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意义

2019-07-15栾建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

栾建伟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诊断中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意义。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 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研究对象均行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

C反应蛋白检测, 并进行组间比较, 并比较观察组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5、23.08、20.31、23.36, P<0.05)。观察组的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78、9.44、10.86、51.51, 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检测可实现疾病的尽早发现, 且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可靠指标,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7.020

急性冠脉综合征作为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內科综合征, 是指患者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 导致闭塞性血栓形成的综合征, 会导致患者出现发作性胸骨后闷痛、烧灼感、恶心、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临床治疗该疾病可采用溶栓、手术等, 而为了尽早发现该疾病, 并评估预后, 需加强对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研究[1]。其中判断心肌损害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而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均可在一定程度诊断急性损害[2]。为此, 本次研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意义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40例, 女

30例;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58.65±6.4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例,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1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 均无心肝肾等疾病, 心电图等检查正常, 其中男20例, 女15例;

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58.59±6.2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排除肿瘤患者、急慢性感染患者等。

1. 2 检测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取空腹静脉血作为标本, 离心分离处理, 3000转/min, 时间10~15 min, 取血清检测, 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采用酶速率法,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采用免疫浊度法, 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阳性率, 并比较观察组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阳性值:>25 U/L;

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值:>5 mg/L;心肌肌钙蛋白I阳性值:>0.3 μg/L;肌红蛋白阳性值:>46 μg/L。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各指标检测值水平及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心肌肌钙蛋白I为(5.25±2.02)μg/L, 肌红蛋白为(122.43±24.36)μg/L,

肌酸激酶同工酶为(41.35±8.36)U/L, 超敏C反应蛋白为(23.12±5.17)mg/L;对照组心肌肌钙蛋白I为(0.03±0.01)μg/L,

肌红蛋白为(25.92±5.64)μg/L, 肌酸激酶同工酶为(10.08±

5.08)U/L, 超敏C反应蛋白为(2.42±1.13)mg/L;观察组的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5、23.08、20.31、23.36, P<0.05)。观察组心肌肌钙蛋白I阳性38例、阳性率为54.29%, 肌红蛋白16例、阳性率为22.86%, 肌酸激酶同工酶阳性18例、阳性率为25.71%, 超敏C反应蛋白52例、阳性率为74.29%;对照组心肌肌钙蛋白I阳性0例、阳性率为0, 肌红蛋白阳性0例、阳性率为0, 肌酸激酶同工酶阳性0例、阳性率为0, 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0例、阳性率为0;观察组的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78、9.44、10.86、51.51, P<0.05)。

2. 2 观察组各疾病指标检测值水平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为(8.15±3.07)μg/L, 肌红蛋白为(156.25±26.24)μg/L, 肌酸激酶同工酶为(58.92±9.34)U/L,

超敏C反应蛋白为(30.89±5.22)mg/L;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为(2.98±0.96)μg/L, 肌红蛋白为(96.28±

15.62)μg/L, 肌酸激酶同工酶为(24.19±5.36)U/L, 超敏C反应蛋白为(15.35±4.72)mg/L;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为(4.39±1.83)μg/L, 肌红蛋白为(112.05±20.06)μg/L,

肌酸激酶同工酶为(40.05±4.18)U/L, 超敏C反应蛋白为(22.75±5.36)mg/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作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临床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特征, 因此对其的尽早诊断和治疗备受临床关注[3]。而为及时评估患者病情, 了解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需注重对其预后的评估。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靠指标, 但需联合检测, 单一使用阳性率偏低, 而且联合应用可实现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判断[4]。

根据临床研究可知, 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为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其中炎症反应促进病情发展, 因此需加强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 其在炎症和组织损伤发作后2~12 h浓度明显增高, 且随着病理恢复逐渐

降低[5]。心肌肌钙蛋白I作为反映心肌受损的敏感指标, 其含量与心肌受损面积呈正比, 且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肌红蛋白早期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 其在发病早期会从缺血的心肌组织迅速释放入血, 但由于其同时存在心肌和骨骼肌中, 因此特异性不强[6]。而在上述三个指标外, 增加肌酸激酶同工酶监测可进一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作为常用的心肌酶, 属于心肌损伤诊断的敏感指标。

综上所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意义较高, 联合检测可实现病情发现, 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桂芬, 徐宝灵, 刘行超. 血清心肌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5):1106-1108.

[2] 丁颖.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9):50.

[3] 焦方晓, 张彦宁. Mb、cTnI、hs-CRP、CK-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西南国防医药, 2016, 26(12):1494-1496.

[4] 孟晓虹. 不同检测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 22(3):391-393.

[5] 王青雷. 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0):

58-59.

[6] 曾令恒, 赵艳华, 何思杰, 等. cTnI、Mb、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12):

65-66.

[收稿日期:2018-11-28]

猜你喜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联合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对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MP—2、MMP—9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