者痛苦,但目前临床并无有效治疗方案,故而诸多学者对该病治疗方案进行研究,发现中医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具有显著疗效[4-6]。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该病为最适宜针灸治疗疾病之一,疗效良好,而穴位埋线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引起临床关注[7-10]。本研究笔者选取院内近3年收治的174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组研究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174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均由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7例,男47例,女40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2.23±3.63)岁,病程4 h~80天,平均病程(6.34±1.56)天,其中发展期50例,静止期10例,恢复期27例;对照组87例,男48例,女39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2.29±3.67)岁,病程3 h~81天,平均病程(6.36±1.51)天,其中发展期51例,静止期10例,恢复期26例。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及病程、疾病分期等资料相当(P>0.05),分组可比。

1.2 诊断标准

参照《神经病学》[11]特发性神经麻痹:①该病起病急,面部受凉及受风病史或病侧耳后疼痛;②病侧眼睑闭合不全或者眼睑闭合不对称;③病侧额纹消失或者变浅;④病侧口角下垂歪斜;⑤露齿不对称等;⑥颊肌无力;⑦多单侧发病;⑧鼓腮及吹口哨漏气。

1.3 纳排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两组患者均单侧发病;②患者性别不限,年龄20~70岁;③患者知情,自愿参与研究,且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3.2 排除标准 ①伴有味觉改变患者;②合并眼球运动异常患者;③其他疾病导致患者特发性面神经麻痹;④年龄18岁以下,70岁以上;⑤体弱多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⑥心理、精神异常患者;⑦正参与其他临床试验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组后常规西医治疗:口服泼尼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每日2次,每次30 mg;弥可保[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每日3次,每次0.5 mg;病毒感染患者则口服阿昔洛韦(湖南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094),每日5次,每次0.2 g。连续治疗1个月。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通督调神针法及穴位埋线治疗。通督调神针法:主穴(百会、神庭、风府、至阳、大椎及命门)、辅穴(双侧头维、风池及合谷);颞部肌肉瘫痪患者取穴阳白、太阳、攒竹、鱼腰及下关;唇部肌肉及颌部症状严重患者取穴大迎、地仓、颊车及承浆;颊部肌肉瘫痪患者取穴人中、牵正、地仓、承浆、巨髎及颧髎;颧部肌肉瘫痪患者取穴四白、下关、映香及颧髎;耳后疼痛患者取穴翳风;迎风流泪患者取穴睛明、承泣;恢复期患者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及阳陵泉。主穴、辅穴、3~4个配穴针刺,针刺操作方法:合谷及风池穴采用针刺泻法,大椎穴采用苍龟探穴手法(下针时手三进一退,两指按肉,持针于地部,右盘提而剔之,如龟入土,四围钻之,盘而剔者,行经脉也),针感向头颈部放射;承浆向着患侧斜刺;四白穴则先直刺,得气后捻转片刻,然后斜刺;其他穴位则采取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患者局部穴位可采取透刺法,阳白透鱼腰、鱼腰透攒竹或者太阳、地仓透颊车、攒竹透鱼腰,留针30 min;针刺以后局部闪罐,患者面部潮红或者自觉发热感为止;静止期或恢复期患者针刺过程中加用电针,主穴取合谷、风池等,采取电子针疗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10020号);牵正穴加艾条温针灸;连续针刺治疗1个月。穴位埋线:取穴翳风,碘酒棉球擦拭穴位及四周皮肤,一次性注射器吸入2 mL 0.9%生理盐水,针头16号,针头内置入1.0 cm 3号羊肠线,针口消毒,穴位埋线治疗10天1次,连续治疗3次。

1.5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B面神经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侧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情况、患者开始恢复时间及痊愈时间、治疗满意率。

1.5.1 疗效评估 痊愈:患者症状消失,外观恢复正常,且左右对称,检查无异常;显效:患者症状改善,外观大致正常;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12]。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5.2 HB面神经评分 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面部神经恢复情况[13],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5.3 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 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躯体功能,分为5项,满分100分[14],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恢复越好。

1.5.4 神经传导潜伏期和波幅评定 采用诱发电位仪进行面神经肌电图检测,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和波幅,记录患者开始恢复时间及痊愈时间。

1.5.5 满意率 患者亲自填写本院自制满意度问卷。问卷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对治疗方法、治疗结果、治疗过程等满意程度,采取评分方式,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很满意,60~9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不满意。总满意率很满意率+满意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完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痊愈率高达88.51%,而总有效率高达98.8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7.01%、91.9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面神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B面神经评分相当(P>0.05),说明两组面部神经功能情况相当,治疗后两组患者HB面神经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HB面神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更好。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D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DI评分相当(P>0.05),说明两组患者面部残疾情况相当,治疗后两组患者FDI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FD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恢复更好,面部致残情况改善更明显。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DI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神经传导潜伏期与波幅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神经传导潜伏期与波幅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神经传导潜伏期与波幅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神经传导潜伏期与波幅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两组患者开始恢复时间及痊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开始恢复时间与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1),患者恢复更快、更好。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开始恢复时间及痊愈时间比较

2.6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高达98.8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9.66%(P<0.05),可见观察组患者高度认可治疗方案。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归属于“歪嘴风”“吊线风”“口眼斜”等,中医对该病认识较早,早在《灵枢》中有记载“卒口僻”“僻”“口歪”[15]。该病多由于风痰、风热或者瘀血阻滞静脉、气血失和、脉络空虚致使风寒侵袭等,引起患者筋肌弛缓不收,多为单侧发病,双侧发病十分罕见。《内经》记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引起临床重视[16-17]。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的疗效可观,对GDNF和NGF表达具有积极影响[18]。通督调神针法是全国知名老中医张道宗教授多年临床经验,笔者给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主穴取穴百会、神庭、风府、至阳、大椎及命门,辅穴取穴双侧头维、风池及双侧合谷,同时辨证取穴,采取有效针刺手法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面瘫与患者外感风邪相关,属实,患者正气虚,风邪不祛,应以整体出发,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故而以通督调神针法针刺治疗,百会穴可调节脑功能,针刺可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神庭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于督脉,针刺可清头散风、镇静安神;针刺风府具有祛风邪、清神志、通关、开窍等功效;至阳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祛邪扶正;大椎可舒筋通络、活血化瘀;针刺命门可培元固本;头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针刺之可祛风泻火、止痛明目;风池属足少阳胆经可壮阳益气;合谷针刺具有清热开窍、疏风解表、镇痛安神及益气固脱功效;静止期或恢复期患者针刺过程中加用电针,牵正穴加艾条温针灸,可较好缓解患者面神经麻痹症状,促进患者康复。通督调神针法对不同分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均具有较好疗效,患者恢复快[19]。

穴位埋线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具有积极影响[20-21]。穴位埋线为临床常见治疗手段,利用可吸收的羊肠线埋于患者翳风穴,增强祛邪外出功效,较好促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康复。本研究取得较好效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8.85%)与对照组(91.95%)比较更高(P<0.05),提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埋线可提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HB及FDI评分均改善,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埋线可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麻痹症状,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治疗后各组患者患侧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埋线可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观察组患者开始恢复时间及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提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埋线可促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早日康复;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8.85%)高于对照组(89.65%)(P<0.05),提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高度认可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方法,认为该方法切实可行。

综上所述,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埋线可提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疗效,患者症状改善,面神经功能恢复,患者恢复快,满意率高,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特发性面神经针法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特发性腹痛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