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城市空间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应用

2019-07-21郝瑾

活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城市空间生态环境

郝瑾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和空间规模相应的扩张和蔓延,于是人们开始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更多的楼房。以芝加哥为例,芝加哥被誉为世界上的超级城市,以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而被现代时代所引领。在这里建筑物建设集中,绿化面积少并且集中。如果城市的发展不注重环境,把生态格局破坏了,导致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就容易感觉疲惫,甚至会导致大量人群患上难以治愈的疾病。而建筑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城市的快节奏和环境的不合理规划就像是魔咒一样困扰着人们。

[关键词]城市空间;自然要素;生态环境

一、现代城市空间设计的现状

城市中的空间首先包括居住空间。在城市扩建的进程当中,很多城市为了扩大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而扩建,开设新区是最常见的形式,在对新区进行规划时运用了新型小区的居住设施设计,功能设施更加人性化,绿化率也不断提高,满足大多数曾经居住条件较差的人群的要求。虽然新开发的小区离着主城区较远,但是更人性化的设施吸引着人们来到这里居住,人们在现代交通逐渐便利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位置偏僻造成的影响,然而新区也会存在它的弊端:对于33层左右的高层来说还存在室内采光不足的问题;公摊面积增多,室外广场中看到的多是高层建筑呆板的样式,天空也被遮挡得只剩下楼与楼之间的狭窄空间;在较宽广的草坪上种植的植物还未长成,光秃秃一片,在草坪上放置的游乐设施也是以装饰为主;人口密度小,会让爱热闹的中国人有种孤单的感觉。还有很多硬件设施方面及周边环境方面的影响,都给最新搬去的人们带来了较复杂的体验感。实际上居民想要的居住空间多是宽阔的,有温暖的阳光能照进屋里,走出房间有一个庭院,可以走到庭院中呼吸新鲜的空气,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可以在池塘里喂鱼等。当然会有人说,这不是别墅的体验吗!有多少人能买得起别墅呢?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奋斗的最终目标还是能满足自己和家人对于舒适生活的需求。大部分人奋斗一生都无法过上最理想的生活,但也会在现有条件下获得最好的生活环境。

再从休闲区的植被来看,随着不同性质工作的增多,一周天天工作的人已经很少了,再加上节假日的增多,很多时间便放在了休闲上。城市居民1/3的人群对于休闲生活较为热衷。而老龄化时代人们的平均寿命提高了,很多退了休还精力充沛的老人把时间也放在了休闲上,辛苦工作一辈子也应该享享清福了。对于这些需要休闲生活的人群来说绿植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休闲活动的人们是会从一个休闲空间变换到另一个休闲空间,他们需要的不只是观景,更重要的是放松身心,让精神世界增添平静、放松、愉悦等感受,而能给人带来惬意氛围的就是一片绿荫,但是现代绿化的植物都是购买的苗木,多年生长的大树价格很高,也很难移栽存活,所以这片绿荫需要几年时间才能长成,现在能看到的多是一片草坪,但草坪上并没有树的遮挡,只有一片空旷的像操场一样的草坪,有的草坪为了方便维护而限制人们进入,这对于观景来说有很多弊端。

最后再从景区的路的设计来看,城市居民喜欢的道路是不行走在外区的时宽时窄的小路。拙政园、狮子林的一步一景之所以被人们称赞,就是因为里面的路和植被及其小桥流水等设计恰到好处。建筑师设计路时更喜欢自然形成的路,往往自然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人们在走这条新路时多是对此处的地形比较了解才会重复在这条新路上走,走的人多了,草被踩死了,硌脚的石头也被移到一边,就会隐约形成浅浅的路的痕迹。人们在走路时都会选择较近的路线或者较安全的路线,路只要能走通都是可以设置的,区别在于走在路上所看到的风景不同,路的距离不同,路可到达的目的地不同,因此,设计路时应该从大的方面考虑,首先是目的地,解决的是交通问题,在现代交通中步行道和机动车道是分离的,主要是為了安全而设计的,走在禁止机动车驶入的路面上就不用担心小孩和老年人的安全,对行动能力较迟缓或者安全意识较薄弱的人群来说是很重要的设计理念,保障了行人的安全。其次是路可以连接的目的地,还是从交通的主要职能出发来设计路,让人们按照路的设计在路上行走,不要进入危险设施地段、不要破坏环保措施,有的路设计得不够人性化导致让常走这条路的人选择其他更舒服的路走,因此,设计路时也需要应用人体工程学的理念。

随着环境心理学深入人心,设计师们为满足城市规划的整体需求,通过有效、合理的环境设计展现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并且使城市的生态系统更进一步地达到平衡,从而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城市中的自然要素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研究表明,大自然更能给予人们心理上更多的舒适感。所以人们对自然、绿色事物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视觉语言是人类感官最直接的感受感官之一。从古至今,人们对自然的索取和借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人们的感官反应给大脑,美学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当今越来越多的建筑考虑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不仅考虑个人所有空间的大小,还考虑更在个人的感受。

二、自然要素的特点

(一)自然要素与生态观

“生态观的定义是人类对生态问题的总的认识或观点。这些观点建立在生态科学所提供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并在人类和自然全球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哲学世界观的概括,能够用以指导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基本思想。人类对环境的重视越来越多,自然要素也越来越重要。”因此,生态观与自然要素结合的设计构思要符合这些要素的要求,同时要结合人体工程学的知识,因为人体工程学是人性化设计理念延伸至今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依据。在每一个设计中都会存在新的问题,就算是生搬硬套也会在施工过程或者开发商眼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都会有解决方案。具体是否满足了人们的需求都是有相关规范要求的,在开发商制定的合同里很多详细的条款对这些进行约束,至少在大的环节上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是有很多开发商利用这些漏洞进行开发,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理论,形成了盲目落后、无序开发的混乱局面。

(二)自然要素的开放性

人的一生居住在建筑中的时间很长,设计建筑时要使自然与人和谐共生。人们可以与自然有深入的交流,自然要素就是桥梁,因为自然要素具有开放性,它能够与人建立一种联系。如何让人在建筑中能感受到自然呢?有设计师提出了“生态中庭”概念。

生态中庭这一形式目前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之中。所谓“生态中庭”,就是一种庭院,希腊人最早在建筑中利用露天庭院这一概念。随着这一概念被引入了现代建筑设计,建筑物内部逐渐成为人们喜欢逗留和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自然要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与人们进行着互动。它与建筑结合,能使建筑更加完整和美观,同时也增加了透气性,也使自然要素与人的互动增加了。

因为自然要素的开放性使人更加贴近自然,没有违和感。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人们与自然的关系日渐疏远。现代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更多地体现了当今社会的精确和冷静,使人无法与自然进行情感交流。

(三)自然要素的多样性

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石都可以算作自然要素,自然要素可以是我们身边的尘埃与泥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花花草草。它的样貌是多样的、丰富的、多彩的,但又是人类需要的。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有时候这些作用是直接的,有时候是致命的。人类生存在环境中的方式是很多彩的,同时自然要素的多样性可以满足人们的要求。这里所指的满足往往是广义上的,还是存在很多的不满意,但因为无法解决所以只能妥协。很多设计以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为理由偷工减料,导致本来很好的设计方案因为施工不规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很难全部杜绝的弊端,只能说设计效果图是理想的效果,可是在未建成之前人们看到的都是效果图,都是把效果图做得很漂亮来吸引人。现在规定居住房的相关设计及周边自然环境的设计完工效果要与效果图一样,至少起到了一定的监管作用。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所呈现的自然要素是最真实的效果,同样也可以实现多样性,使人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四)自然要素的地域性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气候与植被。全球有16个气候,有高原、盆地、丘陵、山地、平原、针叶、阔叶、常绿、落叶林等。生物种类是丰富的、多样的,气候也是不同的。在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仅仅追求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所以世界各大河流沿岸便成了人类最早聚集的区域,出现了很多河谷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落后,还没有高效率的工具,水是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需要的物质之一所以人们沿河一个一个地形成了小聚落点。自古以来,人类就对生存环境有所要求,现在全球变暖,生活水平飞速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不同经济能力的人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同,人们都喜欢使自己身心愉悦的环境和具有丰富的自然要素的环境。

(五)自然要素的代表性

“布正伟设计的重庆白市驿市航站樓一期工程就是一个利用天井来组织自然通风的建筑。该航站楼位于夏季气候以‘火炉著称的重庆市,该建筑飞机场是东西朝向,由于气候炎热,所以要调整建筑结构。建筑以一二层相结合的低矮体为主,呈‘一字型布置,候机厅则被分解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而组合在一起。在阳光的照射下,湿热的空气通过天井向空中逸出,而经过屋檐遮阳降温冷却的空气则由窗口进入候机厅,通过候机厅流向天井。通过空气的流动,带走了候机厅里湿热的空气,在室内形成了徐徐的微风,给旅客营造了舒适的环境。该建筑在建成使用后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尤其是对其在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利用自然来改善建筑内部环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自然要素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局限,具有不同的代表性。地域的不同造就了人们对环境不同的欲求。南方和北方的区别主要是在气候上,差别性对待植物适应生长的气候可以避免造成的大量浪费,现在的苗木价格也是很贵的,植物的繁殖品种每年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四季如春是值得期待的,就如同现在冬天也能吃到西瓜一样。让四季常在,让人们生活的环境更加舒适。

三、自然要素对现代城市空间设计的影响

自然要素对现代城市空间设计布局的影响。它会对城市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割裂城市空间和减少交往。

自然要素对现代城市空间设计构成的影响。自然要素与现代城市空间设计理念相融合,可以更满足人们的欲求。如植物中的树木可参与空间的建构和营造。同时人类在利用自然景观构成城市空间的同时也在改造自然景观,出现了很多城市与自然景物相融共生的例子。如沿河流走向平行的街道布置,如意大利山城将人为环境与自然地形结合的多种形式。这种方式会给人类社会造成很好的影响,使人与自然共生,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愉悦人们心情。建成绿色生态城市,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要素对现代城市空间设计发展的影响。山体、河流等自然要素本身就具有比其他用地更多的生态功能,拥有着较高的生态地位,对优化人的居住环境有着潜在的作用。自然要素还与人文历史联系起来,“例如,秦淮河周边的夫子庙、江南贡院等恢复的历史建筑,与秦淮河形成体系,似乎在诉说着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嵩山与少林寺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互相作用,双方都成为对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有这些特色空间的存在,才能使地方的特色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四、案例分析

以青岛城市规划为例,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与12100之间,北纬3535与3709之间,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青岛利用自己独特自然和沿海的地形条件,形成分区明确、功能比较完善的规划格局,沿南部滨海一带布置行政中心和优质便利的生活功能区。由于历史悠久,曾多次作为殖民地,建筑元素丰富,中西方文化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和城市风貌。从海面远望,塔尖与山顶在天际形成丰富的城市轮廓线,从山顶可以看到城市整体错落有致。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这个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人们对事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生态环境的变化,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专家和学者也着重去研究、探讨这方面的问题,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以及实际行动来完善人们地居住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猜你喜欢

城市空间生态环境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下沉式绿地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