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极限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2019-08-13田治超

新课程·中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应用

田治超

摘 要:物理的发展历程,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数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数学与物理的联系,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极限法便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就极限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使用时的注意点做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极限法;初中物理;应用

极限法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当我们假设某一个物理量可以在某一区域内连续变大或连续变小,这时可以将该物理量的变化过程在该特定区域推理到极限,从而使得物理问题的本质更易显现,便于问题的分析[1]。这样,可以通过一些已知的事实或经验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利用极限法,有助于促进学习的效率和思维的培养。

一、极限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1.与物理发展有联系密切

历史上,许多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数学家,牛顿、阿基米德、赫兹,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物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着物理的发展。以极限法在物理学研究中为例,开尔文引入热力学温标,便是他利用极限法,将查理定律外推到了压强为零这一极限情况而得到的,这使得气体实验定律的表述大大简化。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也使用了极限法,先证明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做匀变速运动,然后将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至90度的极限情况,即小球自由落体。让学生了解数学方法与物理发展的联系,掌握此类方法,有助于学生初中物理的学习。

2.对思维培养起促进作用

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极限法不仅能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能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关系。例如在测定运动物体瞬时速度的物理实验时,虽然常规的物理方法无法测定,但借助极限法,把瞬时速度定义为平均速度的极限,这样就能测出一个极限近似值。这一方法体现了变量与常量、无限与有限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关系,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思维也同样得到了培养。

二、极限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极限法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的应用

极限法帮助物理学家解决了许多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究实验中,也可应用极限法来研究规律结论。例如在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中,我们将闹钟放入钟罩内,然后抽取空气,虽然无法抽成真空,但可以发现当抽去的空气越多,也就是钟罩中的空气越稀薄时,听到的铃声越小。利用极限法就可推导,当空气完全抽尽,也就无法听到铃声,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又如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也用到了极限法推导,我们的实验无法得到物体不受阻力的情况,但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同一初速度运动的同一物体,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就越远,这样就可以此现象推至阻力最小的极限,即将物体受到的阻力推导为零来分析结论。

2.极限法在初中物理知识学习中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同样可以利用极限法将物理知识简化。例如初中物理电学知识中有这么两类问题:一类是滑动变阻器变化引起的电路动态变化(滑动变阻器变大或变小),一类是电路故障分析(短路或断路)。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感觉情况比较多样化,不容易理清头绪。若利用极限法,将滑动变阻器变小的情况推到最小(电阻为零),对应电路故障中的短路故障,将滑动变阻器变大的情况推到最大(电阻为无穷大),对应电路故障中的断路故障。这样,通过极限法,就将这样两类情况归纳在了一起,简化了学生学习的知识点,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学习。

3.极限法在初中物理解题过程中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解题过程中,有些题目解答复杂,步骤繁复,学生既要花费大量时间,还容易出现错误。在特定情境下应用极限法,可以将复杂的推理过程变得简单,是一种直观、简捷的方法。

例题1:如图1,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同,现将两物块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高度h,剩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2](  )

A.P甲>P乙        B.P甲

C.P甲=P乙        D.无法确定

分析:利用极限法,截去最大的相同高度,即将高度小的乙全部截去,则只剩下甲,此时乙的压强就为零,而甲还有一定高度,存在压强,所以P甲>P乙,选择C。

例题2:如图2,轻质杠杆两端分别挂了400N的铜块和300N的铝块,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两边各减少60N,杠杆将会(  )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保持水平平衡    D.无法判断

分析:利用极限法,将减少的量推到极限(铝块的300N),这样右边铝块为零,左边铜块还有,所以左端下沉,选择A。

可见利用极限法,避免了烦琐的数学推导运算,减少了不必要的物理过程分析,让结果一目了然。

三、极限法在初中物理使用中的注意点

虽然极限法在一些问题中大大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但也不能盲目乱用,一定要考虑到使用时的注意点。

1.极限法在使用时要注意单向连续性

极限法是将物理量的变化过程推理到所在区域中的极限情况,但前提是这一物理量在区域中必须单向变化。

例题3:如图3,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現将两物块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高度h,剩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

A.P甲>P乙        B.P甲

C.P甲=P乙        D.无法确定

分析:本题如果和例题1一样,用极限法截去乙的全部,得到P甲>P乙,那么这种分析是错误的。与例题1的区别在于题目前提“压强相等”和“质量相同”的区别。“压强相等”使得甲乙压强大小差与高度h成单向连续,可以使用极限法。而本题“质量相同”就可推导出甲对地面压强小于乙对地面压强,这会导致甲乙压强大小差与高度h不成单向连续,在h足够的情况下,随着h的变大,先是甲对地面压强小于乙对地面压强,然后相等,最后甲对地面压强大于乙对地面压强,因此就不能使用极限法。所以本题的答案应选择D。

所以要使用极限法一定要首先考虑到单向连续变化(变大或变小),没有满足这一条件,就不能用。

2.极限法在使用时应建立在事实基础上

在使用极限法时要尊重客观事实,违反事实的极限推论是不正确的。

例题4:如图4,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装有等质量的两种液体甲和乙,液体中有两点a、b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那么a、b两点的压强Pa、Pb的大小关系(  )

A.Pa

C.Pa>Pb      D.无法确定

分析:本题符合单向连续性,可以使用极限法分析。将a、b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推到极限,这时面临着两种情况:一是将距离推到最大,即b点到乙的液面,这时Pb=0,而a点仍在液体甲中,Pa>0,所以最后Pa>Pb。二是将距离推到最小,即a、b两点都推到底部,此时根据题意可推导甲乙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即Pa=Pb。那么本题是否应该选择“D.无法确定”?其实不然,二將距离推到最小的分析违反了本题a、b两点到容器底部不为零的事实基础,所以这一分析不能用极限法。本题若用极限法分析就应将距离推到最大即可,最终结论应为Pa>Pb,选择C。

由此可见,极限法在使用时一定要明确题目中的客观事实,推论一定要遵循客观事实。

极限法可以在初中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质就是将物理过程中能的变化推到极端(极大或极小),从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结果变得明朗。[3]有些貌似复杂的问题利用极限法,可将本质显现出来。但是极限法的使用有其局限性,一定要考虑其使用条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使用极限法,既提高了学习效果,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泽超.极限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参考,2014(9):24-25

[2]万后湘.“极限法”的使用注意条件:对一道初中物理习题的剖析[J].中学物理,2010(1):63-64.

[3]孟丽君.极限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3):12.

编辑 李烨艳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应用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