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改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膀胱排尿功能中的效果观察

2019-07-01宋丽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宋丽梅

【摘要】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在改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膀胱排尿功能中的效果。方法 97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见性护理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 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情况、术后12 h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分级。结果 术后1周, 预见性护理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术后12 h残余尿量和膀胱功能分级分别为(4.22±1.15)h、(43.17±12.65)ml、(2.06±0.37)级, 尿潴留发生率为10.42%(5/48);对照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术后12 h残余尿量和膀胱功能分级分别为(5.87±1.41)h、(55.60±17.92)ml、(2.73±0.65)级, 尿潴留发生率为26.53%(13/49),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显著改善了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膀胱排尿功能, 预防术后发生尿潴留效果良好, 促进了膀胱排尿功能尽快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部外科手术;预见性护理;膀胱排尿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084

尿潴留并不是一种单独疾病, 其医学定义为膀胱内充盈大量尿液, 而不能随意自主排尿的症状表现。术后尿潴留大多由于手术创伤、麻醉方式及心理准备不足等原因引发, 临床表现为下腹胀痛、频频尿意而又不能随意排出。这些症状和表现同样困扰着接受腹部外科手术患者, 影响疗效、转归及生活质量[1, 2]。为此, 本文观察预见性护理在改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膀胱排尿功能中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连续选择2017年1~12月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97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有腹部手术适应证;②年龄≥18岁;③围术期间未出现严重合并症。排除标准:①合并前列腺增生症及其他泌尿系统疾病;②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及老年痴呆症患者。患者中男55例, 女42例, 年龄29~77岁, 平均年龄(53.29±12.7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见性护理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 具体包括:①健康教育:说明训练排尿目的、方法及重要性, 讲清可能发生的不适感, 使患者能以健康心态应对;②指导卧床排尿: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依靠腹壁运动排尿, 涉及到腹肌、盆底肌和膀胱肌群, 依照腹壁收缩-舒张-再收缩-再舒张, 反复进行, 10 min/次, 2~3次/d;③使用排尿器:教会患者如何排尿壶或便盆;④训练排尿反射:训练听流水声, 利用条件反射原理诱导自行排尿;⑤训练膀胱充盈功能:使用排尿中断方法, 保护或锻炼膀胱的储尿功能和排尿功能, 每次排尿过程分几段排尽, 锻炼膀胱内外括约肌、逼尿肌的收缩和协调能力, 预防拔尿管后发生尿潴留。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术后1周,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情况、术后12 h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分级(级别越低代表膀胱功能恢复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1周, 预见性护理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术后12 h残余尿量和膀胱功能分级分别为(4.22±1.15)h、(43.17±12.65)ml、(2.06±0.37)级, 尿潴留发生率为10.42%(5/48);对照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术后12 h残余尿量和膀胱功能分级分别为(5.87±1.41)h、(55.60±17.92)ml、(2.73±0.65)级, 尿潴留发生率为26.53%(13/49),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手术技术及围术期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腹部外科手术已成为临床外科某些疾病较为常见的治疗选择。腹部手术后, 患者往往较长时间卧床、肢体制动、下床及活动均受限以及术后疼痛等因素影响, 尿潴留发生率较为多见[3-5]。临床表现多为尿意频频, 不能随意排出, 下腹部胀痛、拒按, 耻骨上膨隆, 叩诊呈浊音, 触诊到大包块、边缘光滑, 患者紧张、恐惧、辗转不安、十分痛苦。这些症状和表现不但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 而且还会影响皮肤切口愈合、术后进食水及生活质量, 甚至直接决定着手术疗效及近期预后[6-8]。预见性护理定义为护理人员提前认识到患者的各类护理需求, 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法, 并以护理程序为根本, 提倡护理主动性, 强调护理质量。本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 预见性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首次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情况、术后12 h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分级。结果显示, 术后1周, 预见性护理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术后12 h残余尿量和膀胱功能分级分别为(4.22±1.15)h、(43.17±12.65)ml、(2.06±0.37)級, 尿潴留发生率为10.42%(5/48);对照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术后12 h残余尿量和膀胱功能分级分别为(5.87±1.41)h、(55.60±17.92)ml、(2.73±0.65)级, 尿潴留发生率为26.53%(13/49),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改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各类膀胱排尿功能指标, 显著减少了术后尿潴留发生。国内一些作者[9, 10]应用类似方法, 干预及预防腹部术后膀胱功能障碍问题, 取得了较好效果。综上所述, 预见性护理显著改善了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膀胱排尿功能, 预防术后发生尿潴留效果良好, 促进了膀胱排尿功能尽快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正香. 腹部外科患者术后尿潴留护理的研究进展. 解放军护理, 2013, 30(18):25-27.

[2] 高颖, 姜洋. 患者术后尿潴留的观察、预防及护理措施.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9):213-214.

[3] 邵瑾. 预见性护理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7):64-65.

[4] 徐世霞. 腹部手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 临床医学, 2012, 32(4):123-124.

[5] 张丽嫚. 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感染患病率指标影响.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3):96-97.

[6] 王喜平, 苏冬梅. 老年腹部手术病人的预见性护理.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 11(24):216-217.

[7] 陈雪莉, 付庆华. 腹腔镜腹部肿瘤手术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应用.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5):396-397.

[8] 金爱娟. 护理干预对115例腹部术后患者排尿的促进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3(2):66-67.

[9] 任娟. 不同护理方法对术后患者自行排尿的影响. 中外医疗, 2012, 7(5):125-126.

[10] 王恒, 徐静. 护理干预在减少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尿潴留中的作用. 护理研究, 2012, 6(1):70-71.

[收稿日期:2018-10-17]

猜你喜欢

预见性护理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提高重症肺炎患儿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肿瘤化疗深静脉导管堵塞中的效果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昏迷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探析
预见性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