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七十年关于山西《八大套》研究综述

2019-04-26李岩炜

艺术评鉴 2019年4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

李岩炜

摘要:自1947年亚欣采集五台鼓房音乐起有关山西《八大套》的研究至今已逾七十年,研究成果主要围绕其历史、套曲结构、乐器、乐种间比较等方面展开。本文通过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对已搜集到的文献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与归纳,对研究前景提出了笔者的看法与观点。

关键词:《八大套》   研究历史   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4-0026-02

山西《八大套》,学界普遍认同其所指流行于山西省五台、定襄、忻州一带的八首大型器乐合奏套曲,视其为整体作为乐种或将其视为器乐曲的研究已有诸多论述。笔者通过中国知网、超星电子图书馆、读秀期刊网等途径对有关《八大套》的研究资料进行检索收集到相关著作5本、学术论文18篇、新闻报道2篇、学位论文2篇。纵观其研究历史可分为萌芽、发展、成熟等三个阶段,本文拟采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对已搜集到的文献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与归纳。

一、山西《八大套》研究之历史

(一)萌芽阶段(1947年-1979年)

通过文献整理发现,有关《八大套》的研究成果最早见于1955年铅印出版、中国音乐家协会成都分会编的《寺院音乐》,该书将杜万层山演奏的“八大套”曲谱冠为“五台鼓坊音乐”,根据书中记载,“八大套”的采集与整理工作起于1947年9月,亚欣在五台东冶采访了鼓坊老艺人杜万层山,亚欣将“八大套视为五台山青庙系统的器乐曲”①,尽管这一观点有诸多争议,但书中收录的曲谱资料是弥足珍贵的。山西群众艺术馆编《山西民间器乐曲选1(八大套)》②于1958年10月出版,这是目前可见最早专门介绍《八大套》的著作,书中由文字和曲谱两部分内容构成,其中曲谱部分收录了八套乐曲,共计67首曲牌。以上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可见的仅有的两本著作,以《八大套》曲谱采集与整理为主,笔者将之称为“萌芽阶段”。尽管为追求历史发展的连贯性,笔者将时间区间归纳为1947年至1979年,但要说明的是在1958年至1979年二十年的时间里,《八大套》研究进入了较长的蛰伏阶段,1980年得以复苏。

(二)复苏发展阶段(1980年-1999年)

1980年起,研究得以复苏、研究成果增多,不仅有概述型的文字介绍,还有关注音乐本体、历史、乐种间比较的研究。概述型的研究: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1981)、袁静芳《民族音乐概述(八)》(1985)简要记录了“山西八大套”的基本内容。音乐本体研究:如王少华《山西<八大套>的套曲结构》(1980)、韩军《<八大套>结构分析》(1987),前者结合实例着重探讨了八大套套曲结构中多样统一的三种方法,后者从“支曲”和“成套”两个层次较为详细清晰地分析了《八大套》的结构。历史层面的研究:孔繁洲(1989)试图将《八大套》与汉代鼓吹乐接通,通过主奏乐器、歌唱部分和套式结构等三方面展开对比分析,将《八大套》定为“山西北部一带流行的一种古老乐种”③。随着民间乐种的丰富和拓展,开始以比较的方法探索乐种间的异同。随着对《八大套》的重新关注研究出现较多分支,笔者称之为“复苏发展阶段”。

(三)成熟阶段(2000年-2018年)

步入21世纪,历史研究趋于客观、音乐本体研究趋于严谨,出现关注其使用乐器的研究,这一阶段前期以景蔚岗为代表,研究以辨析为主,后期出现了两篇相关硕士学位论文。景蔚岗的《山西民间吹打乐申论》(2000)主要探讨了吹打乐与鼓吹乐的不同;在《中国音乐词典》修订之际,景蔚岗《“山西八大套”名实辨正》(2004)对六种不同成说进行比较阐述,以自身实地考察和文献检索辨析了与成说不同的五点认识。关于《八大套》的历史,韩军(2005)总结了“八大套”以乡村知识分子为主、民间艺人为辅的两条传播渠道,探讨了“八大套”的发展阶段,作者认为“光绪年间已有了八大套”“最晚形成于清同治末年光绪初年间,并可能是由五台槐荫村医生赵成贵根据收集的大量的民间曲牌、禅堂佛曲及戏曲曲牌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④关于《八大套》的套曲结构,褚历(2013)结合具体谱例深入分析了单曲尾声和帽子的结构,并以《大骂玉郎》套、《鹅郎》套为例对两套乐曲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曲式分析。张云山硕士论文(2016)⑤以局内人、局外人的双重视角围绕忻州八音会所用吹奏乐器——唢呐展开论述,追溯了忻州八音会的历史、表演形式、曲目构成等内容,详细探讨了忻州八音会唢呐的指法、技巧和演奏风格的形成。史雅菲硕士论文(2016)⑥以历时的角度对晋北鼓吹乐自汉至今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代表艺人、乐班进行了梳理,其次以“卢氏乐班”为代表阐述了晋北鼓吹在当下的发展,最后,对乐器、曲目、乐队等方面内容作了分析。

由此,《八大套》研究经历萌芽、蛰伏、复苏和发展已进入了相对成熟地研究阶段。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人民音乐》第一期报道了“山西八大套音响复原演奏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的消息,报道称:“2007年,中央音樂学院音乐学系于‘忻州卢补良八音艺术团开始合作,恢复‘山西八大套的演奏与传承。”⑦可见曾被韩军称“基本成为历史”的“山西八大套”已复原重响开始在当下延续其生命力。

二、山西《八大套》研究之现状

通过上述的文献回顾,关于《八大套》研究主要围绕其历史、套曲结构、乐器、乐种间比较等方面展开,既有宏观视角的关照,也有微观视角的解析,总体上研究呈现特征有二。

(一)对于《八大套》的归属存争议

《八大套》是“鼓吹乐”还是“吹打乐”?围绕其乐种属性学者有不同观点:袁静芳(1985)、孔繁洲(1991)、乔建中(1994)、张伯瑜(2007)等学者都曾将其视为“鼓吹乐”的主要品种进行详细论述;景蔚岗(2000)指出“山西八大套”是山西吹打乐的代表性曲目,作者在《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西卷》中的“吹打乐述略”中也表达了相同观点。尽管景蔚岗运用大量文字进行辨析论证了“鼓吹乐”与“吹打乐”的不同,但从其后的文献成果中可以看到,一些学者依旧倾向于把《八大套》归为“鼓吹乐”,如史雅菲硕士学位论文中将《八大套》视为了“晋北鼓吹”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景蔚岗通过对山西民间吹打樂历史的梳理,对乐人身份尤其关照,作者指出:鼓乐,即鼓吹乐,曾只由乐户承应,雇佣性、礼仪功用性、保守性和程式性为其基本特征;吹打乐,即八音会,演奏者为业余音乐爱好者(平民),非雇佣性、自娱性、开放性和即兴性是其基本特征⑧。因此,笔者认为《山西八大套》当属于吹打乐。

(二)《八大套》研究还有很大的前景和空间

宏观上,八大套作为五台县的代表性乐种,乔建中(1994)曾提到在今后研究中探讨八大套、冀中管乐(尤其是它的“北乐”)与宗教乐队中间的相互影响的可能⑨。目前对于冀中管乐与宗教音乐的关系研究已有一定学术成果,但对于八大套与宗教乐队的关系研究成果略显薄弱,尤其同处于五台的五台山佛教音乐也是当地的代表,对于“山西八大套”与“五台山佛教音乐”的比较研究还有待深入。微观上,主要探讨它自身的套曲结构、使用乐器,暂缺对谱本和曲谱的关照,大家普遍认同其曲牌源自于民间、寺庙和戏曲,而少有实证。虽然“山西八大套”自形成至今仅一百多年,但它所吸纳的曲目究竟距今有多远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注释:

①《释真还原禅房,五台八大套原来源自五台山青庙音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725/11/14863104_673980764.shtml, 2017,07,25。

②山西群众艺术馆:《山西民间器乐曲选1八大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0页。

③孔繁洲:《山西八大套》考略,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第94页。

④韩军:《五台“八大套”的形成、流传与发展》,山西大学艺术学研究所:《艺术学:问题域和焦点的扫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25-731页。

⑤张云山:《忻州“八音会”唢呐演奏艺术管窥》,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6年。

⑥史雅菲:《20世纪晋北鼓吹的历史与传承》,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⑦荣英涛:《乐海短波》,《人民音乐》,2011年第1期,第94页。

⑧景蔚岗:《山西民间吹打乐申论》,《中国音乐学》,2000年第2期,第28-35页。

⑨乔建中:《和而不同 多样统一──四种北方鼓吹乐的比较分析》,《音乐研究》,1994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王少华.山西《八大套》的套曲结构[J].音乐研究,1980,(01):86-93.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3]袁静芳.民族音乐概述(八)[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01):78-81.

[4]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山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西卷(上)[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0.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海参人工育苗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国内外约翰·斯坦贝克文学伦理学研究综述
董榕及其剧作研究述论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