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时代家园共育的困境与挑战

2019-06-21邓俊超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互联网时代互联网

【摘要】家园共育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育的大环境,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一致、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  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4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让每个幼儿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养育和教育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美好愿望,但是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新的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几乎毫无遗漏地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或改变。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互联网的作用更加明显,其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引起更深层次的关注。

一、E时代是个什么时代

(一)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时代和网络文化的社会

E时代,最初用来指电子(electronic)时代,电脑网络出现后产生了Email,由于Email沒有空间限制,能实现即时传递,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传统的手写信件的方式便被取代了。浏览器作为网络的“窗口”最初也是以E为图标出现的。互联网也被称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从目前的态势看,“第四媒体”正快速跃为“第一媒体”。纵观当今社会生态,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由互联网所构建的全球一体化的社会。“我们正处于一场革命的前夜,这场革命将使得通信价格降低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所有的计算机都将连为一体,为我们而存在并和我们交流将这些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连接起来,它们就将形成一个网络,人们正在把这些网络称为信息高速公路。”[1]

在技术层面,互联网具有规模的全球性、网址的惟一性、协议的统一性、功能的服务性等特点。但是,技术还不是互联网的全部,互联网同时还是以社会文化的形式产生、变化和发展着。网络不仅结合了科技,更是把人类、组织和社会连结在了一起。在功能上,网络为相互通讯和信息共享提供平台与服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通讯和交往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因此,网络是人类知识与智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结构 和社会系统,它是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之自然历史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和新形态,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二)缺场交往:网络时代的人的生存方式

网络社会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在这个社会里,网络正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生活、生产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高效和频繁,社会联系更加广泛、更加紧。也正是因为信息的充分利用,使人在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表情的、声音的、语言的、肢体语言的特征被信息所取代,就造成了现代社会的“缺场交往”。人们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借助网络媒体和各种通讯手段来实现交流与沟通,达到人不在场的交往,而这种“缺场交往”也正日益成为社会交往的常态。网络社会的交往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和分裂“它使在场和缺场纠缠在一起,让远距离的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与地方性场景交织在一起。”[2]

二、网络和媒体在家园共育中的运用

世界幼儿学前教育界普遍认为,家园共育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模式。家园共育的关键在于家长和幼儿园的沟通。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沟通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发展的需求,要重视新型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家园沟通方面应用。

(一)互联网走进家园共育,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传统的家园共育形式主要是由家长会、电话或短信、家访、开放日活动等构成。幼儿园和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或者相对直接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为家园之间的信任与支持提供保障。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家园共育模式面临着很多挑战。互联网时代下,家园关系朝向开放、透明、即时的方向发展。新媒体技术在家园之间搭建了一个双向的、互动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家长不仅能够及时获得幼儿每日在园的活动信息,还可以获得幼儿园推出的育儿知识。家长通过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学习平台,会主动甚或被动地学习到许多养育孩子的知识,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基本理论及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这对认识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与幼儿园、社会建立起教育的合力,从而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到同步、共育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不仅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同时还为家园共育教育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平台和机会,在家园共育领域中将起到无穷的作用。

(二)互联网在家园共育中的运用

1.互联网在家园共育中已经遍地开花。由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兴起,国外大多数幼儿园在此基础上也做了相应的家园互动系统。如在幼儿园入园签到中,家长手持移动设备进行签到,校医的晨检与教师的点到也实现了手持移动设备操作。家园互动平台的移动终端化,为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教师和家长随时关注孩子情况提供了方便。在国内,很多幼儿园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幼儿园管理和家园互动系统,然而还未能完全实现手持移动设备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第十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系列报道(六)曾指出:中国联通整合网络优势,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宽带技术及云计算技术,高起点系统性地打造了面向园长、教师和家长的“互动宝宝”产品,实现了家园共育和家园互动,为幼儿园提供了幼教信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3]

2.互联网在家园共育的运行方式。互联网在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了开放、平等、互相学习的平台,为家园创造了共同育儿的机会。家长和幼儿园之间主要是通过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幼儿园微博、班级QQ 群、幼儿园网站等渠道进行互动交流,这种互动中,从而了解到幼儿在园中的表现,和学校、教师及时沟通,在了解幼儿在园的真实情况之后,共同解决幼儿在园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互动。

3.互联网丰富了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内容,提高了家园沟通的效率。幼儿园和家庭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共享更多的教育信息和资源,方便开展问卷调查工作。通过家长调查问卷了解和评价教师工作,并且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及时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有些幼儿园的网站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已成为家长获取教育知识的途径之一,深受家长的欢迎。家长也乐于参与幼儿园网站的建设和相关问题的讨论,围绕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家长不是教育活动的旁观者而是活动的参与者,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各种新媒体平台则使家长的角色价值在与幼儿园的互动中得以实现。

三、家园共育在E时代面临的问题

让互联网走进家园共育,已经是一个没有争议的事实,可这毕竟还是一个初生现象。在现实中,互联网所带来的各种衍生现象还是值得我们关注,家园共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一)微信群乱象丛生

目前在家园互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无疑是微信和微信群。微信作为便利的社交工具,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据腾讯公司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量达9.63亿,比2016年同期增长19.5%。在現在互联网时代也即“E时代”所谓的虚拟世界早已不是虚拟的了。微信也从虚拟走进了现实世界,微信的绑定手机号、登录认证、绑定银行卡等都保证了微信的真实性。微信群因此也就拥有了真实的社会群几乎所有的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微信群已成为一个公共场所,可以使群里的每个人都能通过虚拟的网络,进行交流与互动。正是由于微信群的这些功能,深受幼儿园和家长的推崇。家长微信群既有其特殊性也同时具有社会上其他微信群的共性,家长的个人素质、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有意或无意地均会延伸到家长微信群里。有的家长不太注意自己在公共场所的形象,不顾及自己的身份以及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微信群的管理者也应该行使自己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引导家长和幼儿园体恪守边界,遵守公共秩序,不断提高每个人的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

在许多幼儿园家长群,充斥着诸如拉票、推销、点赞等与幼儿成长无关的内容,甚至还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陈杂其间。微信群有时俨然是一个恩怨江湖,给幼儿家长和幼儿带来了不必要的不安。微信群也是是检验公共意识和公民素质的一面镜子,幼儿园和家长共同维护。家长和老师都是育人者,都应该自觉维护和遵守良好的公共秩序,扮演好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使用的片面性

有研究发现,家长和教师经常使用的家园互动APP产品,其中功能主要集中在考勤、亲子圈、班级群这三个方面。考勤使用率最高,为 43.72%和 100%,其次是亲子圈与班级群,分别为 27.76%、100%和 24.87%、84.85%。而其他功能使用率较低。还有公告、食谱、教师成长等功能使用率为 0。其中通知功能由于教师本身用的少,导致家长不去关注。[4]

(三)互动的消极性

从家园互动的主体上看,其主要形式可以分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从互动主体经常使用的方式看,教师与家长都倾向于点赞这种方式。调查显示,家长和教师经常使用的方式中,文字:家长27.28%,教师93.94;照片:家长18.66%,教师100%;表情图标:家长11.58%,教师45.45%;点赞:家长35.78%,教师100%;语音:家长6.69%,教师0。点赞因其方便快捷的表达方式,深受大众的喜爱,但这种种互动方式难免肤浅和消极的。[5]

四、在E时代探索家园共育新的途径和方式

(一)更新观念,重视家园共育中的互联网的应用

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关系尤为重要。互联网时代,一些新兴的媒体以其快捷、方便的特点迅速占领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幼儿园和家长都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在家园共育中的价值和作用。但是正好事物的两面性一样,互联网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难免会有一些不利的因素掺杂进来。在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信息的内容方面都需要过滤和选择,家长也要注意

(二)打造适合自己幼儿园情况的家园共育网络平台

互联网进入家园共育,不是取代传统家园共育的交流与沟通,而是凭借互联网提升家园共育的效率与质量。家园共育的途径可以由单一的语言交流转变为音频、视频、文件、图像等多种方式,还可以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慕课”等平台对教育、科研等资源进行整合并在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工作中及时做出反馈。

(三)建立互联网条件下的家园共育的评价和监督体系

为了科学合理地运用互联网于家园共育之中,保障家园共育的质量,需要建立由政府机构主导的监控体系,还要有专家学者组成的评价体系。在互联网广泛深入地运用的条件下,如何保障幼儿的隐私、保护幼儿成长与学习的差异性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比尔·盖茨著,王明舟,王原译.未来之路.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第4-5页.

[2][英]吉登斯.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1998.第23页.

[3]张华明.云端的幼教管理 掌中的家园共育——中国联通幼儿教育信息化解决之道.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6):22.

[4][5]陆姣.基于手机APP应用的家园互动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邓俊超(1970-),男,河南省新蔡县人,井冈山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互联网时代互联网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