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2019-04-29李云

文理导航 2019年14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李云

【摘 要】伴随我国这些年不断深化落实教育改革一系列举措,素质教育成效已然呈现。当然,促进我国素质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或方法非常多,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考验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考验的更是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毕竟初中物理实验既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又有明显的理科型学科特点。为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然后对当前我国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现状进行说明,最后结合实际经验提出相关的实施策略,以期为一线物理教师带来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实践;研究

初中物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特别是实验操作部分更考验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如果日常生活中缺乏这方面的实际经验,那么就无法有效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但一个人往往势单力薄,需要组成小组利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特别是这些年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使得一线教师们不得不深入研究各种教学方法。所以,进一步研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对当前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等综合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何为“小组合作学习”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其实从名称就能理解。首先,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个小组;其次,小组内的各成员之间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将教师分配的任务共同完成;最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共同提高。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需要教师根据一定方式将学生分组,并让组内各成员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将问题解决,从而实现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但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首先要注意学生分组要合理,其次合作与交流要充分,最后评价要科学。

二、当前我国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现状

(一)合作交流不够全面和深入

首先,交流的机会更偏向于优等生。优等生的各方面资质相对比较优越,但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时,如果一味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偏向于优等生,而后进生所获机会不多,那么不仅会造成教育不公平现象,而且极易加剧两极分化现象,即优等生变得更加优秀,而后进生变得更落后。另外,这种近乎“偏袒”的教学现状,还会影响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

其次,教师提供的问题或任务让合作流于形式。根据上面所讲,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就导致了优等生接触深层次教学内容的更少,而后进生只能原地踏步。如果教师的问题不体现出层次性,那么就会导致合作流于形式。这样一来,表面看上去每个学生都在合作与交流,制造出了气氛活跃的“假象”,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自己存在的疑惑问题,并没有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得到解决。

(二)学校软硬条件不足

首先,学校实验操作仪器数量有限。受大班额的影响,学校无法提供更多的实验仪器供学生操作。假如某校八年级有四个班,每个班计划50人,学校共60套实验仪器。根据这一计划,每个班上的学生都有机会亲自尝试操作。但实际上每个班在座75人,那么很明显实验仪器不足以让每个学生实践操作,必定会有一部分学生无法操作。大班额现象存在于很多学校,这是导致班级人均实验操作仪器数量不足的主要因素。

其次,教师教育观念和水平有限。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价值应试教育的阴霾尚未散去,使得当前仍有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要求。一些教师不仅忽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教学中的作用,而且忽视学生实验实践操作,直接利用多媒体播放PPT、视频等代替。即使安排实验演示,也仅仅停留在教师一人在讲台上演示实验这一层面,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并未真正有效落实。另外,还有的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尚不足,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后,完全放手让学生操作,期间不仅缺乏及时、正确的指导,也不见科学的总结和评价。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问题或任务分层,确保全员参与

学生之所以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主要是因为教师的问题或任务没有分层,即没有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需要的原则设计问题或任务。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或分配任务时,应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不同需求提出“弹性问题”,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当然,教师的不合理分层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所以,还需要教师在分组之前先将学生根据科学的标准合理分层,而科学的分层标准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智力、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多方面。

例如,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讲“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可以先让每个组的学生仔细观察天平的每个构件及相应配件,然后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項,最后提出有层次的问题或任务,如“称量出质量为25克物体的具体操作步骤是怎样的?”“若果砝码和物体的位置放反了,即没有遵守‘左物右码的原则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二)实施多样化教学,让学生更灵活的合作与交流

为了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收获更好的效果,教师应该试试多样化教学,将两种或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综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拥有更灵活的合作与交流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尤其优点之处,但必定存在弱点,需要综合利用其他教学方法实现中和或弥补。这样一来,不仅学生会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产生和解决更多的问题,而且也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更强烈的欲望,继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一味的让学生合作交流而缺少适当的指导,那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也非常有限。这时候,教师应该将之转化为“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讲台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从教师的演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且会形成一定的启发,引导学生不断去探寻。

(三)分层评价,确保各层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取得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尽管是多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相互合作与交流,但这依然是一个学习过程,而完整的学习过程就离不开评价。考虑到每个小组的情况不同,且每个小组内的每个成员的特点都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该分层进行,而不应该利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建议,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首先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善于发现他们探索问题方式存在的漏洞,然后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评价,从而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被评价,继而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取得进步。例如,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这个实验时,可以对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分别进行评价,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样才能让他们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学习并不是教师教、学生学单向而生硬的过程,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进而在此过程中不断构建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还要积极探索新的方法,以不断将其完善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处于学习当中,并且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做到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生活出发,如此才能更灵活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据此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卢飞.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组织形式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35)

[2]孙传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4.12(05):1209-1231

[3]刘林学.合作愉快,探究成长--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4(9):99

[4]李磊.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大放异彩[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05):116

[5]周强,许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9(13):158-159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作文评改“五步曲”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