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暗香浮动”诵吟中

2019-08-04祁永玲

关键词:经典诵读范式

祁永玲

摘 要:对于初中学校的学生来说,身心各方面都比小学生有了更多的变化,如何让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从历史文化中感受到经典对于心灵的浸润,学校、老师各个层面都在探讨经典诵读的有效方法,笔者从教材出发,从经典篇目的教授中总结归纳诵读的范式。

关键词:教材;范式;经典;诵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1-083-2

“经典诵读”,是指学校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诵读我国古代经典名著、名篇,如我国的《论语》、《老子》等,以此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塑造健康的人格,启迪具有创造力的智慧,提升中学生的文明修养和文化底蕴,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多年璀璨历史的民族,在这段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那一部部经典的著作就是这长河中耀眼的波光,而正是这些文化积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在今天,这些经典之作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我们的社会进步贡献着它们的生命活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身心各方面都比小学生有了更多的变化,我们应该让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从历史文化中感受到经典对心灵的浸润。笔者下面就如何进行经典阅读作简要阐述。

一、以教材为本确定诵读内容

泱泱大国经典众多,如何选择适合初中生年龄段的内容进行诵读?又如何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这里笔者的观点从教材出发,从教材中的经典出发,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把大把的辅导班占用,又有几人能静心诵读?教师的时间被每天的课务作业占用,又有几人能精心诵读?所以笔者认为,我们教材中的篇目既然也是编者千挑万选出来的,且是吻合学生年龄段的特点的,是适合学生全体阅读的,所以教材中的经典既是教师上课的内容,又可作为师生经典吟诵的篇目,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二、从课堂出发提炼诵读范式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何指导学生去诵读经典?引领学生课后自行经典诵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方法上予以指导,虽说教无定法,但是学生也可以从你给出的方法中去总结去衍生出更多的适合诵读的方法。师者在此可以只要做一个“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工作,笔者在想,当你把学生诵读的兴趣调动起来,下面的工作真的就是学生自己的行为了。

下面笔者以《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为例,探讨经典诵读的范式。

1.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作文一篇经典,学生们首先应读出文言的味道。而每一篇经典中的文言味道除了有的音节要拉长一点以外,我们还要注意这个音节里所渗透出来的情感。这里教师可以泛读或者听音频文件,让学生感受哪些字需要拉长的,并体会有哪些情感的意味蕴含其中。如《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这些字“念、盖、但”,学生听完后就能迅速找出。“念——无与为乐者”,有一点寂寞之感;“盖——竹柏影也”,有一点兴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有一点感慨之情。这三个字把它们的音节拖长一点,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其他经典自然也可以运用该种方法读出文言的味道,这种形式一出,自然与现代文诵读的区别就立显了。

2.读出一点文章的气氛

每一篇文章根据它的内容都有它特定的气氛,这是文章的基调,是文章的旋律。如《幼时记趣》应是一种有趣、充满童真的气氛,《晏子使楚》则是一种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的气氛,而这里的《记承天寺夜游》应该就是一种宁静的气氛。为什么会是宁静呢?因为作者所作内容为夜游,夜晚出游,如此兴起之事却是夜晚,夜晚自然是一种宁静的气氛。那么宁静的氛围要怎么读出来呢?第一我们的语要放速缓一点;第二朗读时的音调要低一点。在文言味道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轻声缓慢地朗读,这样一篇经典的味道就有那么一点了。

3.读出一点故事的意境

每一篇文章基本都会涉及到相关的人或事,学生自然可以用白话的方式理解文章的内容,但是作为经典诵读篇目,必须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文章的意境。如《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夜寻张怀民并相与赏月散步之事,故事的内容很简单,然而学生在诵读时则不能如此平淡,需要理清文章中的意境,并读出情感。一个人大晚上寻找朋友不为其他,只为与其一同散步,不挑时间只为自己一时兴起,这样的事情能做成,只因此人的兴致,所以这篇文章简单的内容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真性情文人的兴致。所以学生在诵读时应读出苏轼的那种兴起之致。

在这篇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要读得快乐一点?学生自会找出下面的地方:“欣然起行”,趁着月色,心情大好,于是不管时间去寻好友;“怀民亦未寝”,作者去找张怀民,而且发现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不愧是好友,心意相通;“相与步于中庭”苏轼见到好友很惬意,虽然默默不语,但心灵是相通的;“盖竹柏影也”,看到那么美好的景色,那样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地上,透过枝叶投射到地上,隐隐绰绰,与作者的心境、夜晚的环境相得益彰……这几处的文字让大家读出作者内心的高兴或浓或淡,整个经典的意境就读出来了。

4.读出一点背后的情感

每一篇文章除了传达出字里行间的故事,有可能还隐藏着它背后的情感。如《小石潭记》在阴冷凄清的故事背后作者被贬的郁郁寡欢、内心的凄楚不禁让人动容;《出师表》在挥师出征的豪壮下隐隐传达出对君主的不放心……《记承天寺夜游》我们在读出文言味道、文章气氛、故事意境的基础上,也仍需读出背后的情感。在跟学生诵读前三层次的基础上,学生可能对背后的情感一时又说不清楚。教师可以泛读,学生反复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种复杂的情愫不会被前面的兴致所掩盖,如果背后没有情感,作者在兴致极高的情况下,为何会生发出这样“只两人“的感慨呢?原来作者这篇文章写于被贬之时,而作者没有被这样糟心的事情所困扰,仍然有闲情逸致寻友赏月,虽然最后提到只有这样的两个人,表现出对汲汲于名利者的鄙弃,对自己和友人的安闲自适的赞赏……所以,文章结尾的慨叹不是兴致的终结,而是兴致的衍生,是事件背后情感的烘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作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实现,其中之一就是长期的文化熏陶。幽雅的人文气息,厚重的校园文化底蕴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是深刻的,也是深远的。文化在塑造一个人的灵魂上具有无穷的力量。校园、家庭间的经典诵读活动蕴涵着巨大的教育功能。在诵读实践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还可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习。

诵读经典,从教材出发,举一反三,让每一个学生爱上经典,传承文化。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范式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