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何以安静?

2019-06-17秦德林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定力进校园安静

学校应该安静,学校必须安静,这是常识,也正在逐渐成为共识。然而,现实的学校却没有静下来,“躁”“噪”二字,仍然彌漫在学校的各个角落。究其原因,不外乎内因与外因的交互作用,不能与不愿的纠缠不休。树欲静而风不止,学校不可能游离于社会而存在,浮躁、急躁、烦躁的社会氛围,让学校难成一块“静土”;“建功立业”的冲动,“成名成家”的欲望,使师生难有一分“静地”。学校何以安静?当内外兼治、整体联动,或能有所成效。就当前而言,我以为最关键的是校长,是教师。只有校长、教师静下来了,学校才能真正安静。

一是用足“法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保障学校安静的重要力量。如何用全用足用好法制的力量,来为学校安静保驾护航,是每一个校长和教师都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的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和运用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文,尤其要从《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寻找维护和保障学校、师生合法权益的依据,进而让学校安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期待能像陈宝生部长所说的那样,“要全面清理和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批准的不准开展,要把教师从‘表叔‘表哥中解脱出来,更不能随意给学校和教师搞摊派。要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他们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期待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建议的《学校法》立法工作能尽快启动,尽早出台并真正贯彻实施《学校法》。如能这样,学校安静就有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是顶住压力。现在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说法,那就是“××进校园”。比如,文化进校园、法制进校园、安全进校园、禁毒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科普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扶贫进校园等等。这是导致学校难以安静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每一“进”都毫无益处;但是,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进校园的话,那学校还能安静吗?问题是这每一“进”的背后往往都有红头文件来“撑腰”和“护身”。校长和教师的“压力山大”,是可想而知的。不过,为了教育,为了学校,为了孩子,我们要准确判断,善于辨别,学会选择,巧妙抵制,勇敢拒绝。如果不选择、不抵制、不拒绝,一切“来者不拒”,学校何以安静?有些学校的做法是:能领导班子应付的,绝不打扰教师,让教师安心教学;能教师解决的,绝不烦劳学生,让学生定心学习。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担当,担当的是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希望和孩子的未来,因而是值得效法和借鉴的。

三是增加定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很无奈。诱惑太多,各种各样的考核与验收、评比和竞赛等活动,总是和名与利联系在一起。正如吴非批评的那样,“非喧嚣难以出名,不折腾无以获利”。学校和教育一旦成为“名利竞技场”,学校和教育就永无宁日。这就要求校长和教师必须能够抵得住名和利的诱惑,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就进一步要求校长和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教育定力,要有在纷纷扰扰的环境中稳定自己心态、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就是定心、定行之力。校长和教师良好的教育定力,实际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强烈的责任使命,它来源于校长、教师对教育的坚定信仰和深刻理解,来源于校长、教师对教育功能与价值的不断优化与持续放大,来源于校长、教师对理想教育的不懈追求和努力践行。

(秦德林,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省教育学特级教师,226300)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定力进校园安静
言论
最硬核“创新之城”在疫情应对中彰显定力与温度
我想
楼上请安静
楼上请安静
经典彩调进校园
定力在心安如山
舞龙舞狮进校园
冬·发心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