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新疆农业院校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019-08-21王茂芦娟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4期
关键词:植物学新时期

王茂 芦娟娟

摘要:植物学是涉农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对农学类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将新疆植物区系特点与植物系统分类教学相结合,是新疆农业院校植物学课程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的问题。文章以藜科分类为例,对新疆农业大学植物学课程中的植物系统分类教学,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为全国农业院校植物系统分类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新疆农业院校;植物学;植物系统分类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4-0108-02

在农业院校中,植物学课程是植物生产类、生物类和生态类等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本科新生最先接触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植物学不仅含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实践性。该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其中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主要讲述了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基本特征以及重要科/属与常见代表植物的识别特征和方法。植物系统分类的研究对象是植物,而植物的分布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然而,大多數农业院校植物学课程均使用的是国家统编教材,显然难以顾及各地的主要植物类群,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不利于植物分类系统学教学的开展。因此,在植物系统分类学教学中,应结合当地植被类型,大胆调整教科书内容,并增加本地典型和特色植物类群,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新疆是中国荒漠生态系统面积最广的地区,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是荒漠植被最主要的成分之一。新疆共有藜科植物36属160种,占中国藜科植物总数的85.6%。在新疆藜科植物数量位居第三,占全疆植物总种数的7.3%[1,2]。藜科植物不仅有多种经济作物可供食用、饲用、药用,而且是新疆荒漠植物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它在风沙固定、沙漠治理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一、理论教学改革和实践

1.引导性教学。新疆高校的学生生源通常以本地学生为主,但他们对植物学及植物系统分类的认知比较缺乏,且多数局限于生活环境中出现的植物。理论教学发现,对于统编教材中列举的不同科属的代表植物,多数学生感到陌生,没有直观印象,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藜科植物系统分类教学时需先调查所授班级学生的生源地组成,发现来源于荒漠边缘地区及农垦地区的学生占大多数,而藜科植物中的甜菜(Beta vulgaris L.)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Bunge)是以上两个地区最为常见、最被当地人熟知的植物。

2.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新时期,经济与技术应用不断发展,学生相对喜欢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而对植物学这样传统与基础的学科缺乏兴趣。针对此问题,教师可在理论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实例,如藜科植物食用、饲用、药用等经济价值,让学生领会到藜科植物在新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巨大潜力。例如,新疆是甜菜的传统种植大区,甜菜是制糖的重要原料之一;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是新疆乃至全国普遍栽培的优质蔬菜。藜科植物是新疆荒漠草场中分布广的植物类群,具有饲用价值。此外,藜科植物中的地肤(Kochia scoparia Schrad.)、猪毛菜(Salsola collina Pall.)等植物,均可作为药用植物[3]。通过引导学生从藜科植物的实际应用角度学习植物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中增加最新、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在传统的植物学理论教学中,教师往往吃透一本教材便可常年授课,教学知识和体系偏陈旧,缺乏将一些科学前沿的成果引入课堂。植物系统分类由于其本身内容复杂、知识枯燥、形式单调,更容易成为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课程内容。针对此问题,可在植物系统分类教学活动中增加最新国际前沿学术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例如在藜科植物分类教学中,教师将近年来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藜科植物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和梭梭在果实形态及其适应机制的研究成果作为课堂讲授的一部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掌握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同时激发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个人发展。

4.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植物学理论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部相关文件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融入教学是当前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神,旨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此处可以自然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植物学理论教学中。

新疆荒漠生态系统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在藜科植物分类授课中,我们介绍了藜科植物独特的生活史特征,其能够适应荒漠生态系统中的干旱和盐生环境,对荒漠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目前在沙漠中天然分布的固沙植物约有200种,其中藜科植物种类和分布居第一位。其中梭梭、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 Moq.)、角果藜、猪毛菜(Salsola collina Pall.)等藜科植物常形成绝对优势的植物群落,对新疆荒漠区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效应。在藜科植物系统分类教学中自然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不但准确把握了时代特征,了解了国家关于植物、生态、环境领域的方针政策,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学生对国家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社会现状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二、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

1.实践教学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很好补充,然而传统的植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单纯地描述藜科植物常见类群的识别特征,学生再对已准备的实验材料观察相应的形态特征,学生的兴趣不是很浓,很难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此问题,在实践教学中需提高学生在实验课中的主导性。将准备好的藜科植物实验材料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总结其形态特征,据此再使用检索表对此植物进行分类鉴定。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和总结,对藜科植物识别特征的印象才能真正深刻。

2.将现代手段运用到植物分类实践教学中。传统的植物系统分类实践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师生参照检索表对植物进行鉴别、分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移动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植物识别的手机APP软件应用到植物系统分类实践教学中,可以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前手机应用市场上已经开发成熟多款识别植物的APP,如花伴侣、微软识花、形色等。这些软件的便捷之处在于通常只需用手机拍摄植物的一个或几个器官的特征,即可通过优化的算法快速识别植物。同时,这些手机植物识别软件收录海量数据,能识别身边几乎所有常见的花草树木。因此,在植物学野外实习过程中,运用此手段可方便学生对未知植物做初步的分类和鉴定。

三、结语

植物学是农业院校涉农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随着新时代、新形势对农业专业高层次人才的更高要求,在新疆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趋势下,新疆农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新疆培养现代化的农业人才。本文针对植物系统分类课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探索与尝试新时期具有新疆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旨在使学生掌握和巩固植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爱国爱疆,服务新疆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毛祖美.新疆植物志[M].第二卷,第一分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4.

[2]孔宪武.中国植物志[M].第二十五卷,第二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崔乃然.新疆主要饲用植物志[M].第二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植物学新时期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植物学
植物学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