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2019-06-27徐惠红

读天下 2019年13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小学美术价值

摘 要:美术课是小学阶段一门基础文化课,对于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美术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从日常教学经验着手积极探索出一条全面有效的教学教育途径,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以及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课程;价值

美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美术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的艺术素养很多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实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成为新课改美术教学一个重要话题。《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认识美术的价值意义,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促进美术基本理念形成。

一、 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彰显美术课程的价值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創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始终是激发孩子学习重要心理动因的关键因素,只有感兴趣了才能感到愉快,才能表现出主动的态度和意愿,才有爱好和追求,从而唤醒学生内心真正的情感,美术教学同样遵循这个理。因此,美术教育首先应重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情绪化的,与兴趣有极大的关系,要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保持稳定的兴趣,教材必须新颖。但是教材新颖也并不是一定要求我们标新立异。有时一个很普通的教材,我们灵活地换几个角度让学生去表现,学生就会相当感兴趣,要培养学生的画画的兴趣,就要启发他们画所熟悉的物体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和感情的抒发。凡是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他们最喜欢表现的对象。如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涉及一些设计的活动。比如在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通过寓教于乐,活跃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持续兴趣,达到美术教育目的,这也是当前新课改的重点。

二、 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教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课堂是学生学习体验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切实转变陈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无疑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途径,这点对于当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极具现实意义。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获得养成和实现的。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居多,教法简单,教学过程始终逃脱不了知识的灌输与技能训练的魔咒,学生的美术美术学习基本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书本式”的教学状态,从而导致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就是导学、发现和探究,以此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例如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美术与多种艺术活动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看、听、画多通道的感官体验美感,丰富情感,陶冶性情,达到美化心灵的目的。

三、 引导学生的思维状态,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利用直观教具以此启发学生的想象结构形状是一种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结构、形状事物发展的过程,促使学生在即有思维状态中展开丰富想象和联想。一是运用基本教具的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二是通过艺术欣赏教学,以范画为基础,引导学生对画面内外的展开想象。三是开展游戏的形式美术活动,在玩中学、学中乐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四是以故事情境式方法展现,促进学生对艺术造型形象的想象与独特理解。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和基本要素,创造能力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之上。然而,想象与创造与个体思维息息相关。因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是首要任务,思维创新才能促进儿童的创造意识形成。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主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具体化实施。简言之,教师应根据美术教学基本要求和一般规律,通过创设自主探究的美术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具有美术学习的热情和意愿,引导他们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使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相融相通,进而达成美术课堂教学的统一与和谐。

四、 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体现教学评价的综合

儿童画没有过多成人的概念化、模式化的东西,儿童绘画是孩子凭着直觉创造出来的。在造型上,小学生不是按成人的思维和视角去看待和理解客观事物。在用色方面,儿童往往不是基于色彩规律和一般原理去感觉,他们更多是运用直觉反应去认识,理解色彩的存在。在构图方面,小学生对时空理解与表现,一般更趋于平面特征,立体的主体空间比较少,他们不受自然界时间空间观念的制约,主观意愿和大胆想象让他们获得极大的创造自由。针对小学生美术认知规律,《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要求:“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作业作为联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也是体现教训目标和教学评价的中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应体现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即,要体现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师给的评价应对学生个人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和指向意义。那种以学生提供美术作业的绘画技巧的好坏为评价标准,而忽略了学生完成作业心理过程和体验感受,具有较大的主观臆断和评价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美术教育本质规律和目的,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美术创造空间和美达到创新意识。一言以蔽之,好的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充分关注学生对美的探究与追求的过全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符合教学评价的意义,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发挥评价本应拥有的作用。

综上,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兴趣培养,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充分发挥评价的正向性作用。对此,一线小学美术教师在日后长期教学实践中应加以探索和研讨。

参考文献:

[1]常文明.创设美术欣赏课教学亮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26):7.

[2]顾银银.创新美术课堂关注学生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3(10):121-122.

作者简介:

徐惠红,福建省龙海市,福建省龙海市程溪镇东楼小学。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小学美术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给”的价值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