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魏晋南北朝咏物诗对杜甫咏物诗的影响

2019-05-13宋维梅

北方文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咏物诗杜甫

宋维梅

摘要:中国的古诗歌发展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许多咏物的佳句流传,之后咏物诗大量出现,发展时期就是魏晋南北朝。自此咏物诗逐渐成为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一个题材和形式。但说到咏物诗,属杜甫的诗最集中,大约有五十多首咏物诗。所咏飞禽走兽众多,树木花草种类繁多,更包括众多自然现象事物。可以說,在杜甫的咏物诗中几乎没有什么是不能拿来写的。这引起后世很多学者的大量研究,本文就魏晋南北朝咏物诗的特点出发,探讨魏晋南北朝咏物诗对杜甫咏物诗的影响,最终认为杜甫咏物诗在继承魏晋南北朝咏物诗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开拓创新。

关键词:咏物诗;魏晋南北朝;杜甫

一、魏晋南北朝咏物诗的特点

(一)咏物对象的特点

咏物诗是我国古诗歌创作的一大题材,魏晋南北朝是咏物诗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时期,这个时期的咏物诗主要围绕寄托哀思、抒发情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咏物对象基本上大多以自然景象为主,其中最集中的表现就是飞鸟和马的题材非常之多。咏物的对象除了大量出现的飞鸟和马,其次就是一些自然现象等,比如雨雪风月等一些自然风物。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等等都是以飞鸟来描写的。“候骑指楼兰,长城逈路难”“穷秋边马肥,向塞甚思归”是以马来描写的。还有以风雪描写比较多的“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等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咏物诗正是利用了这些常见的、容易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事物来寄托作者内心的情感,读者也更容易感同身受。

(二)表达内涵的特点

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因素,导致这个时期的咏物诗大都表达了诗人自身高尚的情操,个人情感的寄托。比如鲍照的《山行见孤桐》“桐生从石里,根孤地寒阴。上倚崩岸势,下带洞阿深。”这首诗里,孤桐象征着出身寒微一生都郁郁不得志的诗人自己。再比如吴均的《行路难》“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昔时抽心耀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此诗也是同样围绕桐来描写,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但这个时期的咏物诗所寄托的情感,大都关乎作者本身自己的个人情感较多,女子细腻的情感、个人思乡的情感、还有怀才不遇的官场抱负不得施展等等。这些个人情感相较国家民生而言,相对格局较小,更多的为个人思想情感,而少了一些国家社会等大格局的志向。

(三)艺术形式的特点

在艺术形式上,这个时期的咏物诗,基本上都是感物起兴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触动了作者内心的某种情感,有感而发,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是咏物诗中最主要的艺术形式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咏物诗,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或者说两个极端,一方面就是咏物诗的咏物对象,粗略描写,不够细致入微,只是简单通过引出这个事物,重点是后面所抒发的情感。还有一方面就是对事物极尽描写,细腻详细,精妙绝伦,但是却忽略了情感的寄托,整个咏物诗大篇幅都在描写事物,反而表达出来的情感太单薄。这两个极端可以说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咏物诗的一大特点。不能够情境交融,过渡自然,蕴涵深刻。本末倒置,没有主次和层次感。

二、杜甫咏物诗对魏晋南北朝咏物诗的发展

事物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历史走向,咏物诗兴起和发展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是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所决定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第二个动荡时期,随着社会变迁,学术思潮以及文学的审美追求的改变,也带来了诗歌的全新变化。这其中咏物诗成为一个重要的题材,通过借物抒情以物明志来抒发作者心中对当下时局动荡的不满和心中悲凉的情怀。通过描写自然风物的一些细节来表述自己心中的高远志向。而从魏晋开始,统治者也开始参与到文学创作当中来,这种风气导致了一系列咏物诗的发展。杜甫的咏物诗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继承,更是对咏物诗更多方面的发展和延伸。到了唐代,无论是在咏物对象的丰富和延伸、在题材上的开拓,还是在托物寓意上都达到了巅峰。

(一)咏物对象的丰富与延伸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咏物诗的对象主要是以飞鸟、马和雨雪为主,而到了杜甫时期的咏物诗,咏物的对象丰富延伸到了众多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杜甫的百余首咏物诗中,咏物的对象除了飞鸟、马和风雪,还涉及天象、江河、草木、鱼虫、禽兽、甚至器皿杜甫都有写过。其中以咏马最多。尤其国破家散的凄凉景象,一切事物在杜甫眼里都变得那么触动心弦,惹人悲伤。比如杜甫眼中的月,就赋予了思念思乡的情感寄托。杜甫写雨的咏物也十分众多,大雨、小雨、细雨、微雨、春雨、夏雨、夜雨、太阳雨、静态的雨、动态的雨等等,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雨构成了诗人心境的变化不定、朦胧曲折。在杜甫的笔下,世间的一切好像都有生灵,都被赋予了诗人心中不一样的情感。如《江月》:“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由月亮想象出一位女子绣字,展现对月亮不一样的情怀。《庭草》:“旧低收叶举,新掩卷牙重。”通过掌握所咏之物的特征,用恰当精确的语言描述了特定的时间、地点、物态和物性,突出物象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写出整体之声韵。

《秋雨叹》三首,是杜甫困守长安时期所作,第一首表现诗人坎坷处境,老大无成,通过对雨中百草和决明的关爱表现出来。第二首,秋雨纷纷,因雨伤稼,“农夫田父无消息”,表现出哀农伤民的悯世心肠。第三首雁本高飞之物,以雨多翅湿而难于高飞,亦兴物自况。可见诗人物我一体的博大爱心。

在这之前咏物诗更多是对咏物对象的理性概括和伦理的譬喻,重情少写物。到杜甫这个时期,将物的描写一动一静都写得十分形象到位,惹人遐想。笔下的每一种物都极尽描述,十分生动。深刻的刻画物的同时,把自己的情感加以结合反映,使咏物对象更加具有生态情怀,而且在刻画物态上更加神情、灵动。这种生态情怀是生命之泉的自然倾泻,或者说是潜意识的自然流露。

(二)咏物思想的发展

咏物诗都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但是所言之“志”也有所差别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言的大都是艳情的世俗旧念。比如沈约的《咏雪应令诗》“思鸟聚寒芦,苍云轸暮色。夜雪合且离,晓风惊复息,婢娟入绮窗,徘徊鹜情极。弱挂不胜枝,轻飞屡低翼。玉山聊可望,瑶池岂难即。”这首咏物诗依然是以飞鸟为描写对象,描述了诗歌描写了雪天昏暗中,鸟儿们的栖息状态。通过一系列细腻逼真的景象描写来反应作者内心中喜悦愉悦的心情,没有表现更深刻的情感寄托。还有一些诗歌侧重描写物的神态景色,而少情感依托,缺少神韵。如刘绘的《咏博山香炉》“参差郁佳丽,含沓纷可怜。蔽亏千种树,出没万重山。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下刻蟠龙势,矫首半衔莲。旁为伊水丽,芝盖出岩间。复有汉游女,拾羽弄余妍。荣色和杂揉,纏绣更相鲜。瘸瘸或腾倚,林薄杳芊眠。掩华终不发,含熏未肯然。风生玉阶树,露湛曲池莲。寒虫悲夜室,秋云没晓天。”这首诗虽然也是咏物诗,但是是典型的以描写物为主,极尽生动描写和刻画了香炉山水和人物的形态,过分的强调了写物,却忽略了情感的融入和寄托。这些都是之前咏物诗中所言的“志”,多细腻情感旖旎风情,少人物意志和政治深度。

咏物诗发展到杜甫这里,所言之“志”已有所不同,杜甫笔下所寄托的志更多的是哀思和博大的国家民生思想,具有很强烈的社会意识。依然以杜甫的《孤雁》為例,在描写孤雁这个客观物象的同时,杜甫更多的表现的是悲凉的国破山河的情境还有自己连同广大百姓无尽哀叹的心境。表现出来的情感更多的是儒家思想,置身在国家和民生之间,更多的是对百姓和家国的无限情感寄托。《瘦马》中憔悴的“见人惨澹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被放弃的瘦马,正是诗人仕途受挫后,郁闷凄凉的心情的折射。《花鸭》在“黑白分明,独立缓行”中,更多的暗示群小林立的社会中如何保全自己的政治哲理。《严郑公宅同咏竹》中,“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诗人在赞美竹的清香后,对爱惜人才的感慨。杜甫的咏物诗不仅描写物之特性,赋予情境,在物我交融的意境中,寄寓诗人抒发的情感内涵,使咏物与社会生活、诗人的思想感情联系成一个整体,这就是钱泳在《履园谭诗》中说的“咏物诗最难工,须在不即不离之间。”

(三)比兴手法的发展

所谓比兴手法,即是兴寄和寄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咏物诗大都是“重形轻神”,发展到杜甫时期的咏物诗,已经基本上可以“形神兼备”了。之前的咏物诗,大都通过某一物象的极尽描写再来延伸到对情感的寄托,比如如谢的《咏竹》“窗前一丛竹,青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疏已密,风来起复垂。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但恨从风箨,根株长别离。”这手诗歌虽然描写的对象是竹子,但是只是单单的写竹子的体态相貌,完全没有诗人自己的情感寄托,这就是后人批评的所谓“形似之言”。它采用的是先咏物后抒情的结构,而不是将情托于物,寓于景,是典型的宫廷诗结构。除此之外,也有诸如此类的宫体诗,如《芳树》“绿树始摇芳,芳生非一叶。一叶度春风,芳华自相接。杂色乱参差,众花纷重叠。重叠不可思,思此谁能惬?”这首诗也是一首典型的宫体诗,仅仅是对物的极尽描写,其中的感情却淡如冷水。

但杜甫的咏物诗都是情大于景,或者情景完美结合,每一首咏物诗都是赋予了作者极其深刻的情感依托。如《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天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暗讽花卿在成都礼乐,诗人对此感到忧虑。《杜鹃行》:“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比喻君王失位后的痛楚、凄凉之声回荡。

咏物诗是物和情感交融的产物,直接表达,或是间接表达,都是物中有情,情中有物。情物交融才能表现意境。咏物诗到了杜甫,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结语

魏晋南北朝的咏物诗基本围绕着托物言志、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对高洁情怀的自述与追求、遣兴娱乐的主题写作。杜甫的咏物诗继承了魏晋时期的风物描写,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描写对象的拓展、形式上的创新和内涵上的丰富,这一时期的咏物诗到达巅峰时期。杜甫咏物诗对魏晋南北朝咏物诗的发展可谓是全方位、多元化的,无论是形式还是情感,都加入了自身的特点和创新,让咏物诗更加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杜甫是咏物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人。

参考文献:

[1]陈坚.中国咏物诗选[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2]逯钦立辑校.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刘明华.杜甫研究论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魏晋南北朝咏物诗杜甫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探究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