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课例研究,推动“互动探究课堂”建设

2019-08-13罗满堂

新课程·中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互动探究课例研究优化

罗满堂

摘 要: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推动“互动探究课堂”建设,进一步优化“互动探究课堂”的课堂教学,成为今后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通过“课例研究”,可以搭起教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联系的桥梁,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根据课标的具体要求,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中心,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地开展课例研究,归纳总结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课例研究;互动探究;优化;课堂教学

以课例研究为手段,抓住“互动探究课堂”中“削枝强干,核心定位,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指导思想,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作为我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目标。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让学生热爱化学,学好化学,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地学习,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抓好课堂教学是最关键的环节。本文将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实际课例进行分析,谈一谈如何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一、基本概念的理解

(一)课例研究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实例,也就是课堂教学实录,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主要目的是:回答“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课例是教师研究课堂、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的最佳载体之一。课例研究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优化教学为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开展本学科的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同课多轮和随堂听课等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发挥“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潜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新一轮发展。

(二)“互动探究课堂”

“互动探究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小组合作探究,“四动”开展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互动”就是指“四动”,即师动、生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探究”指小组合作学习。推动“互动探究课堂”建设,包括优化课前导学案的设计,优化课中课堂的实施,优化课后的评价反思。以课例为研究载体,进行实践研究,归纳总结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可以有效推动“互动探究课堂”的建设。

二、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般策略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在短时间内安定学生上课前的情绪,同时还起到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的、启迪学生思维等作用,为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和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做好准备。所以,精心设计好课堂导入,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对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课例一: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学生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后,具体感受到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作用的重要一课。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从学生熟悉的事件入手,创设了具体的真实情境并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

教师:展示图片。长征五号火箭于2016年11月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成为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同学们,你们知道火箭发射时是什么提供的动力吗?

学生:液氢和液氧反应提供能量。

教师:展示正确答案并提出新问题:已知长征五号火箭升空时装载了200kg液氢,假如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你应该在火箭助燃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才能满足这些液氢的完全燃烧,从而获得足够的助推能量?

评析:

1.以长征五号火箭所用的燃料设疑,并让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出它们的意义,“假如你是火箭推进器设计师,200kg的液氢,那应放多少质量的液氧?”让学生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例1、例2,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例题解题步骤,试解导学案中的相应题目。

3.该课堂导入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激发了学生崇尚科学、探索宇宙、敢于创新的热情。

(二)依托实验,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非常好奇,化学课堂的每一个实验都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其原理和操作步骤并不复杂,但在体现化学变化及其现象方面是典型的,通过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机会,也可以巩固和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探究实验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也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例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回顾: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时,我们知道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比较碳酸钙与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组成,推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与酸反应?我们将以碳酸钙为参照物来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向盛有1g碳酸钠和1g碳酸氢钠粉末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稀盐酸,并迅速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放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学生探究实验:将少许鸡蛋壳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2mL稀盐酸,迅速用帶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评析:

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证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通过与碳酸钙比较认识碳酸盐组成的相似性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归纳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然后,再通过对鸡蛋壳的组成是否含有碳酸钙离子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加深对碳酸盐检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三)加强小组建设,促进小组合作

加强小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能够形成良好的小组文化,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本着均衡分组的原则,通常四人为一组,其中一人为小组组长,组内成员学习能力有高有低,各有特点,这样搭配可以做到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时还可以促进小组间的竞争,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课例三: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

引导:列举你已学过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写出其化学方程式,小组讨论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然后各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解释说明理由。

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各小组成员积极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意见,最终达成共识,各小组发言的同学举手汇报讨论结果。

展示:以下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1.蜡烛燃烧;2.木炭燃烧;3.人的呼吸;4.木炭还原氧化铜;5.高温煅烧石灰石。

引导:根据收集气体的难易程度,是否纯净,实验操作难易程度,反应条件难易程度和成本等因素考虑,选择哪些药品?

学生代表继续解释,这些反应为什么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师总结、补充,从而引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为接下来的实验探究做好铺垫。

评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促进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对于学生在讨论回答过程中得出的答案,教师进行适当指正,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学生经历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表达展示等环节,学会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同时学会倾听、接纳他人意见,学会与他人沟通、分享,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知识上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四)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有位教育学者曾说过:“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检测反馈。”当堂检测是课堂教学中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及时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当堂检测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题型要多样,难易要适中,具有针对性、典型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检测,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掌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有利于自我的教学改进。

课例四:溶解度(第二课时)检测练习

1.下列有关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0℃时,18.0g氯化钠溶解在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0g

B.36.0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

C.在20℃时,36.0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

D.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0g氯化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

2.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增加溶剂量B.充分振荡C.降低温度D.升高温度

3.20℃时,KNO3的溶解度为______,60g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1)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如______、_______等;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_______等;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_______等。

5.(运用提升)夏天把一盆冷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段时间,盆边会出现一些小气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汽水瓶打开瓶盖时,有大量气泡从瓶中逸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

根据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当堂检测题,学生限时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换改分,互相评价,教师公布正确答案,所以当堂检测也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和消化了新知识。学生从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小组研讨后汇报展示,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分析和运用能力。

三、结论

“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以教学方式的改进来促进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增强老师学习、反思意识,促进学科组的建设,提高老师业务水平,打造我校教学特色,有效整合教学、教研、培训、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要优化课堂教学就应该抓好课堂形成,“互动探究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局面,它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度,学生学习主动性空前高涨。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各小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小组之间形成有力竞争,其效果大大优于教师单纯的讲授。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号召学生集思广益,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学校多组织安排老师多上研讨课、示范课,科组成员多上同课异构、同课同构课,以课例研究为手段,教师之间多交流、多探讨,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开发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獻:

[1]赵彦美.化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

[2]黄旭文.中学化学课堂探究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3]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注:本文系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互动探究课堂”模式下课堂调动学生化学学习主动性的研究”(课题编号:ZC201839)的研究成果。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互动探究课例研究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电子白板“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