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戏剧与班会课融合的教学实践

2019-08-13李鹰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育戏剧班会德育

摘 要: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倡导将戏剧元素融于普通教育过程,催生了教育戏剧的产生。立足广州市客村小学开展的教育戲剧与学科融合研究,将教育戏剧与班会课的融合进行德育策略研究,继而讨论教育戏剧对班会德育的意义和必要性,对班会课型策略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育戏剧;班会;德育

【活动理念】

1.学生成长规律与学情分析

低年段学生普遍存在整理书包的问题:有的由父母帮助整理,有的随意塞进书包,所以导致有的忘记带回校,有的漏拿、错拿,或者找不到文具书本……这些都说明学生整理书包不仔细。同时,低年段也是儿童各种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通过本节课的行为实践引导,希望学生意识到整理书包文具对自己的重要性,并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2.教育戏剧与德育融合运用

本课设计了一堂戏剧德育课,将戏剧元素用小朋友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进行了串联,避免了老师的说教,通过感同身受童话故事人物“书本文具”所受的委屈后,在角色演绎中比照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感同身受地了解到书本文具也需要爱护,让学生在感受到不文明收拾行为带来的生理不适,从而达到从心理对不文明行为的反感、排斥。

3.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主体性

所有问题需要回归到生活中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通过学生活动参与、合作、思考中增强了道德判断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比照自身存在的问题,意识到书包文具的整理很重要。

2.懂得有方法的收纳是整理好书包的关键。

3.在表演戏剧中同时践行自我管理的提升。

【重点和难点】

学习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活动过程】

一、热身

1.文具变身。引导学生用不同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现书本或者文具在安静、受惊吓、被损坏时的状态。

2.书本文具感受。引导学生有梯度地体验作为书本文具的心路历程,并且用语言表达出教学核心词“爱护”“爱惜”“生命”。

二、童话故事

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二年级的马小虎。他喜欢把自己的笔硬塞进笔盒里,他喜欢把自己的书本卷起边角,他还喜欢拿卷笔刀飞转去玩,他的书本经常被乱涂乱画,他还喜欢把尺子折弯来玩……

有一天,马小虎上完课放学准备收拾书本。

“放学咯!我要收拾书包回家了。”但是,马小虎的抽屉塞满了书本,桌面也摆得乱七八糟。可是,他发现教室里的同学越来越少,大家都出去排队了,自己的书本还没收拾好。“班长在催排队,大家都等着我呢,我得快点。”(拼命塞书本进书包)一股脑塞进去。

回到家后,马小虎放下书包,准备做作业。(不停地翻书包)他在书包里找来找去,也找不到自己的作业本。“哎呀,我的作业本去哪儿了?”他一着急,把书包底朝天地倒过来(书本文具被翻倒出来),书本文具被定格在了撒落满地的状态。

马小虎找不到作业本开始烦恼了:我为什么找不到作业本呢?书本文具们,你们为什么是这种表情和动作呢?你们想告诉我什么?

三、教育戏剧

(一)演绎表白

1.问题: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2.任务:分组讨论,用肢体表达和旁白的方式演绎对故事的续编。

(二)故事续编

书本文具:马小虎,因为你……你把我这样随意乱丢乱摆,你看看我现在变成什么样了,我感到很疼(难受,也很伤心和生气……),其实你可以……

马小虎惭愧地低下了头。

画外音:书本文具,马小虎这样对待你们,你们还愿意他做小主人吗?那我们教教他怎么收纳吧!(书本文具畅所欲言收拾整理方法)

书本文具(学生角色扮演)通过旁白来宣泄自己刚才被虐待的不满情绪,从思想上认识到书本文具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同样需要爱护和爱惜。再通过对马小虎粗心大意的行为指正、指导和正面演示引导明确收纳整理的方法,提出了适合适龄儿童的建议。

(三)小结

我们这些书本文具虽然不能说话,但是我们也是有生命的。当小主人每天在收纳我们的时候,我们都在默默地感受着小主人对待我们的每一个动作。他粗心大意,我们就受气受罪;他体贴入微,我们就完好无损、惬意舒适,所以平时我们都要注意对待书本文具的方法,不要让自己的书本文具再受罪受气。也希望马小虎收到你们的建议后知错就改,改正后会重新成为受书本文具欢迎的小主人。

【活动反思】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除具有审美功能外,还具有教育功能。自古以来,中西方都对戏剧的教育功能进行过研究,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中,戏剧常常被用作一种教化的工具和媒介。到20世纪初期,教育界与戏剧界的有识之士更是积极倡导并开发戏剧元素在普通教育中的应用, 从而催生了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的产生。[1]戏剧教育是一种集德、智、体、美育目标于一体的综合有效的教育模式,对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格,全面开发心智,全方位培养能力具有独特的价值。[2]

课程是为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有计划地编制的教育内容的整体计划,是旨在塑造新生代未来人格而设计的蓝图。[3]徐俊在“大戏剧观”与“大教育观”的视角下进行探索,将其定义为“教育戏剧就是通过想象与扮演的方式有意识地再现并传递人类经验的社会活动”。[4]如果我们将戏剧教育功能和课程相结合,作为德育课程策略来研究,会发现戏剧在德育功能方面较传统教学显得生动、互动、主动许多。因为教育戏剧更关注人的角色创造活动,这些角色大多是生活里、社会中的角色,而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更多地关注了角色创造,因此在此参与过程中会不露痕迹、悄无声息地接受道德教育。

纵观教育戏剧在本节班会课的实施情况来看,教育戏剧在德育中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教学呈现普及化。2010年代出生的小朋友普遍是独生子女,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中有各种各样的困惑,他们需要提供一种心理疏导和宣泄情感的途径。教育戏剧为这节课的每个小朋友提供了合作过程,他们通过敞开心扉,真实表达感受与心声,既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疏导,又锻炼了表达能力。教育戏剧班会课堂接纳个别差异,接受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见解,这里没有主角与配角之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够得到关照。所以教育戏剧能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传统教育中的精英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生活化。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小学低段又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本课选取了学生身边常见的整理文具问题,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要求: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按照顺序来活动;准备好自己第二天的学习用品……以此来进行选材。同时,在故事情境中,或真实或形象地呈现了平时本班学生随便整理书包产生的后果,来源于生活,再通过孩子内心设想的交流,用真实的体验触动在场学生的内心,最终回归于学生自己的生活。

教学呈现情境化。本节班会课采用了与教育戏剧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了感同身受、换位思考的认知和体验,从而达到攻克教学重、难点的作用。用情景再现代替老师的说教,用即兴互动表演串联学生的讨论感悟,将正确的习惯仪式融入学生的行为指导中,再由行为导向形成正确合理的习惯意识,使教育戏剧为德育课堂开拓空间,且增添了活力,整个德育过程没有空洞说教痕迹,用即兴式、体验式的戏剧活动引导行为,学生全程投入体验,并且自由表达。所以这节教育戏剧和班会融合的课堂是依靠学生和品德的自主对话和互动学习达到德育目的的。

当生命教育遇到教育戏剧,每一个学生都将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审美的追求,一种生命成长的渴望。就像著名学者余秋雨所说:“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机会从小学习表演,将来很难成为有魅力的社会角色。让儿童参加戲剧表演,不是要培养专业演员,而是要赋予他们一种社会技能,从而获得生命成长的力量。”[5]与一般的德育活动不同,教育戏剧在德育方面,通过使用各种戏剧技巧,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挖掘自己的潜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从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岑玮.教育戏剧的教育意义与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1(17).

[2]吴颖惠.戏剧教育:学校德育建设的新途径[J].北京教育,2014(10).

[3]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设计基础》总序[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静鑫凡,王乃弋.让教育戏剧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8).

[5]钟原.教育戏剧 不想下课[N].中国教师报,2017-1-18.

作者简介:李鹰(1974.11—),女,汉族,山东人,本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主要从事班主任工作。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班会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