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新常态、课堂更精彩

2019-06-11修秀

北方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新常态

修秀

【摘要】音乐教育应该是一种常态教育,在潜移默化中积淀孩子的音乐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把握“动”的尺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找到学生心灵与音乐的共振点,在丰富愉悦的音乐活动中,与学生共享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新常态;音乐教育;参与音乐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新常态音乐教育的含义

新常态音乐教育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结合课例,通过备课和磨课的环节运用,谈谈自己对新常态音乐教育的一点见解。

二、结合课例对新常态音乐教学的实施

(一)确定课题,备课设计

确定选择教材内容,最终敲定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青春舞曲》。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选好内容后,该着手备课了。由于教参中关于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文化和歌曲《青春舞曲》讲解比较少,于是我课后寻找了很多的资料,确定并熟悉将要上课的材料。

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学生年龄特征等,确定了这节课的课程类型是以唱歌为主的唱综课。我最初设计的意图定位在通过视、听、唱、动等体验式教学,使学生能很好的演唱歌曲《青春舞曲》,喜欢维吾尔族音乐,了解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维吾尔族音乐的民族风格,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民族音乐文化。

初稿形成后,我分析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拟定教学操作步骤的初步教案。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在了“以新疆音乐为主线,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的活动,发展学生的音乐多元化,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能力”,教学重点落在感知体验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和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二)完善方案,课堂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每个老师处理教学的能力不同,可能某老师好的见解未必适合你,所以课堂教学需要反复实践,促使老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理论高度,进一步改进、优化教学方案。

1.巧妙导入,恰到好处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开始我采用比较直观的办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向学生展示了我们新疆自治区美丽的自然景观及风土人情。学生被多媒体画面和美妙的旋律很快的吸引,看得很投入。这种导入方式放在日常课中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用在全国的赛课,就显得没有亮点。导入方法的艺术性与多样性,做到巧妙、新颖、恰倒好处,绝不千篇一律。最后我把导课切入点放在了作者王洛宾的身上,以王洛宾改编的新疆民歌为切入点。切入点转换就让学生从歌曲《达坂城的姑娘》进入到王洛宾再到他改编的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精心构思,让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生动、活泼,成为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每一个学生去尽情享受音乐的美。既要带领学生走进音乐,又要让音乐走进学生。

2.情感体验,激趣演唱

歌曲学唱部分,原本的设计是通过聆听感受音乐的情绪,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解决歌曲中出现的十六分音符和附点十六分音符节奏型,视唱旋律,找相同的乐句,填词演唱。经过几次试讲之后,发现这样同学们是能完整的学唱歌曲,但是总感觉缺少音乐的美感。我又深入去挖掘作品,《青春舞曲》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全曲采用小调式一段体,它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并且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告诫大家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要珍惜光阴,努力学习,是一首非常富于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因此,聆听、感受、体验、表现音乐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修改后,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初步感受和体验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当再次聆听歌曲时,让学生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学习的方式分析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发现歌曲中大量的运用了十六分音符这种节奏型。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再来解决附点十六分音符,使学生了解这两种节奏型是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常见的典型节奏。这首歌曲一共有9句,旋律也不难,所以我省略了旋律模唱环节。改用情感体验式,通过听唱,学生熟悉歌曲的节奏、旋律、风格,对歌曲的歌唱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在这基础上进行歌曲的学习,通过观察老师的歌唱状态找出演唱时的特点和变化,这样学生对歌曲的歌唱有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飞跃。歌曲前四句,由于第一、二、四句都具有重复内容,则凸显出第三句的重要:“美丽小鸟飞去无踪影”,马上就能从旋律上感觉出这句是重点,我们在教唱时就采用情感体验,通过感受和体验找到情绪特点,唱出强和弱,收和放的对比。副歌部分从别的那呀呦的音译下手,让学生体验对比演唱小鸟呦和别的那样呦,来体会作者的这种艺术更符合少数民族的风格特点。副歌部分四句重复的创作手法,让学生采用了力度对比的演唱,体会到“青春”和“小鸟”一样,都“不回来”了,理解歌曲的寓意。

3.参与体验,学生为主

在教学中本着实效、有用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体参与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创新,发展音乐之美,我采用了合作互动教学方式。这个二度创作的环节,我首先设计了欣赏玖月奇迹演唱的《青春舞曲》,通过对比学唱的《青春舞曲》,找到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让学生们也尝试着给歌曲进行了二度创作,进行了歌曲的演唱。前期的磨课中发现,学生大多先想到的创作方式是说唱,所以在歌曲的第一段让学生用说唱的形式来进行体验,红色部分歌曲的第二段是采用了歌曲速度的变化来进行创编。整堂课沿着新疆音乐这条主线,以王洛宾改编不同风格的民歌为线索,带领学生一起聆听感受了王洛宾改编的两首不同风格的新疆民歌。

4.拓展延伸,完美小结

本节课的拓展部分,我继续沿着新疆音乐这条主线,给学生带来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这个部分我最初的设计是从赛乃姆进入,从它的歌舞乐表现形式的呈现,再导到木卡姆艺术。后来经过我的不断磨课和团队的不断打磨,最后还是放弃了赛乃姆的部分,因为赛乃姆的表现形式和木卡姆是一样的,两者就有重复,加之赛乃姆和木卡姆都运用微视频,两个视频叠加出现,过度的多媒体运用,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所以最后选择了更具有代表性的木卡姆来进行拓展。直接用木卡姆的微视频导入,微视频准确、详细地介绍了木卡姆的定义和构成,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木卡姆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常用的伴奏乐器,最后明晰了木卡姆的地位和文化价值。

一节完整的音乐课从开始到结束,是学生体验审美、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及技能的过程。音乐课堂结束这一环节设计应尤为慎重,不仅让学生伴着音乐而来,也让学生带走音乐。音乐教学的结束阶段既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又是一种新的音乐审美联想,是以整个教学过程为基础的,也就是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传统音乐教学,教师通常从概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学习情况等方式来结束教学——这样的结果是内容重复多余,缺少迁移,更没有情感的相互沟通与智慧的相互启迪。意犹未尽的结束是一堂成功音乐课的闪光点,也应成为每堂音乐课的追求。让学生伴着音乐来,带着音乐走,用五彩的旋律装扮孩子们的遐想空间,让音乐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三)总结得失,反思小结

优质的课是教学实践的提炼与最新教育理念的结合,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对以往教学的反思与再提高,需要反复实践与再反思。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運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落实音乐新常态,让课堂更精彩。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新常态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