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思考

2019-06-21李阿莹

新闻传播 2019年24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高校图书馆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可追溯到2012年,在如今互聯网格局下,诸多行业早已经乘着这股互联网的浪潮实现了顺势变革,获得利益的同时驱动了社会的进步。高校作为各类人才的培养基地,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教育场所,应与时俱进,尽早分析高校图书馆构建的传统不足,进行互联网+模式的整合。当前应借助一些已经有所突破并取得成效的高校图书馆形式,进行趋利避害的分析,从而了解互联网+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意义、问题,寻求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

如果教材可以称为知识的海洋,那么图书馆就是汇集了百川的汪洋大海,高校图书馆更是筛选了优秀的书刊、典型的书籍名著、现代的科学文稿,以便于高校生与教师能够自由浏览,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结晶。高校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形式,仍旧存于今日,部分高校已然开始了互联网+管理形式的思考,部分高校还停滞不前。应不断分析互联网+的优势,将图书馆活动彻底的与互联网+融合起来,为图书馆现代化模式的变更寻求机遇。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意义

(一)扩展应用领域

传统图书馆活动形式,以图书的借阅为主,图书馆的活动区域有所限制,活动项目较为单一,互联网+下,让图书馆空间得到扩展,不仅在书籍海量储存上,拓展了各个图书的供应渠道,同时还可以构建数据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图书应用、浏览痕迹成为大数据指标,为图书馆持续化管理提供参考,如拓展本年度最受高校生喜爱的十本名著,拓展问答平台,如高校生可提出:“我想搜集xx有关的资料,看哪些期刊比较合适?”或者:“我这阅读xx的xx章节时,这一段难以理解,有什么深层含义?”还可以拓展交流平台,针对某一本书进行讨论、“盖楼”,说出不同的意见,贯彻“以人为本”新思想理念,而后还可以将图书馆与电子商务、高校阅读相关的政务关联起来,其工作领域的延伸是无穷的。

(二)拓宽服务范围

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较差且存在管理漏洞。网络新闻中,曾有易烊千玺忘记归还图书被公示催还而展开的笑谈。还有微博博主@眸冷骨累的王马丁,在11月23日发微博称:当年做大学生的时候,但凡发现学校图书馆里有久久爱慕的古书,大多是竖排版繁体刚解放时出版的,就统统借来不还,直接按图书馆规定赔偿。那时候是按图书背面标价三倍赔偿,三倍仍不足十元的按十元赔偿。该用户在微博中称,“我就这样按十元一本的价格把上戏图书馆里的《全唐诗》《李白全集》《樊川全集》N套50年代古文书全赔回了自己的书房。”引起了广泛议论,虽然体现出高校生并不一定都是高素质的问题,但同时也显现出了图书馆管理的不到位,很多问题难以避免,很多漏洞可以钻,也让图书管理变得十分艰难。依托互联网形式,不仅使得图书馆系统化服务更为周全,方便师生也方便图书馆管理员,同时还可以依托互联网模式,构建图书馆论坛交流会、讲评会、讲座、研究班等,使得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得到创新,图书馆的影响力更高。

(三)提升资源利用率

高校图书馆可通过互联网+形式监测文献的重复率、资源的利用率,分析不同用户的爱好、需求,结合用户的专业给予推荐,还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构建阅读标签,进行标签标记下的衔接阅读,这样可以缩减图书馆的空间闲置率,同时将资源充分地调用起来,将一些比较有价值但经常闲置的资源,作为免费推荐或者阅读奖励书豆(进行付费阅读,或者其他珍贵文献阅读的虚拟货币、账号升级与服务升级的参照物)的形式进行推荐,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在智能化图书管理模式下,图书灵活利用。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不均衡

图书馆依附高校存在,各个地区的图书馆建设重视度不同,高校创新发展的指标不同,一些高校早就在图书馆建设上投入了资金,注入了互联网人才与技术力量,而很多学校在图书馆的建设上,还是按照传统建设形式考虑预算,严重缺乏创新的资金,部分高校缺乏信息技术人才,部分高校缺乏资金,总之是各方面准备不到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构建模式有落后,有创新,不一而足。

(二)资源建设重复率高

通过检索发现,图书馆的资源重复率较高,相关统计显示,我国“211工程”院校购买CNKI的重复率在97%以上,图书馆可供共享的资源空间被压缩,虽然建构了互联网图书平台,但仍旧没有善于打理,导致图书馆的网络平台上,仍旧没有开放引起众多用户的注意,本校的师生利用率也不高,图书馆互联网平台上相应的阅读模块没有优化,互联网建设处于一个停滞状态。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发展模式

(一)构建“书吧”式图书角

由于线上的图书馆建设不是一日之功,可先结合线上的简易功能,提供送书服务,如一些学生取用书比较不方便,还有的高校生身有残疾,活动不方便,可通过图书馆网络线上平台申请送书服务,对于残疾师生可申请免费送书优惠券,而其他学生如果偷懒不愿意去图书馆,想要在宿舍“宅着”查资料写论文等,就可以自费申请,同时可以开通自助借还活动,到了还书日期,还可以通过平台提醒,学生登录平台后,就提醒“距离您归还XX书籍还有XX天”。另外还可以构建图书馆的线下视听体验,如利用VR等体验书中的奇景,如哈利波特类型的书籍,就可以进行3D演示,通过视听模式进行阅读,这个时间段就可以继续完善图书馆的线上内容,让高校生逐渐开始接受图书馆的不同阅读形式,另外图书馆的线下阅读环境也应优化,学生们可点击桌面的时间功能,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提醒学生每隔45分钟休息十分钟等,这些科技形式投入的资金少,能够调动学生的体验好奇心,相较于强制性的要求学生下载、登录学校的图书馆软件、网站,不如给予学生更多的便捷,吸引学生口口相传参与“书吧”的建设,当然应听取学生的想法,听取当代青年人的潮流思想,为图书馆的互联网线上线下建设提供更多有趣的意见。

(二)加大经费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互联网+的图书馆构建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上述只是在图书馆的建设缓冲期,进行的一些小范围整改,而后还应有整个项目的运行预算,并考虑到后期的图书馆软件等模式的运维预算,此时为了缩减经费,并解决运维专业人员缺失的问题,可考虑与软件、网站运维第三方专业管理企业联合,企业收取年运维费用,对图书馆软件系统进行运行保障、运维监测等,避免图书馆平台出现崩溃、资料泄露,学生信息泄露等事件。

(三)优化服务模块

高校应发挥出高等学校的图书优势,构建智慧图书馆,在线上开通论文查阅、资料查询空间,方便学生们有更大的平台、更广的资源可以借鉴,找寻一些普通图书馆没有的,更为适合高校生去阅读的文献资料,并按照高校的专业分类进行图书类别选择,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高校生的需求,同时具有多元化智能模式,迎合现代高校生的喜好,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一些视频资料、课件剪辑技巧等,为高校营造线上阅读气氛做出努力。

(四)运用数据分析

图书馆应有云端大量储存,同时对学生进行数据化、模块化的分析,图书馆应具有服务意识,通过大数据信息,纳入云计算系统,可快速的结合学生检索记录、阅读痕迹等分析学生的喜好,为学生推荐相应的论坛,结合用户阅读的时长等,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如某些用户每天阅读稳定一小时,阅读内容以童话故事为主,该生为女生,每月月末总结的时候大数据应给出“童话公主”的称号,而某男生经常搜集科学类、答疑类的期刊,可给予“未来科学贡献者”的称号,可保存标签,链接朋友圈等,用户可以发到朋友圈对自己进行鼓励,标签上有xx大学的标识,有图书馆的虚拟印章等,高校图书馆应筛选出更多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献,将市场上参差不齐,具有一定“反社会、反人类”的信息剔除,搜集更多名家精选,使得图书馆环境得到净化。

(五)丰富资源构成

图书馆应精细化各类模块,构建图文资料、影视资料等,延伸相应的链接,同时还应拓展服务的格局,通过其他平台,如博物馆平台、当地市区图书馆、图书活动组织平台的联合,科研联合、教学联合等进行多院校、多企业互动,生成更加系统化的数据模块,突出图书馆建设本身的优势与丰富性,维系图书馆线上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在互联网模式下,还应持续地探索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融合不同的形式,让图书馆满足当下师生所有的视听需求。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构建图书馆新型活动模式,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图书馆的线上建设,并拓展、延伸图书馆的空间,给予师生更多的阅读良性体验,形成智慧阅读模式,提高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陆婷婷.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模式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24):121-122.

[2]雷红刚,互联网+下国内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对比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8(12):53-55,81.

[3]张想.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探究[J].中国市场,2018(33):195-196.

[4]何建新.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共享策略探讨[J].现代情报,2014(9):101-104+110.

[5]宗青,刘香兰,徐春晓.P2P平台下高校图书资源利用模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4):40-42.

[作者简介]李阿莹,哈尔滨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高校图书馆互联网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