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教育视域下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

2019-08-04吴建春

关键词:融合教育核心素养

吴建春

摘 要:本文在调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学习的基础上,探索通过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提出了建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开设融合社团文化、加强特色德育等多维举措,引导外来学生与本地学生相互接纳、在心理、习惯、教学和文化等方面积极融合,以促进他们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关键词:融合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1-035-2

随着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涌入,进入我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他们在数量上已与本地学生基本持平,这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考验。为了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我校开展了融合教育,以搭建外地与本地学生之间和谐互助的桥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融合教育的理想。

一、改变教学模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它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能力。以英语学科为例,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学习获取其他能力,如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以及英语学习能力。因此,探索如何在融合教育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成为我们极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案例1:“Can anyone read the information for us? Zhanghua, can you try please?”课堂上,老师用英语要求外来学生张华朗读信息时,他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在老师的重复和鼓励下,他怯生生地站起来,眼睛看看老师,又低头看看周围同学,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老师只能换同学来朗读。下课后,问其原因,他很委屈地回答说:“我都会读,但是我读英语的语音语调不太准确,我怕同学们笑我。”

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案例,在班里有一半的孩子因为是外来务工子女的孩子,他们有的因为学习英语时间短,有的因为发音带着浓重的口音,还有的孩子根本没有开口说英语的习惯。所以,对于英语的阅读能力即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点。

1.个别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初一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衔接教育。教学生学习单词时,对于一些不能掌握的学生,课后可以个别指导。教师还学生每个单词的发音,教学生运用国际音标,掌握发音技巧,最终掌握单词。学生跟着录音反复朗读单词,体会发音规则,熟记单词。教师在帮助学生熟读单词后,还设计一份小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单词。

2.小組学习,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学生课堂上进行分组学习,分组时教师有意将外来学生与本地学生分在一组。学生听完录音后,小组内分角色进行pair work,这样增加了班级成员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也有效锻炼了学生合作能力、听说能力。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本地学生的认同和归属感建立实现相互适应融合的积极心理构建,达到学生都愿意说、会说、能说英语的状态。

3.整体阅读,强化学生语言能力

整体阅读就是指导学生一起阅读整篇文章,这样可以让优秀的孩子带动基础薄弱的孩子,达到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晨会时间跟着录音齐声朗读课文,这样不仅能纠正一些孩子的发音问题,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愿意读并且会读,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对一些学习力低下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课后再进行强化阅读训练。

二、开设“融合社团”,提升学生的信心

案例2:课间,班里的几个孩子在一起讨论题目,有说有笑,说着说着,几个本地的孩子在用方言讨论古镇特产,哪里好吃等等,言谈间孩子们非常开心。我注意到了本来一起讨论题目的王倩,因为家境不错,成绩也不错,孩子们都愿意与她交朋友,她本来是非常开心地一起讨论题目的,但是当其他孩子说方言的时候,她很茫然地愣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回应。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本着让外地孩子更快、更好地融入本地文化,开展了一些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信力,也让孩子们更好的和谐相处。

1.了解本土文化,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我校地处江南古镇,古镇文化历史悠久,我们很自然的将古镇文化拓展给孩子,以古镇乡贤代表,开设了“柳亚子社团”。在具体活动的组织中,强调学生个性化参与,一起游览古镇,设计古镇,手绘古镇等,个性化的活动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视野,增进孩子间的交流,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古镇,爱上古镇。

2.成立融合之声,开展午间兴趣活动

外来学生中,有的会带有浓重的口音,会有些自卑感,不愿开口说话,为了全面提高这些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我校建立了“融合之声”广播站。广播站开设“我爱方言”、“英语乐园”、“学校快讯”等栏目。在“我爱方言”栏目里,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每天可以学几句方言,日积月累,我们让大部分孩子能听懂本地方言,有些孩子甚至会用方言一起交流学习。这样的融合之声,不仅是方言和普通话的融合,更是心与心的融合。

3.设立融合社团,开展课余时间活动

为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时间,学校开设了“书法社”、“快乐足球”、“文学社”等社团,特别鼓励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能积极参加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各种知识和技能,而且他们一起交流、学习,成为知心朋友,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力。

三、加强特色德育,培养健全的人格

1.加强德育教育,树立乐观自信

加强德育教育,离不开思想教育、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为了让外来务工子女更好的融入班级,让德育教育更有质量,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融入班级大家庭,具有集体归属感。而且,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所受的法制教育不高的现状,为了防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走上歧途,学校防患于未然,聘请学校法制副校长以及派出所民警给他们做法制讲座,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法制意识。

2.开展心理咨询,缓解内心压力

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向学生宣传并定期开放,由心理辅导老师轮流坐班,外来学生和本地学生在学习、生活上有烦恼都可以与心理咨询老师沟通,心理老师会帮助他们释放负面情绪,拾起积极心态,朝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

3.加强家校联系,提升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能否成人成才,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来务工孩子的问题有一半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每学期都定期召开家长会,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和老师面对面的进行沟通,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另外,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邀请“林老师工作室”成员来学校指导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聘请有经验的家长分享家教心得。除了邀请家长来学校参加活动,学校也会要求班主任和教师走进这些孩子的家里,介绍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家表现,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要求以及他们对学校老师的要求等等,这样更有利于老师有的放矢的教育。只有家长的觉悟提高了,才会培养出更好的孩子。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