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广西采风之行

2019-06-11李学娟

北方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音乐美学广西

【摘要】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2017年暑期组织部分师生赴广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学术实践交流、田野采风调研、音乐文化下乡三大板块。本文通过对实践活动大致行程和采风过程的记录与描述,力图呈现广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音乐文化特点和璀璨的少数民族风情,以及笔者经由此次采风活动所收获的知识、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广西;采风;音乐美学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活动目的和内容

应上海音乐学院党委的要求,由学工部统一部署“2017年‘理想与信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之一,研究生部组织部分师生赴广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主要有:

(一)学术实践交流

上音研究生与广西艺术学院、德国汉堡音乐与喜剧大学的师生进行学术实践交流,由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和音乐会三个板块组成。

(二)田野采风调研

通过采风、调研活动,收集民间音乐素材,采访民间艺人、群众,感受原生态文化面貌。

(三)音乐文化下乡

深入到当地人民群众中去开展“音乐文化下乡”活动,为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传播高雅音乐艺术添砖加瓦。

二、主要行程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组织的暑期广西社会实践团于2017年7月11日至20日赴广西凌云县、田林县、西林县、隆林县、百色市、南宁市对分布在这里的壮族、瑶族、苗族、汉族、彝族、仡佬族等民族的民间音乐特点进行了采风调研。

7月11日早上,实践团一行出发前往广西。在正午十二点的艳阳下,到达了虽然炎热却看起来天清气朗,天格外蓝云格外白的南宁吴圩机场,与广西艺术学院的戴伟老师汇合后就直接上了大巴车,奔赴此行的第一站——百色市凌云县。从车窗望出去,沿途公路两旁全是连绵起伏的青山,风景秀丽,因为下雨路旁不时会有从山上冲下来的泥块。经过6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在下午6点多到达目的地。凌云县因其典型的山地地形而成天然的避暑胜地,气候凉爽湿润。这里居住着壮、汉、瑶三个主体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5%左右。

12号上午8点在凌云县教体局开展采风交流演出活动。前半场由凌云县教体局组织本地的瑶族、壮族、汉族民歌手表演本地方言民歌,凌云县居住着壮族、汉族、瑶族三个世居主体民族,壮族是广西最大的一支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丰富多元,其中最重要的音乐曲调分支为巫调。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就产生于广西凌云县,主要以县府所在地——泗城镇为中心,是凌云县泗城镇壮族巫在进行巫术活动时演唱的曲调,曾在凌云县广为流传,也称巫论,壮语称“欢经”。泗城巫歌是以单人独立演唱为主,一般为女声独唱,用壮语坐着演唱。一般认为,“七十二巫调”由七十二首不同曲调的歌曲组成而得名。大家在此一饱耳福,欣赏到了壮族的巫调和瑶族的民歌。汉族作为凌云三大世居主体民族之一,也像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其他汉族聚居区没有的民族特色。大家有幸听到一位凌云的汉族男歌手,表演了《阳雀调》《哥妹调》等汉族民歌,演唱声情并茂,很是动听。

为了回报凌云县教体局对采风节目的辛苦组织,和当地民歌手的热情表演,采风交流活动的后半场由上音表演专业的研究生们献上一台精彩的演出。声歌系的卜亚甜、刘玲杉、周静媛同学为大家演唱了《和谐大家庭》《芦花》《幸福山歌》等歌曲,孙瑶琦同学表演了二胡独奏《良宵》,褚婉吟、谭雅丹、孙瑶琦三位同学表演了琵琶与中阮、二胡的三重奏《赛马》,褚婉吟与谭雅丹同学的琵琶和中阮二重奏《彝族舞曲》,他们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还有来自汉堡音乐与戏剧表演大学的学生James McFadden-Talbot表演了两首小提琴曲,获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喝彩。最后一个节目是三位声乐专业的同学共同演唱一首《龙船调》,在演唱当中与现场的演员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表演获得了大家的叫好称赞,并将演出气氛推向了高潮。

13号中午到达田林县,田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所辖的一个县,是广西土地面积第一大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革命老区,这里聚居着壮、汉、瑶、苗、彝、布依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70%以上,是典型的以壮族为主聚居的多民族县城。下午3点在县文化馆开始采风交流,文化馆的节目安排是以壮、瑶、汉三族为主,其中大部分是壮族山歌,包括壮族曲牌演奏与连唱、田林八桂、田林利周、田林定安等各部族山歌,还有田林盘瑶山歌、田林汉族山歌等。民歌手们都穿着各族的民族服饰表演,一位民歌手李爱莲演唱的田林利周壮族山歌十分动听,虽然听不懂壮语歌词,但却被其声情并茂的腔韵深深打动。演出完毕,纷纷和歌手们进行采访交流,专门询问了李爱莲所唱歌曲的歌词大意,之前百姓生活凄苦,缺吃少穿,后来在党的带领下生活越来越好,这首歌是歌颂共产党的。李爱莲说这是她根据利周固有的壮族山歌曲调,特意为这次节目编创的歌词。其他民族的歌曲也是如此,每位歌手都可以根据特定的节日,在已有曲调的基础上随机编词。上音表演专业的同学照例献上一台高水准的节目,有独唱、独奏,还有二重奏、三重奏、歌曲联唱等,并与这里民乐团的乐器手进行联合互动演出。

14号下午到达西林縣,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这里有壮、汉、苗、瑶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90%。15号上午前往西林县那老屯,观看当地的一种祭祀仪式唱娅王,“娅王”是整个壮族地区民间传说中的一位具有超凡能力和高度智慧,能将大众救出苦海的菩萨式的巾帼英雄。她既是人,又是神。关于娅王的传说,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唱娅王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神秘的巫文化现象。在句町民间,“娅”是壮语对老一辈女性的尊称,意为“奶”或“婆”。“王”具有“帝王”之意,“娅王”亦即“女王”。唱娅王是由娅王诵唱《娅王经》,一种很长的流传于民间的壮语口头诗歌,也有人认为是一首叙事长诗。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诗经包含着为人处世和无穷的生活哲理,具有极为深奥的文化内涵。唱娅王仪式开始之前由娅王打哈欠来请神附体,附体之后一切的活动和意志,都不再是之前那位村民,而是由唱娅王主宰。据说民间谁家有解不开的悬案,或者需要卜卦算命,都会请唱娅王以神体之躯来为村民解惑。每年农历三月三、七月十四、七月十七至廿一,分别是娅王诞辰、去世、复活的日子,西林县壮族群众都会举行“唱娅王”民间祭祀活动,此活动年代久远,民间非常重视。

下午实践团去那老乡那劳村的宫保府采风交流參观。宫保府是清云贵总督岑毓英受清皇朝封为太子太保,受旨赐建而得名。那劳乡那劳村是清光绪初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和清末两广总督、四川总督岑春煊的老家。这里有岑氏经明、清两代建起来的家宅、庙宇、纪念物等建筑群。建筑群保存完好,建筑风格极具广西当地的特色。在当天的节目安排中,除了壮、汉、瑶等民族的民歌手,身着华丽的民族服装表演当地的山歌外,大家还欣赏到了西林特有的壮戏、布越山歌、布依族山歌、蓝靛瑶山歌等。这里也有一支传统乐器组成的民乐团为歌手伴奏,实践团的成员在此见识了一些当地特有的乐器,令人感到十分新奇,不少同学向乐团的乐手请教当地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定音、音高之类。当地的民歌手表演结束之后,上音表演专业的研究生们为乡亲们奉上一台丰富的文艺节目,包括独唱、独奏、重奏、歌曲联唱等。

16号中午到达隆林县,位于百色市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东与田林县相连,南与西林县接壤,北与贵州省安龙县、册亨县毗邻。隆林各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境内海拔较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夏天并不十分炎热,湿润多雨。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主要有苗族、彝族、仡佬族、壮族、汉族五个民族。下午3点半大家步行到县文化馆广场参加采风演出。广场上竖着“八音坐唱”的牌子,当地的八音队已在排练。隆林各族自治县具有“广西特色文艺之乡(八音坐唱)”称号,“八音”是隆林壮族民间创作的一种吹、拉、弹奏的乐曲,演奏乐器主要有马骨胡、二胡、中胡、竹笛、三弦、金钹、小鼓、小锣八种乐器组成。但据实地考察,各个八音队的乐器并不完全按照这固定的八种乐器组成,而是在此基础上,加进或由当地特色的民族乐器替代。比如在这次采风中表演的八音队就加入了牛角胡、葫芦笛等乐器。“八音坐唱”乐曲的曲式结构较简单,周而复始地演奏,旋律优美、流畅、动听,极具鲜明的民族风格。目前该县民间有100多个八音队,常为乡村民户娶、嫁、贺新居等演奏助兴,还参与县内外展演活动。

在当天的采风演出中,隆林壮戏协会的八音队为我们带来了排演好的精彩节目,还负责为表演的壮族、苗族、彝族等各族民歌手伴奏。演出完毕,八音队向我们介绍了他们队里的特色民族乐器,歌手向我们介绍了各族民歌的分类以及各个民族的分支,如苗族又分为素苗、白苗、青水苗、侗山苗等族,为大家表演了《送太阳》等各族山歌,参加演出的各少数民族歌手民族服饰华丽,歌声也较之前其他县的民族歌手唱得更动听些。他们的民歌同样是曲调固定词不固定,可根据不同的场合需要编创新词。在上音表演专业的同学为当地乡亲表演节目的环节,由于节目的精彩纷呈,获得了在场观众的诚挚喜爱和高度称赞,使演出现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也让大家深深体会到了隆林人民的热情与好客。

每年农历6月24是彝族火把节,“火把节”其意就是燃着火把,围着篝火过节。每年这一天,彝族居民都身着民族盛装,共同欢度节日,节期3天。佳节前,各家都要准备好丰富的美品佳肴,供节日里享用和招待亲朋好友。节日期间活动白天主要有打磨秋、抹黑脸、赛马、斗牛、摔跤、踢毽子等。实践团去隆林的第二天正好赶上这里的火把节,于是大家兴高采烈地于17号上午8点参加在当地文化广场举办的彝族火把节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参加火把节交流活动的有各兄弟民族协会和台湾同胞会以及当地的民众,仪式盛大,演员全部身穿鲜艳的民族服饰,烟花礼炮的开幕仪式,庄严而隆重。

火把节的第一个节目就是由两位男性长者带领各族代表进行古老而传统的火把节点火仪式——取火种《火之祭》,之后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参演节目,很有代表性也很有趣,如乐器合奏《八音闹八音》、汉族民俗表演《说媒》、彝族民俗表演《打磨秋》、壮族八音坐唱《借鸡》、彝族民俗表演《抢姑娘》、苗族芦笙表演《天锅韵》等。晚上实践团成员们又去文化广场观看了火把节文艺联欢晚会,节目十分精彩,有群舞《红红火火》、彝族服饰展示《霓裳彝风》、仡佬族山歌《打秋歌》、舞蹈《阿西跳月》、壮族山歌《稻田泛黄妹心欢》、舞蹈《阿惹妞妞》、苗族山歌《魂云故里》等。联欢晚会结束后就是篝火晚会,还有隆重的篝火点火仪式,一共有三堆篝火,点燃后大家就围着篝火尽情地跳舞旋转,节日气氛浓郁,参与者情绪高涨。

18日早上离开令人难忘的隆林县前往百色市,实践团一行于午饭后参观了百色起义纪念馆,通往百色起义纪念碑广场的道路是314级台阶,每一级台阶的宽度是11米。自古以来民间的说法“三、六、九”是个吉祥的大数字,象征长长久久,这里寄寓着百色各族人民永远铭记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314取自我们数学中的3.14,寓意百色革命精神将世代流传。台阶的宽度11米代表着百色起义的时间:1929年12月11日,让台阶的宽度时刻提醒我们“11”这个永不能忘记,载入革命历史史册的日子。纪念馆一共有三层展厅,四千多名记录在册的烈士,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无名的烈士。听着讲解员讲述各位烈士的丰功伟绩,我们心头升腾起浓浓的敬仰,无数先烈们为了正义和革命的事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换来了今日的和平,应该永远地铭记他们,并以此勉励自己: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好好学习,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观完百色起义纪念馆,实践团一行又观摩了解放街(百色解放时红军进城走过的那条街)的粤东会馆,粤东会馆建于明朝末年,是广东、广西的商贾与贵州、云南等西部地区的商贾富豪经商议事的会馆茶楼。其建筑风格独具岭南特色,庙宇庑廊、庭院通道布局严谨,砖木雕刻、水墨壁画精美细致,整个建筑具有相当高超的艺术价值。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同志成功发动百色起义,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司令部设在粤东会馆,司令处所属的参谋处、经理处、副官处、军医处等就在粤东会馆办公。邓小平、张云逸的办公室和住室摆设十分俭朴,每人一张办公桌一张床铺,坐着床铺办公。他们的床铺也是由松木板和长条凳搭建而成,他们和其他指战员穿一样的衣服,盖一样的铺盖,吃一样的饭菜。新中国成立后,“右江革命文物馆”在会馆旧址上建立,大家不仅在此处领略了岭南古建筑风情,更瞻仰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良好风范,感受了当年革命岁月的如火激情。

18日晚到达南宁市,休整一晚后,19日早上参观南宁民族博物馆,也是广西民族博物馆,是以广西民族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和展示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主要任务,同时兼顾对广西周边省份各民族以及东南亚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资料收藏和宣传展示。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建国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较大的文化设施项目,整个馆区设有公共服务区、露天展示区、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业务与行政管理区、后勤服务区等五个功能区。常设的展厅如《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展陈列》《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等,专题展区如广西少数民族银饰展、多彩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广西少数民族织染秀精品展、锦簇花团话壮家——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壮锦精品展、外婆送我花背带——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背带展等,充分领略了斑斓多姿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也了解了广西周边省份各民族和东南亚各民族的文化历史,惊讶于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感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世界民族文化的绚烂美妙。

20日早上,南宁下起了大雨,仿佛在为我们送行,于是,实践团一行在雨中踏上了回上海的归程。一路之上,这趟广西之行的种种美好的记忆和奇妙的印象,都深深地留在了脑海里,久久回味,韵味悠长。

三、心得体会

这次暑期赴广西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使我领略到广西各个民族的音乐、舞蹈、文化、习俗,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获益良多。广西是多民族的聚居地,生活着壮、汉、苗、瑶、侗、彝、布依、仡佬等十几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舞蹈、文化、服饰、生活习俗,在上千年的文化傳承中,在各民族自治区成立50年以来对民族文化大力的保护与弘扬中,各个民族的音乐与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得以尽量完好的保存与承继。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庆活动,节日庆典期间,各族人民身穿靓丽的民族服饰,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就如同在广西亲历的彝族火把节一样。

当城市的钢筋水泥和快节奏的生活,快将我们的闲情逸致打磨殆尽时,生活在广西、全国乃至全球的少数民族同胞,却犹如将自己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在农闲、工作之余,换上漂亮的衣服,放开嘹亮的歌喉,展开优美的舞姿,尽情欢乐。他们对自己民族的节日庆典活动的重视程度,令人感到由衷地钦佩。他们对各自族中供奉神灵的祭祀仪式的神圣感和庄严感,如唱娅王祭祀仪式(姑且不论这种巫术形式,在科技高速发达大多信奉无神论的现代人眼中,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少,仅从文化方面的意义来说),大概是这种民族文化和仪式得以传承至今的一种原因吧。

我深深的感到广西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和音乐生活的多姿,以及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传承的虔诚。我不知道音乐对于他们是否是一种信仰,但至少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他们习惯的、喜爱的,并世代相传的。他们在音乐中生活着,音乐也滋养着他们的生活。对于科技信息等各方面都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世界,他们并没有置身事外,和我们一样是个现代人,但对于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优良传统,他们也很好的继承下来,并身体力行着,继续传承下去。这种对于音乐和舞蹈的热爱,对于传统的敬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各个民族中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如何做好传承与保护,如何将各个民族传统中的精华加以融合吸收与利用,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研究各少数民族音乐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情况,反观音乐美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在国内的发展也不过几十年,而西方音乐美学学科体系比国内建构得早,发展也更加成熟些,国内音乐美学学者对西方音乐美学的著作,一直都在进行不遗余力的译介,对国内音乐美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国内和国外的国情不同,文化环境不同,整体音乐学学科发展体系也有差异,在此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借鉴西方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是值得思索的。如何在借鉴西方音乐美学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弘扬中华各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音乐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己的国情,使各民族多种音乐形式、形态、以及生态的音乐在相异中交融,在交流中互补,使音乐美学在多种形式、多种意义、多种内涵、多种生态、多种意蕴下,开拓出更广阔的更具学术前景的学科发展体系,和更宽泛更具包容性的研究方式,是更加值得思索的问题。

作者简介:李学娟(1977-),女,上海音乐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在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职工(中级职称,相当于讲师),研究方向:音乐美学。

猜你喜欢

音乐美学广西
和我一起去广西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二)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感性的体悟 理性的传达
不可复制的贝多芬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