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傅领进门”循序渐近巧解习题

2019-06-11吴红娜

中学理科园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习题课有效教学

吴红娜

摘 要:高中物理难学是很多学生的心声,有的同学就算上课听懂,拿到题目照样不知从何入手。本文结合追击与相遇问题的习题教学谈谈具体怎样提高学生对物理的悟性。

关键词:有效教学;追击;相遇;习题课

“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作业做不完”道出了高中理科的学科特点。物理难,在平时教学中作为物理老师总是会碰到一些上课貌似很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考试却总是认真的不及格的学生,明明是讲过的题目,稍微换下题目就不会做。同时也有那么一些学生,上课貌似不怎么听讲,课后也不怎么认真完成作业,考试却常常能拿到高分。两种学生的区别,究其原因,我认为不能简单定性为聪明与笨,应该是对物理悟性的高低。有的学生读完试题,脑子里就浮现出实际的物理情境和物理过程,能将实际问题与学过的物理模型相联系,这种属于物理悟性高。有的学生读完题,不能及时在脑海中想象物理情境和物理过程,不能与学过的物理模型建立联系,这种属于物理悟性低。本文结合追击与相遇问题的习题教学谈谈具体怎样提高学生对物理悟性,怎么把学生领进门,懂得学物理。

1 情景分析之前,宜先情景再现

经典例题:如图1所示,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有A、B两车,B车的速度大小为20m/s,A车的速度大小为8m/s。B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刹车加速度为2m/s2,刹车时两车相距为36m,从此刻开始计时,求:

(1)A车追上B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

(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

解:设A车的速度为v1,B车的速度为v2,两车速度相等时,A车行驶时间为t1,

(1)据题意可知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上课时留时间让学生认真看题,给关键词划线,首先看清B车做匀减速运动,A车做匀速运动,排兵演练,让两名学生上台,演示A、B两车,看成两质点,速度大的B在前面,让学生理解若两人速度一样,则距离不变,前面的速度大则距离增大,前面的速度小则距离减少。本题属于匀速运动追匀减速,只要前面速度大则距离就在拉大,所以当两者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课堂的排兵演练所花时间很少,但对那些悟性低的同学帮助很大,悟性低只是因为现在的小孩很多是车接车送的,在家长的包办下生活,对生活缺少观察与思考。课堂的排兵演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物理情景。在演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运动情景图,引导学生重新分析过程,提醒学生做好情景分析,找出解题关键,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顺利完成第一小题。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引导学生注意,追上除了位移相等外,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B车匀减速,10s后停止,也就是说若10sA车没追上B车,那么之后B车停在那等A车追上。

课堂的排兵演练,从学生上台那一刻,教室仿佛不仅仅是教室,题目也不再是为难学生的道具,一切都变得有趣轻松,大多数的学生都愿意积极的思考,尤其那些悟性差的同学思考也有了方向,积极的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物理情景,也养成思考的习惯。做题,情景分析之前加個情景再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2 精选习题,循序渐进,触类旁通

习题千变万化,在讲解了一种类型的习题,最好趁热打铁,再挑选解题思路类似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新知,让他们对新学到的知识、方法更加熟练。

2.1 巧设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建立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完整规范的做完经典例题后,可从该题再次出发,再一次引发学生讨论。比如这题是匀速运动追匀减速,那么反过来匀减速追匀速,能否追得上吗?激发学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想象情景回答说看情况。引导学生归纳临界条件,如果两车速度相等时还没追上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相距最近;再比如问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追匀速运动,能否追得上吗?此时学生对讨论此类问题已有经验,能回答说一定能,也能归纳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最远;再问如果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追匀减速,能否追得上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课上到这学生会主动问那匀减速追匀加速,能否追得上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问题的引导下,与学生一起小结追击与相遇问题的关键,一是注意追者和被迫者速度相等时是能否追上、两者间的距离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因此,利用速度相等求出时间,往往是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突破口。二是注意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时间关系是指两物体运动时间是否相等,两物体是同时运动还是一先一后等;而位移关系是指两物体同地运动还是一前一后运动等,其中通过画运动示意图找到两个物体间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三是注意“停车”陷阱,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则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如果直接根据位移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则极有可能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而且是一个“不易察觉”的错误结果。

2.2 精选习题,难度由浅到深,帮助悟性低的学生熟悉解题的方法

我们不提倡题海战术,那只会加重学生负担,让学生疲于应对作业,缺少感悟的时间。物理重在思考,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学会分析而不是乱套公式。那就需要教师精选习题,指导学生善于归纳,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合适的习题上。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作为老师要真正把学生领进门,别让学生在门外徘徊,只在门外看热闹,教学中一定要关注悟性低的学生,真正把学生领进门,教给他们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有效的习题课教学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个示范过程,解题之前要引导学生先充分的理解题意,尤其对不熟悉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不管是在脑海中还是借助道具进行情景再现,学会想象,学会画运动情景分析图,选择合适的规律解题。作为学生要明白老师的教导是一样的,但学生由于自己的努力程度的不一致,最后的受益也是不同的。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仅需要教师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方式,形成一个系统的解决策略。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知识的传递才能延续,我们的教学与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猜你喜欢

习题课有效教学
巧用一题多变提高地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如果没有“搭桥”条件,怎么办?
“启发引导综合法”在习题课中的教学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