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不可缺失的基石

2019-04-29宋利芬

文理导航 2019年14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有效策略

宋利芬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的合格学生,需要学校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德育具有许多优势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好家庭德育需要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言传身教作用,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开展教育,并做到家校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提高德育效果。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德育;有效策略

一、家庭德育在儿童德育中的作用

一是家庭德育拥有更强的针对性。我们常说:知子莫如父母,家长最了解孩子的禀赋和品行,所以开展家庭德育可以做到更有针对性。例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品行方面的不足展开专门的矫正,也可以对孩子品行之中的闪光点予以鼓励,从而使孩子德育的养成更为迅速。每一位家长都比教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相对于学校的德育教育,家庭德育也更具精准化效果。

二是家庭德育拥有充足的时间。由于儿童年龄小、交往范围小,更多时间是与父母在一起,家长拥有更多的时间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使孩子进行耳濡目染,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能够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德育教育。这正是学校德育教育不具备的条件,毕竟学校德育课时有限,无法更加深入地开展。

三是家庭德育拥有灵活的手段。德育与其他科目教育最大的不同是,它不是一套客观的知识体系,更需要在孩子的心灵上发挥作用。相对来说,在学校开展德育,往往采用程式化的教学方式,不易实施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无法实现灵活的手段,而家庭德育在这方面更具有优势。

二、开展儿童家庭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素质,发挥言传身教作用

要想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德育的后备阵地,学校和教师就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德育能力,并重视发挥家长的言传身教作用,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是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把“分数”作为孩子培养成败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家庭对孩子德育的教育,家长对孩子成才的观念出现了偏差。家庭是孩子思想品德成长的摇篮,这就要求家长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树立正确、全面的成才理念,使家庭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是提升家长自身的素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自身素质与修养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开展好对孩子的家庭德育教育,首先需要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与修养。例如,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善良的父母,能够培养出真诚的孩子;豁达开朗的家长,能够培养出乐观向上的孩子;积极进取有作为的家长,能使孩子勇于开拓创新;乐于交往情绪稳定的父母,能使孩子愿意与人合作。

三是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对于每个父母来说,开展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要求每个家长在提升自身素质与修养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发挥言传身教的德育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父母必须先做到,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时时处处为孩子作出表率和榜样,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二)多种措施,开展家庭德育教育

要发挥好家庭教育在孩子德育中的基础作用,就需要教师帮助家长充分利用家庭的多种教育资源,开展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活动,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德育效果,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是运用良好家风、家训教育孩子。良好的家风、家训是对孩子进行家庭德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在我国一向有重视家风、家训的传统,因此,我们学校每个学期初布置的德育工作都关于如何引导培养孩子的良好思想品德,每周的学做家务为此做好了准备。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家长建立自己良好的家风家训。例如,“百善孝为先”是许多家庭的家训,父母应利用这条家训对孩子开展“孝心、爱心、感恩之心”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与感恩之心,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并有利于孩子养成以孝为本、孝心做人的品德;再如,家庭养成助人为乐的风气,孩子就能通过家长助人为乐的举动,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并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家长对自己的长辈表现出的孝顺行为,能引导孩子自觉践行孝亲美德。

二是营造健康和谐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要提高家庭德育效果,需要家长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这样既有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养成,又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例如,如果父母在家庭中经常吵架打闹,会使孩子经常处于提心吊胆的环境中,极易使孩子出现不良情绪、不良心理、不良行为。而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的家庭氛围,能有效减少孩子的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使孩子在心理和情感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三)家校融合,形成儿童德育合力

要想发挥好家庭教育在儿童德育中的作用,需要家校融合形成对儿童的德育合力,提高儿童德育教育效果。

一是改进家长会的形式与内容。家长会是班主任和家庭开展合力共育的重要联系方式,但在目前多数班级的家长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家长会的次数太少,每学期只有一两次,家长会的内容固定不变,主要是“评优贬差”,造成了家长“重智轻德”的思想,对家长开展孩子德育教育指导性和针对性不强,家长会的形式比较单调,基本上是班主任讲家长听。要发挥好家长会的德育作用,需要教师把家长当作合作伙伴,适当增加家长会的次数,灵活安排家长会的时间,选择鲜活且有针对性的主题来丰富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避免班主任一人唱“独角戏”,通过广泛的交流提高家长德育能力。例如,通过让孩子读国学经典进行德育教育,班主任可在学期初以“读经典好书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家长动员会,期中召开一次“读书问题探讨交流家长会”,让家长介绍在指导孩子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找到解决方法,期末再召开一次以读书经验交流为主题的家长会,通过相互学习提升家长指导孩子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德育能力。

二是加强学校家长委员会建设。家长委员会是开展家校共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加强学校与班级家长委员会建设,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育与管理。首先要健全家委会组织,由学校领导和各班级的骨干家委会成员组成家委会,重点研究根据儿童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德育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班级中也要选举若干家长代表组成班级家委会或家长小组,与班主任共同做好孩子的德育工作。学校和班级应充分利用家委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代表进入课堂,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补充和辅助,或通过家委会的组织活动开展德育教育。家长委员会可有创意地参与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参与学校组织的每月的大型活动、在校运动会上增加亲子游戏项目、在学校艺术节中让孩子与家长同唱共舞、在读书节中开展同读共享活动等。

三是构建家校德育互联网平台。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大力发展,学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家校德育互联网平台,为家校的沟通与合作增添新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教师博客等,使家校合作共育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增强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结束语

总之,立德树人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人際交往日益密切的当下,个人的品德修养受到社会、集体的高度关注,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注重发挥好家庭教育对孩子品德养成教育的后备阵地作用,学校和教师要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素质修养与德育能力,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开展内容丰富的家庭德育教育,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形成德育合力,以此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劳秋兰.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33):78

[2]郑长喜.“无盲点”德育管理模式下特殊家庭学生不良心理特征及成因浅析[J].学周刊,2018(33):169-170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有效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