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2019-07-16张静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型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摘  要: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在教育教学领域崭露头角,为教育创新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丰富了学习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如何有效融合成为目前热点研究问题。本文以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为对象,针对目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融合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构建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双线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静,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大数据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2020年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为例”(编号:2018LXB0012)的研究成果,本课题受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编号:PPZY2015A090)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091-02

2017年12月27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社会研究课题组发布了《2017全球和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下文簡称《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信息社会指数为0.5748,较上年提升2.96%,总体上即将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1]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始渗透到教育教学领域,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学科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学习方式也由线下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线上线下融合的主动探索式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颠覆了人类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2]

一、目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融合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0年教育部举办了首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自此之后,各职业院校纷纷开展信息化教学,全面促进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以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融合,但具体的应用实施却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观念落后及教学技能僵化、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度不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强、信息化教学系统设施不完善等。

二、如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1.注重内涵式发展。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并且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穿技术新鞋,走传统老路的现象严重。虽然购置了信息化教学设备,搭建了智慧教室,但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未能及时更新,仍抱着传统教学模式不放手,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基本教学规律和教育的本质,存在重技术轻理论、唯技术论等问题,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未能优化教学过程,无法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色,甚至让信息化手段成为一种累赘。

还有部分高校建设的智慧教室屈指可数,这些教室仅为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而用,平时闲置不用,信息化教学并未真正推广实施起来。对于教师而言,应从观念上转变,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本质要求是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3]

2.实现教学过程结构性变革。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仍主要集中于资源存储和知识传递的载体功能,对于学习过程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要求实现教学过程的结构性变革。教学过程结构性变革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将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信息技术辅助下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等手段,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4]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结构性变革的核心,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有力手段。

3.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诉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诉求是教学时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借助大数据技术准确记录并有效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总结提炼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及薄弱环节,向学生智能推送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让所有的学习者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同时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等的出现为这种转变提供了可能,探索相关技术的实现路径及应用实践是核心。

4.构建双线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有力推动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发展,充分应用线上优质课程进行本土化改造并实施翻转课堂,融合课堂互动和在线互动,采用生讲生评、以练代讲、案例点评、研讨辩论等教学方法,把握育人规律,让学习过程从课堂、图书馆等断点式的学习活动,真正走向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连续体。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双线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实践

以本校软件技术专业《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对象,采取以下措施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付诸实践。

1.收集教学大数据。借助智慧职教在线课程云平台,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下来,持续采集教学过程与结果的数据将逐步形成教学大数据。借助平台自身功能深度挖掘和多元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进度、课堂教学详情、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情况等,利用教学大数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如:学生的差异、学习的困难、重难点的掌握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进而辅助教师通过调整教学方案、改进评价设计、优化教学资源等方式改进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定制学习资源、选择学习路径等,从而推进精准教学和精准学习。[5]

2.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来。例如,借助拥有专家知识库的智能音箱充当教学小助手,让个别教学与班组教学的形式同在,现场学习与脱境学习的形式也同在。个别教学与现场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强项,而班组教学与脱境学习是教师的强项,最终形成“人机双师”协同工作的良好氛围。

3.构建众创课堂。基于信息技术,在互联网环境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通过“师生构建—课程重组—合作探究—众创分享”,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众创课堂”。[6]“众创课堂”的创新点:一是超越传统课堂,线上学习,线下体验,构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二是跨界综合,打破了学科界线,通过主题式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众创分享,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课程,众创分享课程,由知识的接收者转变成为创造者。众创课堂的构建,可以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设计、课程评价体系构建、教材建设、教学活动设计等工作。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将不断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全面实施,能使教育更加形象直观,能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提高学习效率,并有力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仍需不断探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和理论基础,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郭达,张瑞.试析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信息化[J].职业教育研究,2018,(6):11-15.

[2] 朱新产.整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J].大学教育,2015,(11):60-61.

[3] 田生湖,赵学敏.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趋势与发展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6, (11):37-39,44.

[4] 余胜泉.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重要路径[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14,(5):17-18.

[5] 杨现民.数据驱动教学:大数据时代教学范式的新走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7,(12):13-20.

[6] 朱承学,单莹,伍海波.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2):1-2.

责任编辑  胡江华

猜你喜欢

新型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移动混合学习SECOND模型研究
从“语言磨蚀”理论浅谈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