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连续性文本的意义探寻

2019-06-17杨九俊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教学

杨九俊

摘要:非连续文本的教学,应当把握其特质,注重与生活连接,注重非连续文本与连续文本、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融通,引导学生关注并把握非连续性文本明确的对象意识和特殊的说明方法,培养空间思维,体悟人文意蕴。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关注点;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5B-0013-04

我国语文教育界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关注,源自PISA测评的影响。2002年,我们编撰的《江苏教育发展年度报告》,设置专门板块介绍国际教育动态和趋势,我的同事有专文介绍评述PISA测评。因为非连续性文本进入语文测评,是带有方向性的事件,所以这方面介绍得相对详细。2003年,在编写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材时,我提出给非连续性文本一席之地。征求了专家意见后,采取了相对稳妥且略显保守的做法,在选修教材里设计了非连续性文本学习的专题,但这已经是开先河的事情了。终于,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引入了“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并提出第三、第四学段非连续性文本学习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也随即转化为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但在教学层面是否落实,我还一直不甚清楚。

非常感谢常州市荆川小学校长曹月红,她还在主政常州市白云小学时执教的一堂非连续性文本类别的“细读说明书”,让我了解到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层面落实的一点情况,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此后几年,我和曹月红老师有过多次关于学校文化和语文教学的讨论。在与曹老师的接触交流中,我了解到,走上了校长岗位,她也依然坚守在一线,承担着语文教学工作,并于2014年起扎根于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这个领域,带领着学校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不仅把非连续性文本的课上得像模像样,而且形成了自己的心得。

在深入交流的過程中,我和曹月红老师努力探寻非连续性文本的意义,我们认为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应当在以下方面予以关注。

第一,与生活连接。在生活中,人们接触的阅读材料,不仅有以句子段落组成的,还有以图画、表格、图形等组成的;有的是意脉一以贯之的文章,还有非连贯性的、需要跳跃式阅读的文本。当非连续性文本进入课程视野,语文的学习才可能真正实现与生活经验的全面对接。学生阅读生活中常见的“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凭证单”等,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最终用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看药品说明书帮助老人服药;看地图或线路图游览景点;看示意图组装玩具;与家人一起阅读保险协议,弄清楚保险条款;看懂购物保修单;购食品时阅读说明书,了解食品构成成分并注意保质期;等等。学生自主阅读或者在家长的帮助下共同阅读生活中收集来的非连续性文本,能够成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非连续性文本成为连通课堂与生活的桥梁。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行为,它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而对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主动参与阅读。这就很好地解决了为什么要阅读——阅读动机和阅读目的的问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同时,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技能可以直接迁移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独特优势会让学生深刻感知语文学习的功效,帮助学生积极建立语文与生活的直接联系,学生的语文生活也因此更为完整。曹月红带领的团队在教学非连续性文本时,创设生活情境、设计真实任务、激活儿童生活经验等,都是在贴着非连续性文本的本质在行走。在“身边的说明书”非连续性文本主题序列教学中,学生们走进家庭、走进超市、走进公园等,收集身边各种各样的说明书;开展多元活动,解读不同的说明书;尝试写作自己感兴趣的药品、食品、物品说明书……来自生活又能切实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说明书,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素材,又提升了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让语文教学更富情趣。

第二,对象意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写作具有明确的对象意识,比如用于写作,往往指向特定的读者群,这些人群的关注点就应该得到很好的关照。介绍什么,事物的特质非常重要,药品的用途和剂量特别要说清楚,牛奶的营养成分则更为重要。不同主体阅读相同的文本,其关注的点也可能是不一样的。为了从收集的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人们往往是从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直奔特定的对象,快速解决问题。同样是选购牛奶,有人关注的是牛奶的价格,期望物美价廉;有人关注的是牛奶的品质,会特别在意牛奶的配料与营养成分;也有人会将不同品牌的牛奶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购符合自己标准的。这样从问题出发、指向性明确的对象意识,成为人们阅读、写作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特质。故而教师要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写作的策略,并将其积极应用于现实生活,促使学生进一步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生活中,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我关注到曹月红在课堂上总是要求孩子们明确为什么阅读、对谁表达,这都是在渗透对象意识。为校园的植物制作个性名片时,高年段的学生会很自觉地给名片里较难的字标注上拼音,因为他们主动考虑到低年段孩子在阅读时往往还是需要借助拼音的,可见老师的引导已经在发挥作用了。

第三,空间思维。连续性文本常常与时序相伴,而非连续性文本往往是在一个空间内呈现不同的内容,如图片、文字、数据、表格等。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过程中,要促使阅读者利用空间概念对思维对象进行判断、推理、想象、分析、比较、综合,以获得深层次的认识。空间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空间思维是思维层级中极其重要的部分,非连续性文本提供了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图、文、表等联系起来,在头脑中构建出一个立体的世界;必须与生活实践链接,从非连续性的语段、图表样式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这些意义上的联系更容易促使学生建立起空间思维的逻辑联系,而这种联系在作为连续性文本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建立是有相当难度的。曹月红告诉我,他们是很注意把非连续性文本当作空间思维训练资源的,而且,这种思维素养迁移到其他文本、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很有效果。因密切关注了非连续性文本的综合性,他们的教学融合了各学科教师的力量,自然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无论是资源的开发利用、主题的凝练形成,还是教学推进的过程、后续评价的跟进,都自然而然在进行着学科间的迁移、渗透、融合。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对空间思维素养的培育,更能促进学生数学空间想象、美术空间构图、科学空间创作等能力的提升。

第四,特殊的说明方法。为了凸显事物的特征,人们往往使用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的方法。非连续性文本写作首先考虑的是阅读者的视角,凸显文本的主要信息、次要信息,概括性强,因此通常使用图表形式说明事物,更直观、更浅显明了地突出事物特征,使人一目了然。对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一些特殊的说明方法。如面对图表,首先要关注图例,了解符号在图表中表示的具体内容;其次要关注图表的分类,整体把握信息的类别;还要通过观察、筛选、分析、综合等方法获取有效信息。我们常说学习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学生“会学”非连续性文本,重点体现在对特定说明方法的掌握上。曹月红老师在有关论文中,比如发表于《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7年第3期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运用和创作》,发表于《人民教育》2017年第21期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破解之道》,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2017年第12期的《小学中年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新探》,都有这方面内容的具体介绍。

第五,人文意蕴。一般的说明类文本,更多关注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以及说明方法的运用,更强调客观性,不太重视人文意蕴。非连续性文本中,那些图画、图形、表格等,似乎着力在“说”得更“明”,教学时容易忽略其人文性。其实,无论哪一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其本身都具有一定的人文意蕴。作为说明文的一类,其本质就是给予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便捷:各类地图是便于人们更好地行走;各类说明书是便于人们更好地使用物品;各类图表,无论是图形还是数字,其背后都渗透着一定的价值观……细细品读药品说明书时,我们会发现其中的适应症状、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等,都是在指导人们科学用药,特别是对成人、儿童的不同剂量要求,有时会细致到根据儿童的体重来确定用量。儿童玩具标识都有针对儿童安全的专门规定和说明,如“适合年齡:3岁以下”“内有小配件,请在大人监督下使用”“防止玩具眼、鼻、纽扣等配件被儿童吞食”等安全警示语已经出现在玩具的外包装上,且对于玩具的材质、游戏方法、注意事项等也有明确的标注。这些蕴含其间的浓浓的人文意蕴,应当引导学生体悟,让学生通过非连续文本的学习了解知识、遵循规律、提升理性、品味人文,学会更智慧地生活,提升生活品质。曹月红老师的课堂很温暖,首先就在于她发掘了非连续性文本的人文意蕴。她在执教《奇妙的贺卡》时,不仅关注了生活中贺卡的种类、作用、使用,更是让贺卡背后所蕴含的美好祝福、深情厚谊巧妙借助贺卡渗进学生的心田。学生在创作贺卡寄语时,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远方亲人的眷念、对同学朋友的真诚祝福、对老师长辈的心怀感恩……都显示曹月红老师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人文性正在生根。

第六,整合融通。一方面,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在学习中往往交融出现。教学时,应推动两者的自然融合,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的推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提升。如在学习连续性的说明文时,就可以运用多类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推进说明文的阅读:列写清单,理清课文说明方法;拟定提纲,把握文章说明要点;学做图解,梳理说明顺序;列表格,对照说明异同;制名片,转化说明形式;画导图,呈现阅读成果;等等。在非连续性文本学习时,也要注意与连续性文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同的文本间阅读、转换、运用,更能突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集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于一体的大视野阅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还要有跨学科的意识。在实践探索中,曹月红团队自觉为之,与数学、科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老师们一起,引导学生用非连续性文本表达、记录,综合运用语文课上习得的技能。他们开发的“走进动物王国”“开启植物世界的大门”“安全伴我行”“我们的毕业季”等不同年段的20多个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序列主题,均是在各学科老师的通力合作中研发、推进、实践,扎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这几年的扎实研究中,曹月红老师带着她的团队,一路研究一路成长。他们梳理出了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点;尝试依据年段特点,围绕主题聚焦研究内容,形成序列,给予一线教师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有效抓手。在研究中,他们常常会为了一个主题的有效开发,整个语文教研组齐心协力,同时不断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学科、生活资源,促进研究的不断深化。辛勤的耕耘总有令人欣喜的收获。他们的研究不仅促进着语文教研组的成长、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更是积极发挥着辐射引领作用,在常州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目前,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曹月红和她的团队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初步经验。我和她的对话,是基于他们的生动实践,也蕴含着期盼和信任。我相信,以他们已经表现出来的激情和聪慧、凝聚力和坚韧性,他们关于非连续性文本乃至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研究,一定会佳音频传、硕果累累。

责任编辑:杨孝如

Abstract: In discontinuous text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grasp its characteristics, emphasize its connection with students daily lives, and give prominence to its integration between discontinuous text, continuous text, the Chinese discipline and other disciplines. Meanwhile, 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focus on and grasp the definite object awareness and specific explanation of the discontinuous text so that students space thinking ability can be developed and students can also have a feeling of humanistic implications.

Key words: discontinuous text; teaching focu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教学
三渗透,整合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资源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