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颈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

2019-05-13张文佳赵振燕王彬成宋光远张倩牛冠男周政裴汉军王建德肖明虎杨跃进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主动脉瓣瓣膜入路

张文佳,赵振燕,王彬成,宋光远,张倩,牛冠男,周政,裴汉军,王建德,肖明虎,杨跃进,吴永健

对于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患者,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心外科开放性手术进行主动脉瓣置入。此类患者中老年人居多,经常合并多种其他疾病,开放式手术风险非常高,部分患者难以耐受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已经成为这些开放手术高危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1]。经股动脉是目前TAVI 的常规手术入路[2-3]。但约20%老年患者经常合并外周动脉疾病而不能行经股动脉入路TAVI,包括血管严重钙化迂曲、腹主动脉瘤、既往主动脉及髂股动脉术后等[4-5]。由于接受手术的患者多为老年人,血管条件比较差,而TAVI 输送鞘管为18F 左右,对外周血管条件要求比较高,所以TAVI 的入路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手术的成败。其他的入路包括:经心尖部、经锁骨下动脉、经主动脉弓、经颈动脉。由于颈动脉的解剖特点以及钙化严重迂曲发生率较低,经颈动脉入路行TAVI 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选择,但国内尚少见相关应用报道。本文通过对阜外医院10 例经颈动脉入路行TAVI 的患者,观察评价其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7 年9 月至 2018 年12 月期间在阜外医院接受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的患者142 例,共计10 例(7.05%)患者接受经颈动脉入路方式TAVI,120 例(84.51%)患者采用股动脉入路TAVI,其他入路方式12 例(8.45%)。10 例患者均接受利尿剂、补钾、改善心肌重构、抗血小板聚集以及他汀类调脂药物等常规治疗。

术前评估:首先经内外科医师共同讨论患者病情后,一致认定患者外科手术风险过高,评估后需行经皮介入主动脉瓣置入术[6]。行主动脉弓及胸腹部主动脉三维重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评估外周血管入路,因股动脉严重狭窄、迂曲、钙化需要换用颈动脉入路。行颈动脉彩色超声评估颈动脉入路情况:是否存在狭窄、斑块及钙化,颈动脉窦位置高低等。超声心动图明确患者主动脉瓣瓣膜形态,结合主动脉根部CT 评估需要置入的人工心脏瓣膜大小。血常规、生化化验等明确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肝、肾功能等基础生理功能状况。

术中操作:所有操作均在杂交手术室完成,手术团队包括心内科介入医师、外科手术医师、麻醉师、超声专家以及影像学评估分析师。手术采用全身麻醉联合气管插管,或者局部麻醉镇静联合喉罩辅助通气,由麻醉科医师依据患者情况决定。患者全身麻醉后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股静脉、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深静脉管路,用于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液体入路;植入临时起搏器,用于瓣膜释放时快速起搏,同时可以为围手术期可能发生的心律失常做保障。股动脉置入5 F 带弯猪尾导管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瓣膜释放时辅助定位。

颈动脉TAVI 手术主入路:术前行颈动脉超声及全主动脉CT 明确手术入路情况,存在股动脉入路禁忌症而选择采用颈动脉入路。依据所需要置入的瓣膜大小判定颈动脉入路是否可行,选择哪一侧颈动脉作为手术主入路;原则上颈动脉入路管径应≥6 mm。优先选择右侧颈动脉入路手术,因其走向更直对升主动脉,适合操作;如右侧管径不足以放置导引鞘时,可行左侧颈动脉入路。采用外科局部切开暴露颈动脉,局部电凝止血,备用止血线分别置于穿刺口远近端,暴露颈动脉后直视下穿刺置入5F 动脉鞘管,并进一步升级置换为10F 动脉鞘。5F 猪尾导管在下肢导丝引领下送至主动脉底部,更换为直头超滑导丝。在AL-1 造影导管支持下,采用临时快速起搏状态120~180 次/min,直头超滑导丝携AL-1 造影导管跨过主动脉瓣,置换为硬钢丝,经硬导丝置换为16F手术入路鞘管。经颈动脉置入Venus-A人工心脏瓣膜,并于快速起搏时在X 线指导下释放。术后由经胸或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瓣膜定位、功能以及瓣周漏情况。术后撤出入路鞘管,5.0 手术缝合线连续缝合内膜及动脉壁。常规局部放置引流管,逐步缝合切口。术中使用肝素100 U/kg 抗凝。

观察围术期有无严重并发症,包括死亡、大血管损伤、穿刺部位出血、脑血管事件、围术期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主动脉瓣反流、急性肾损伤等。术后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

2 结果

10 例患者均采用右侧颈动脉切开入路,3 例采用全身麻醉,7 例采用局部麻醉。其中9 例患者在置入瓣膜前予以球囊预扩张,2 例患者在置入后予以后扩张。所有患者术后即刻超声均无瓣膜反流,无瓣膜移位,无瓣中瓣。10 例患者均成功经颈动脉入路置入人工心脏瓣膜,术中、术后无明显大血管损伤、恶性心律失常、穿刺部位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表1)。1 例患者术后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静脉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后转复为窦性心律;1 例出现Ⅰ度房室阻滞,但无明显不适症状。考虑两例患者情况均与患者手术入路不相关。1 月后随访10 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超声心动图提示血流动力学改善(表2)。

表1 10 例患者基线资料

表2 10 例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3 讨论

TAVI 已广泛用于治疗外科手术高危的严重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对于外科手术高危患者,TAVI 能显著降低1 年期的死亡率[4]。股动脉是常规的TAVI入路,但需要TAVI 的患者外周血管发病率高,往往合并髂股动脉严重迂曲、钙化等情况,因此约有20%~30%患者不能经股动脉入路手术[7-8]。经心尖部、锁骨下动脉及升主动脉等不同入路方式相继出现,每种入路均有自己的优缺点[8-10]。心尖入路需要进行胸部切开及建立左心室通道,对于严重左心功能障碍及慢性肺病患者不适用[9];并且可能出现出血、室壁瘤、室壁运动异常等风险。主动脉入路需要全身麻醉和胸骨上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桥血管会增加手术风险,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和主动脉磁化患者也不适用[10]。锁骨下动脉入路也受桥血管及主动脉钙化限制[11]。

2010 年,Modine 等[12]报道了第一例经颈动脉入路的TAVI,但出现了颈动脉及升主动脉的夹层,并导致了短暂性偏瘫。后来,Modine 等[13]又开展12 例经颈动脉入路的自膨胀瓣膜置入,无入路相关的血管并发症出现。近来,Azmoun 等[14]在局麻下进行了19 例经颈动脉入路的TAVI,包括自膨胀或球囊扩张瓣膜,无脑血管及颈动脉相关并发症,再次验证了颈动脉入路的安全性。

综上,TAVI 已成为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围术期可见多种并发症[15]。虽然颈动脉入路和股动脉同属外周血管入路,但由于颈动脉走形相对平直,严重迂曲发生率低,易于导管通过,而股动脉存在严重钙化、狭窄、迂曲不能通过等情况较多;而经心尖、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等入路存在相对较高的手术风险及操作难度,因此经颈动脉入路行TAVI 可以做为首选的备用入路,也可能在将来成为主要手术入路。颈动脉入路亦有潜在的血管并发症,如颈动脉窦反射、术后颈动脉狭窄、局部血肿形成、脑卒中等风险,早期操作时要多加注意,如颈动脉暴露穿刺时要尽量靠近近心端,远离颈动脉窦,尽量避免对斑块部位穿刺,穿刺时避免透过颈动脉后壁或损伤后壁内膜,缝合要观察局部是否存在渗血再行关闭手术切口。TAVI瓣膜置入系统入路鞘管需要16F 或更大,颈总动脉平均直径约5.5~7.5 mm,正常颈动脉大部分符合这一标准。颈动脉分叉部位常见斑块或狭窄,我们采用的颈动脉入路位置更低,在颈动脉的直段,斑块及狭窄的发生率低,适合穿刺;远端颈动脉分叉或颈内动脉存在斑块或狭窄时,不影响近端手术入路进行。行TAVI 患者往往年龄偏大,合并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颅内血管狭窄等,手术中要尽量保持血压平稳,避免术中术后低灌注状态,造成脑梗死或全脑缺血症状,如谵妄、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症状等。当颈动脉存在斑块并中重度狭窄,或颈动脉近段严重迂曲时,应考虑其他手术入路可行性。

本文10 例患者经颈动脉入路行主动脉瓣置入术均获成功,随访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血流动力学改善,临床症状好转,说明颈动脉路径行TAVI是可行的。术中未出现颈动脉及主动脉血管夹层、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未出现新发脑血管事件。1例患者术后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予以药物转复为窦性心律后,随访未再出现心房颤动。1 例患者术后出现新发的Ⅰ度房室阻滞,进一步心电监测未发现其他恶性心律失常,未做处理。但本文仅观察总结10 例患者,存在很大局限性,颈动脉入路行TAVI 的安全性、可行性仍需要足够样本量的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主动脉瓣瓣膜入路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对比分析二叶式主动脉瓣与退行性三叶式主动脉瓣的超声及临床特点
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再次手术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12例二叶式主动脉瓣超声心动图的回顾性分析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超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