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优化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019-07-21徐益蓉

活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徐益蓉

[摘要]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对于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高职所输送的人才都是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人才的技能掌握情况与实践能力非常重要。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都尝试了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等特性,其改革和建设必须要以学院的专业建设为依托,扎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可以建立“工学结合”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这能够大大促进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为此,本文将从打造立体化的工学结合专业化课程体系、注重高职校外实训科目的设计和实训场所的建设工作、注重对考核模式的创新、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这几个方面就如何优化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一、打造立体化的工学结合专业化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此进程当中,首先要着手落实的,便是打造立体化的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原因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配套的课程体系之下。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应当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改变以往的“学校只负责教,企业只负责用”的情况,从课程建设工作开始,便邀请企业选派人员参与和跟进,如此便达到了校企双方专业课程共建的目的。同时,高职院校应当选派骨干教师去合作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以便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和掌握当前一个时期,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实际诉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课程科目的科学安排与合理設置,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之中便能够逐渐达到日后用人企业的岗位需要。

二、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我国高职类型院校以培养符合我国现代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发展需要,因此,学生的实训活动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而实训基地则是不可或缺的。实训场馆和基地的开发建设,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可以亲身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还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巩固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考虑到这些因素,高职院校针对校外实训空间和场地的拓展是必行的。需要注意的是,实训基地场馆应该加以选择,尽量选择一些管理水平比较高、理念和设备比较先进、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尤其是企业文化氛围也要比较浓郁,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也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三、注重对考核模式的创新

为了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得到实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当摒弃以往所采取的“唯试卷论”“唯分数论”等落后的考核模式,而是给予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水平以足够的重视,将之作为新的考核标准和内容。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实施学校同企业学分互换,即高职院校应当把课程教学活动拓展到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当中,学生在实训过程当中的表现情况应当计入到学生在校的学分当中,这样一来,便实现了学校教学同企业实训活动之间的完美对接,也将更加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习得和提高。

高职院校在推进工学结合模式的过程当中,必须以企业的人力资源诉求情况作为出发点,并采取弹性学制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动态考核。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推出“替代学分制”,即学生如若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名次,则可以根据所获的名次得到学分。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对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教师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教师的理论与技能都应该过硬,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影响学生。现如今,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理论素质较高,但是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他们毕竟没有工作在生产一线,因此所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实践辅助相对较少。为此,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打造和建设中,要确保在职教师传授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聘请一些兼职教师,或者是生产一线有着丰富经验的高级技工,为“双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提供指导与支持。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一直以来的教学模式来说是一大创新,也是很好的改革。面对这一变革趋势,作为高职院校自身,也应该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探索,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革。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以“工学结合”为主的人才培养方式不仅是高职院校要做的事情,还需要企业多加配合,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如此,方可通过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来切实促进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落地,才能真正保障国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任务。

结语

以上,我们对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研究。如今,很多高职学生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发现自己所学内容与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被贴上“眼高手低”的标签。其实,这些都与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有关系。在该模式下,职业教育自然能够使学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定位自身的角色,明确学生自身的发展目标,利用所学,学习与思考结合,理论和实际工作内容结合,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