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9-06-18沈蕾蕾

贵州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沟通模式儿科护理人员

沈蕾蕾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急诊科,江苏 南京 223300)

在临床科室中,儿科急诊是风险较高的科室[1],最常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逐渐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实践中[2-3]。本文探究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急诊小儿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不同组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同时选取本院儿科1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其分别负责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工作,各6名。对照组患儿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69±1.24)岁,护士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9.54±2.78)岁。观察组患儿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93±1.35)岁,护士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29.32±2.16)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仅进入急诊室护理;(2)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肝功能、肾功能障碍的患儿;(2)精神障碍和语言障碍的患儿。两组患者及护士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为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具体内容:(1)成立SBAR沟通微信公众号。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该组所有患儿家属均加入微信公众号,并将微信号昵称改为患儿的名字,护理人员将患儿的基本信息进行标注。护理人员在微信公众号的平台上发布急诊步骤和方案,使患儿家属基本了解急诊诊断流程及其所取得的效果。(2)在微信中对患儿实施一对一指导。对患儿的状态作出合理的评估,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为患儿实施一对一的指导。(3)制定微信群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要定期将科室内紧急情况和相关信息发送到微信公众号中,并将日常工作汇报到微信公众号中,使科室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疾病相关信息有全面的掌握与了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后,临床所出现的不良事件,指标包括坠床、摔倒、针刺伤、液体外渗等,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根据我院儿科护士考核方案具体制定,包括基础护理、安全管理、知识知晓、特一级护理,每项评分25分,共计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此外,根据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制定满意度评价标准:(1)十分满意(80~100分):无不良事件,护理工作质量高;(2)满意(60~79分):不良事件较少,护理工作质量一般;(3)不满意(60分以下):不良事件多,护理工作质量低。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坠床0例,摔倒1例(2.44%),针刺伤1例(2.44%),液体外渗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4.88%;对照组坠床2例(4.88%),摔倒4例(9.76%),针刺伤3例(7.31%),液体外渗1例(2.44%),不良事件发生率24.39%。观察组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工作质量比较 护理后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的对比分,n=21]

2.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十分满意33例(80.49%),满意7例(17.07%),不满意1例(2.44%),总满意率97.56%;对照组护理十分满意30例(73.17%),满意1例(2.44%),不满意10例(24.39%),总满意率75.61%。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流行病学显示,儿科疾病的发病率为11.7%[4-5]。患儿进入急诊科后对其实施科学的护理,对于提升后期临床治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管理方式,已经被逐渐应用到临床护理管理中。曾有多项临床实践证实,将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应用到临床科室护理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6-7]。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管理方法所取得的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管理方法的效果。Yang Y[8]等发现,实施了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护理的实验组,无论在不良事件发生率还是在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方面,效果均优于常规管理的常规组,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护理工作质量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管理方式效果更加突出。在SBAR沟通模式下,护理人员在对患儿展开护理期间,通过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明确护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良事件等,并交流具体解决问题的措施[9]。在微信平台模式下,护理人员可以及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向其讲述具体的护理方法及流程,使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有基本的了解,并指导患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因此,观察组护理管理方法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管理的观察组,是根据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所实施的相关护理内容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始终坚持以患儿为护理中心和重点,从患儿的实际情况角度出发,为患儿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10]。与对照组管理方法相比,观察组管理方法更加具有个性化与科学性,因此其能够取得突出性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儿科急诊患者实施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不仅能够降低护理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具有突出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沟通模式儿科护理人员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