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生活教育思想的尝试

2019-08-04顾斌

关键词:走进生活生活即教育体验

顾斌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这个词语,表明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进而学会学习,这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中找教育,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关键词:体验;生活即教育;让生活走进课堂;走进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1-099-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常能看到“体验”这个词语,表明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进而学会学习,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

语文学科是一个内涵及外延都极其广泛的学科,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生活中语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变语文的小课堂为生活的大课堂,变头顶的小天空为生活的蓝天。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中找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就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感受精彩,让生活走进课堂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去留心观察。

例如,我在春季执教鲁迅的小说《社戏》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了解有关社戏的民俗民风,我组织同学们了解家乡西亭的民俗,我们西亭镇是千年古镇,每年的春季,各村会请艺人来唱戏,是民间组织的,所花费的钱都是村民自愿捐献的。逢到唱戏时,人山人海,本村的百姓因为交过钱,自然都到场,邻村的百姓也赶来凑热闹,艺人所唱的以童子戏(南通地区的地方戏曲名)为主,有时也有黄梅戏、越剧等。整个氛围与课文《社戏》极为相似。我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到唱戏现场拍下视频,上课时在教室放映有关片段,学生们对课文《社戏》的理解加深了。

再如,作家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那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我就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类似的母爱,把故事移进课堂,如中央电视台前主持人崔永元,出过一本《不过如此》的书,他在书中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母爱就像月亮那样温柔无私,慈爱无边。读小学时,有一次崔永元参加集体舞《地道战》的排练,由于表演难度过大,崔永元最终落选了,崔永元很难过,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当他的母亲知道情况后,拍着崔永元的肩膀笑着安慰他:小小的挫折算什么?并鼓励他说今后还有许多机会。后经过努力,崔永元出演了压轴节目的主角,在歌舞剧《野营路上》中扮演部队指导员。崔永元小时候,他们家曾经养了一只大花猫。一天早晨,崔永元发现大花猫守着两条大黄鱼自鸣得意。他把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顺着猫的脚印一查,才知道那大黄鱼是大花猫从屋后墙外的国营菜市场叼来的。崔永元的母亲二话没说,立即带着大黄鱼和崔永元直奔菜市场,说明情况后,就把买大黄鱼的钱付给了营业员。母亲的言行影响着崔永元,养成了崔永元善待他人、坦诚处世的好品质。崔永元的母亲与《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的母亲一样伟大。

总之,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领悟生活,让鲜活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大教材。

二、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即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

例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一文是一篇新课文,该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的精神,颂扬了一种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情怀。在执教《伟大的悲剧》时,我就想如何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体会勇于探索的精神和集体主义情怀,恰巧,学校组织全校同学到南通市学校安全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开展实操培训,我在学生们出发前,就布置在实操培训中着力体会勇于探索的精神和集体主义情怀,我自己也一同前往安全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在基地,学生们在高空下楼、烟道逃生等项目的实操培训中,实实在在体会到课文中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团队曾有的恐惧,也真切地体会到探索后的快乐和互相关心的集体主义情怀,对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对《伟大的悲剧》中心的理解更深刻了。

例如,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作者接触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有感于他们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因此,作家彭荆风以小茅屋为中心,讲述了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感人事迹,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文章写作时间距离学生们较远,并且学生们对瑶族、哈尼族的民俗民风知之甚少,为此,在执教《驿路梨花》时,我组织学生周六到西亭镇敬老院,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在实践中,学生们真切体会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对助人為乐有了新的认识,真心佩服《驿路梨花》中“解放军”“瑶族老人”“一群哈尼族小姑娘”“梨花”等人的优秀品质。我还组织班长、语文课代表等同学到班上李健华同学家,李健华同学的母亲正好是瑶族人,同学们采访了李健华同学的母亲,就书上有关瑶族的习俗一一进行了求证。

再例如,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茅以升撰写的《中国石拱桥》一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介绍了我国石拱桥的特点、独特的创造性和非凡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文章写作时间距离学生们较远,并且学生们对身边的石拱桥很少关注,为此,在执教《中国石拱桥》时,我组织学生周六到西亭古镇上观察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同学们带着相机,拍下了古桥的倩影;带着语文书,对照《中国石拱桥》上有关石拱桥的分类,断定该石拱桥属于独拱石拱桥;从家中带来卷尺和向体育老师借的长皮尺,测量了该石拱桥的宽度和长度。同学们还采访了住在古石拱桥旁边的老人,以了解该石拱桥的历史和有关此桥的名人轶事和历史掌故等。同学们还对该古石拱桥的残损处拍了特写镜头,准备向有关部门提出保护该古石拱桥的意见或建议。至于联拱石拱桥,西亭也有,就在我校附近的团结河上,我通知学生在下午放学时,与家长一道观察那联拱石拱桥。由此,全班学生对《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有了全新的认识,学生们说,读到课文中这些短语时,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西亭古镇上的那座独拱石拱桥。为了让学生们对课文中“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有直观的印象,周日我自驾车到位于通州区平潮镇的沪通铁路大桥建设基地,拍下了正在建设中的沪通铁路大桥的雄姿,并把视频和图片发在班级群里,学生及家长纷纷点赞。

总之,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把生活和语文联系到一起,笔者已在多篇课文的教学实践中,尝试渗透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学生们表示喜欢这样的课堂,这种课堂是培植适宜学生主体精神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散发出生命成长的气息!让学生心灵得到充分放飞,尽情徜徉于我们的语文课堂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周德藩主编.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

[3]崔永元.不过如此.华艺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走进生活生活即教育体验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地理课堂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之中去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