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学者步出象牙塔

2019-05-13龚丽文

北方文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媒体传统文化

龚丽文

摘要:文章将专家明星化定义为学者通过媒体面向大众传播专业知识从而获得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从传媒行业、专家学者、大众等三个角度阐述如何使专家明星化更好地承担起传播文化的功能。

关键词:专家明星化;传统文化;媒体

讨论专家明星化的取向是否真的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专家明星化、什么是学术明星。

《汉语大词典》将“明星”解释为有名的演员或运动员,费斯克将明星界定为“由于在银幕与其他媒介上的公开表演而出名,并且被视为各种文化群体之内与之间重要象征的个体”。“专家”一词指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全面的人;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的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

所以,我们可以将学术明星定义为在大众传媒上曝光率较高,获得较大范围公众关注的专家学者。专家明星化也就是指的学者通过媒体面向大众传播专业知识,从而获得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的过程。

纵观参与《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的专家学者,他们都来自国内知名高校,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存在即合理”,專家明星化的现象既然能出现在这个时代,就证明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专家明星化在西方早有先例。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罗素就接受媒体的邀请做通俗哲学演讲。《与哲学家们交谈》该节目邀请思想文化大家以简洁通俗的语言向公众讲解马尔库塞、海德格尔等等。直至今日,该节目推出的《思想家》一书,仍影响着西方民众。

在当今中国社会,大众文化庸俗、浅薄,娱乐化现象严重,歌星、影星的私生活,成了多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文化类节目的热播以及专家明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娱乐化的倾向。我国现在强调“文化自信”,如果连本国国民都不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那么又何来的文化自信。正是这种需求,传统文化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龚书铎先生认为“学术一方面需要提高,一方面也需要普及,学术如果不走向大众是很难的”。恰巧是这些“学术明星”承担起了学术普及的责任。他们依靠通俗化的讲解和其个人魅力,吸引更多的观众了解并关注传统文化。

我们必须承认专家明星化现象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首先,学术明星的出现给更多普通人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因为知识水平的差异和学习条件限制,更多人缺乏独立去阅读艰深晦涩的古典文献的能力,更不用说分析其中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学术明星通俗化的讲解便于大众对传统文化建立起一个认知框架,这有助于读者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且给读者提供了深入探究的基础。其次,学术明星的出现引起了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广泛关注,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如果没有这些专家的讲授,大部分人对于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及历史事件只有一个浅薄的概念甚至是完全没有了解。他们的讲述,引发了公众的求知欲,相关文学作品销量的增长也说明了这一点。依据阎崇年讲稿改编《正说清朝十二帝王》、于丹《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品三国》等书都取得了惊人的销售量。书店里与之相关的历史类、文化类书籍也销售火爆,包括学术界评价甚高的李亚平的《帝国政界往事》、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等再度受到读者青睐。

但专家明星化在中国作为一个兴起不久的现象,难免会存在一些弊病。如何使学术明星更好地承担起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第一,媒体要有从业道德以及对文化的尊重,严格把控节目质量,坚守正确的文化导向。文化类节目的热播,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走向台前。《百家讲坛》的爆红,带起了创办文化类节目狂潮,电视台盲目跟风导致节目质量良莠不齐,专家的水平更是参差不齐,甚至有的专家是“砖家”。此外,有的媒体为了博眼球不择手段,使得节目呈现出庸俗化、娱乐化的倾向。这些都是媒体行业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第二,专家传播传统文化、普及学术时,一定要遵守基本的学术规范和道德底线,警惕文化传播的低级趣味和专家商业化。正如龚书铎先生所说“学术普及也应该以扎实的研究功底为依托,不要把它当作与学术无关的事。被普及的东西本身如果完全没有价值也就没有了普及的必要”。学者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传播的文化、学术一定要是严谨的。我并不反对学者对问题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这种自己的见解可以跟观众、读者分享,但还是应该以学术界形成明确共识的观点为主,若存在争议最好也能加以说明,不求面面俱到,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学者在面对大众传播文化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将高深的知识通俗化、简单化。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通俗化不等于庸俗化更不等于媚俗化。学者可以运用民众喜欢的方式进行文化推广,像易中天那样用时髦的语言讲解也未尝不可,但是学者绝对不能背弃自己的学术道德,没有依据地胡说八道制造低级趣味取悦部分观众。对于专家学者而言,更需要有清醒的头脑,专家明星化不仅给学者带来了名气、影响力,也给学者带来了商业价值。仅仅是专家明星化对于文化传播是利大于弊的。但如果专家商业化,那么对于文化传播无疑弊大于利了。商业化的专家汲汲于名利,忙于签售、走穴,忽略了本职工作,甚至为了金钱地位误导大众,这都是绝对不可取的。专家学者如果因为文化普及而影响到了学术研究无疑是喧宾夺主了。

第三,作为观众和读者,需要有求知、求真的精神。在关注专家学者的讲解,了解他们的观点的同时,观众要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拓展知识,而不是盲目崇拜学者。许多“教授粉丝”——乙醚”(易中天的拥戴者)、“鱼丸”(于丹的拥戴者)的出现使得学者文化传播的性质产生改变,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像追逐演艺明星那样去追专家学者,则是一个更大的错误。我们需要认识到演艺明星和学术明星尽管有相似点,但是学者和一般的明星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学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他们不需要这种打扰,安静的环境更有利于开展学术研究。此外,观众也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这样才能助推文化的传播,以及反作用于专家探究文化的深度。

当然,社会需要专家学者进行文化的普及,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学者都必须参与到普及工作中来。只要有一部分学者愿意为此而付出精力和努力,就足以承担起文化的推广。

总而言之,我认为专家明星化对于传播和推广传统文化而言,是利大于弊的。尽管,专家明星化仍存在很多争议,依然有一些弊病。但毕竟专家明星化现象是一个伴随传媒行业发展而产生的新生产物,存在一些弊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相信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的文化水平、审美趣味的日益提高等种种有利因素,专家明星化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的积极意义在未来会更加得到凸显。

参考文献:

[1]王倩.学术普及,学术的策二类姿态?[J].中国图书评论,2005(12):9-14.

[2]杨雪梅.越来越多的教授在媒体露面,越来越多的讲坛在造就“明星”学者为什么这样红?[N].人民日报,2006-12-26(11).

[3]张俊.文坛风景“学术明星”作用[N].中国文化日报,2007-3-6(6).

[4]吴学安.“学者明星化”与“娱乐至死”[J].杂文选刊,2007.

猜你喜欢

媒体传统文化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