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土家族厄巴舞的文化内涵

2019-08-16田二林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土家族

田二林

【摘 要】社巴节是土家族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本人试以湖南省古丈县米多村土家族地区为主体,通过对米多村土家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生产生活方式来分析厄巴舞形态,来研究厄巴舞所蕴涵的采集文化、狩猎和农耕文化。随着时代的推移,社巴节仪式中的厄巴舞文化也在发生变迁,这也是值得笔者进行研究的关键所在。笔者通过对湖南省古丈县米多村社巴节仪式中厄巴舞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利用查阅文献和运用一些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理论进行描述,对比分析,总结出社巴节仪式中厄巴舞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土家族;厄巴舞;文化内涵

一、采集文化的显现

米多村的土家族居住在延绵不断的武陵山脉,茂盛的森林里有丰富的物产资源,这样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应里采集生计方式。土家先民们,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中,他们学会了采集生活,以此来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1、表现采集文化的典型动作

(1)猴子摘桃:半蹲起势,先左后右,左脚跨步,身体前倾,双手前上方弯曲,呈现准备攀摘动作,左脚跨,身体向右侧、右脚跨,身体向左侧,双脚跃起,双手上举作摘桃状,脚落地、蹲式、双手拟捧桃作吃状,收势。

(2)猴子戏蛙:两脚矮桩半蹲起势,身体前倾,双手着地,双脚向前跳跃,蹬离地面,双手作拨拉状,重复一次。后两节双手向内弯曲,齐胸,先左脚向前跨步,成半蹲式,双手随身向右侧转,收式,再右脚向前跨,半蹲,双手随身左侧作弯箍状,臀部翘起。

2、采集舞蹈动作的文化内涵

从厄巴舞现存的舞蹈语汇来看,我们可以判断土家族茅古斯舞起源于采集阶段。有关厄巴舞的起源,无史籍记载,但据古丈县断龙山镇田家洞村李云富老艺人介绍:很久以前,米多村这个地方森林广茂、猴子众多,男性一般以打猎为主,女性一般以采集野果为主。有一次村上举办活动,猴子看到土家先民们在跳舞,那么猴子就偷偷的模仿她们跳舞。后来,强盗来了村里偷东西,猴子看到了就去告诉村民们,村民们一看,果真有强盗,村民把这些强盗赶走,之后村民们为例感谢猴子,为了敬仰猴子,村民们也开始模拟猴子跳舞。由此可见,女性所跳的厄巴舞必定是跟平常的生计方式有关,那时她们通常扮演的是采集的角色,所以舞蹈里面有采果、戏蛙等典型的采集动作。

厄巴舞属于典型的采集生产方式的舞蹈。自然采集室人类最早经济生产活动的古老方式,采集的对象主要是大自然,如鲜果、干果等。厄巴舞找果子的动作是膝盖略弯曲,眼睛盯着树上寻找,而不是看着地上寻找,由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左脚往斜前方行走,而不是直行,这是典型的山地行走动作,是寻找长在树上的可以食用的食物。

通过解读一系列的动作,不难看出厄巴舞就是采集动作地模拟,以舞台戏剧化的方式展现李土家族先民的采集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采集生活逐步淡化出人们的视野。但厄巴舞的采集动作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在舞台上仍然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反之,土家族采集文化通过“厄巴舞”的戏剧化和舞台化,是土家先民地采集文化又得以保存下来。

二、农耕文化的呈现

生活在武陵山区的土家族,最早以种植旱地作物为主。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地区开始进入封建领主经济,为了开辟农田,旱涝保收,政府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发布了《劝民筑塘制车示》:“蓄水之法惟有开筑塘堰,制备水车以资灌漑,如水无源流者,或于冲头坡下或于山岔洼壑,相其地势水可积蓄之处,务须开凿塘堰,不嫌其多,且塘之为利非特可以防旱,并得以养鱼种莲”。50这样的劝民告示极大地推动了土家族地区水田农业的发展,开启了土家族地区由旱地农业向水田稻作农业的转型。这样的生计方式转型在土家族舍巴日仪式厄巴舞中也得到充分的表达与反映。

到同治年间,大多数的土家族地区的府县志都记录了种植玉米的情况。通过《古丈坪厅志》记载,土家族地区种植玉米满山遍野,一直延续至今。土家族先民们不断地掌握了玉米的特性,在选种、耕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并能注意到玉米的特殊性,重视玉米的培养方式,玉米不但供人们食用和养殖,还能酿酒等。随着农业生产的定型化,农耕活动成为这一时期土家族文化建构的主题,这在土家族的舞蹈中也得到比较系统的反映。因此,土家族民间舞蹈顺理成章的打上了农耕文化舞蹈特征的烙印。那么,土家族先民跳厄巴舞的时候也开始模拟一系列地农耕生活劳作的动作。

1、表现农耕文化的典型动作

(1)掰包谷:左脚上步,双屈膝,同时左转身四分之一圈,重心左移成“骑马桩”。双臂随身右摆,左手摆至腹前,右手摆至右下侧,右手“端掌”屈肘于胸前,向内转腕,做摘包谷状,右脚迈一步,同时左转身四分之一圈成“骑马桩”右手抬至右肩上屈肘,拳口朝后,向后甩去,做丢包谷入背笼状。

(2)摘小米:左脚迈一步,右转四分之一圈,双屈膝,同时左臂屈肘于胸前,握“虚拳”,拳口朝上。右臂屈肘于胸前,五指拼拢,手心向上,向左平划一小圈,上身前倾,做割草状,右脚迈一步,左转身四分之一圈,双屈膝,同时左手摆至左肩。

2、农耕舞蹈动作文化内涵

田家洞在举行舍巴日仪式时,大家都要跟着梯玛游行到社场坪,由梯玛举行祭祀仪式,仪式后大家就开始跳厄巴舞,厄巴舞的舞蹈形式比较简单,鼓锣、唢呐放于一旁伴奏,通常由40-50岁的女性表演,纯属于群众性的集体舞蹈,舞蹈时大家聚集在一起通过舞蹈动作来再现土家先民的农耕生产方式,具体到动作有掰玉米、摘小米等等。自改土归流以后,当地汉族官员大力提倡推广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还引进适合山地耕种的玉米、红薯、水稻等农作物,促进了土家族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这种生产方式在土家族社巴节仪式厄巴舞上也有充分体现。

三、总结

厄巴舞作为土家族社巴节仪式的一项重要活动,可以说是土家族发展的历史延续。土家族社巴节仪式中厄巴舞的基本元素是土家族先民的艺术创造,展现出了土家族舞蹈文化与生态特征的密切关系。通过对土家族厄巴舞文化地研究,我们可以充分理解土家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可以了解土家族社巴节仪式厄巴舞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内涵。因此,这对土家族舞蹈文化的弘扬,对深入理解土家族文化,对促进民族地區的文明建设,引导民族艺术创造,无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清]董鸿勋撰.古丈坪厅志[M].光绪三十三年(1907)铅印本.

[2][清]洪际青等纂,《龙山县志》卷16《艺文下》,嘉庆23年刻本.

[3][英]菲奥伊·鲍伊著.宗教人类学导论[M].金泽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英]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黄剑波、柳博赟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

[5][英]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恩等布人仪式散论》[M]赵玉燕、欧阳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湖南省永顺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永顺县志「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7]古丈县断龙山乡志 [M].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 内部资料

[8]《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南省卷编辑部、湘西自治州编写组.湖南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资料卷[M].1984(内部资料).

[9]《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南省卷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南卷)[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91.

[10]陈廷亮.谭婷.土家族舞蹈审美意识的传承性与变异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4).

[11]陈廷亮.李蕾.土家族舞蹈与山地耕猎文化关系初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4).

[12]彭继宽.土家族原始宗教述略[J].民族论坛.1996(03).

[13]李开沛.关于土家族舞蹈的文化人类学解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06).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土家族
土家族情歌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土家族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56个民族56枝花土家族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