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参人工育苗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2016-11-24茅沈丽林炎权陈水春李修岩

科学与财富 2016年15期
关键词:海参研究现状展望

茅沈丽++林炎权++陈水春++李修岩++方春海

摘要:海参是华人心目中珍贵的海中珍品,也是名贵的滋补品,有“海中人参”的美誉。介绍了国外如日本、印度、韩国及美国等国家的海参人工育苗技术产业现状,并介绍了国内北方刺参和世界各地白沙参的人工育苗技术,最后对海参人工育苗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海参;人工育苗;研究现状;展望

全世界海参约有1200种,在我国有14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有20多种。其中以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经济价值最高。白沙参因深受东南亚海外华人喜爱也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海参体壁含有丰富的胶原成分和蛋白聚糖及多种微量元素[1]。然而,由于海参需求量不断增加及过度捕捞,天然资源逐渐枯竭,加速了海参的人工育苗养殖的蓬勃发展。目前在中国、日本,斯里兰卡,越南等国家已成为一项前景广阔的养殖产业。

1 国外海参人工育苗产业发展现状

日本在20 世纪30年代开始试验,80年代建立了人工育苗技术工艺,育苗主要用于海上放流增殖,人工养殖较少。韩国海参产业以天然捕捞为主,产量在1983年时为3966t,1992年为1581t,2002年为836t,逐年大幅减少,2004年才由西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出一套规模化人工培育红海参种苗的技术和操作规程,实现了红海参的规模化生产及养殖。

国外对于热带经济海参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较少,主要是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开展了较多的捕捞学和生态学研究(FAO,2010),在人工育苗和养殖方面主要是白沙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在90年代之前对白沙参进行过放流增殖试验(Pitt.2001),其技术目前还处于诱导产卵和幼体培育阶段。印度、越南等国都报道试验性养殖糙海参取得成功(James et al.,2004;Pitt & Duy, 2004),但未能发展成商业化养殖。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墨西哥等国亦已开始进行人工增养殖,斯里兰卡于98年白沙参育苗技术成熟并进行繁养殖。

2 国内海参人工育苗产业现状

2.1 刺参人工育苗

2.1.1 刺参人工育苗历史我国进行刺参人工育苗研究始于1954年,1957年张风瀛等在首次培育出参苗,到70年代初,河北、山东、辽宁等省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78年全国已有6省26个单位进行了海参的人工育苗和增殖工作。二十一世纪,北方沿海地区多个科研单位和海参繁育场相继开展了刺参人工育苗生产,技术越来越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单位水体出苗量越来越高,现在每年生产的刺参商品苗已突破亿枚,甚至高达数十亿枚,已居世界首位。

2.1.2 刺参人工育苗技术流程:刺参人工育苗的技术流程为:亲参采捕及蓄养、产卵和受精、幼体培育、稚参的采集和培育、稚参的培育(包括稚参前期培育、稚参后期培育、幼参培育、直到商品幼参)[5]。

1.亲参的采捕及蓄养:每年的春天是采捕自然海域接近成熟亲参的最佳时机。选择个体大,体长20cm以上,体重大于250g,体表无明显受伤,个体饱满的亲参。操作时,亲参不可有油污接触,并在最短时间内运回繁殖场。运输上,要避免参体大量挤压,防止高温而造成的吐肠现象。亲参运回场后要进行人工蓄养,水质要清新,无污染,蓄养水温在16~18℃,培育密度宜控制在30头/m3以内。饵料投喂,每日按亲参体重的4%计算,投喂经发酵处理的鼠尾藻碎屑或配合饲料。亲参蓄养的时间以1周左右为佳。

2.产卵与受精:要获取同时段大量的受精卵,一般采取人工催产方法,亲参采用阴干升温刺激法和阴干流水等刺激法。一般在下午4时左右,排干池水,阴干2小时后,用水流冲洗亲参20分钟后,注入新鲜海水,产卵会在2小时后,大约19~22时进行,此时发现亲参活动频繁,并沿着池壁上移,先雄性排精,不久雌性便会排卵,此时,立即将亲参捞出,反复洗卵多次,直到池水变清为止。为避免精卵堆积,每30分钟搅动1次。

3.幼体培育:受精卵胚胎发育到囊胚期和小耳幼虫时,用NX79尼龙丝网拖选或虹吸选育,选育中上层幼体,培育池密度控制在0.5个/mL左右。刺参幼体的适口饵料有盐藻、角毛藻、叉鞭金藻等,此外有些代用饵料,如鼠尾藻磨碎液,而采用金黄色藻和硅藻混合投喂效果更好。投喂采取少投、勤投的原则,避免引起池水浑浊,造成刺参幼体消化不良,萎缩。单泡藻类的投喂量各期分别为小耳幼虫1万细胞/mL,中耳幼虫1.5万细胞/mL,大耳幼虫2万细胞/mL,如果藻类不足可搭配投喂一些代用饵料,如鼠尾磨碎液每天投喂量10~20mg/L(鲜重),海带草发液每天投喂量10~14 mg/L,食用生澄清液每天投喂量6~8mg/L(干重)。镜检幼体胃的饱满度,随时根据镜检和水中饵料悬浮物来调节投喂量。

在浮游幼体培育前期期间,主要依靠添加水来维持水质活爽,后期日换水1-2次,每次换水1/3~1/2。不间断充气,气量随着幼体发育渐渐增大。幼体培育水温在20~25℃,在幼体发育到五触手幼虫以前,每隔3~4天用虹吸管清底1次,清除池底的残饵、原生动物、幼体的排泄物等,吸污后的污物用网捞接住倒入大桶内,将上浮的幼体移入池内继续培养。

4.稚参的采集和培育:培育池中有20%~30%左右的幼体发育至撙形幼虫时,开始投放稚参采集器。附采集器投放前要用0.5%氢氧化钠浸泡1~2天,然后用水洗去药物,洗刷干净后放入饵料池中接种底栖硅藻。经过10~20d的培养,附着基上面附着一层底栖硅藻,此时即可投放使用,投放密度为80~100片/m2,成60度角或45度斜放,以使投喂时承接饵料。

稚参采集密度不要过大,一般为0.5头/cm。体长2mm以前的稚参,以附着基上底栖硅藻为主要饵料,当稚参体长达2mm以上时,可以鼠尾藻磨碎液为饵料,每日投喂4次,每次20~30mg/L。

稚参培育采用流水来改善水质,每天流水4~6次,每次1h,流量为培育水体的2~3倍,注意水中溶氧,当小于3.6mg/L时,稚参出现病态,小于1.0mg/L时稚参大量死亡。育苗后期要注意清底、倒池和分池,以利于个体小的稚参迅速生长。

2.2 白沙参人工育苗

白沙参(Metriatyla Scabra)又名糙海参,俗称白参。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区,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海域。因其生命力强、生长快、成活率和经济价值较高而有望成为我国海参养殖的新品种。在国内,白沙参的育苗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育苗研究历史较短。蔡广徽、张万隆等[6]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人工育苗研究,其技术于当时相对粗糙,无法实现规模化。此前,其人工育苗技术进展缓慢。近年来,其人工育苗技术进展较快,陈水春等[7]报道了白沙参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海南日报》报道了海南大学海洋学院人工批量化苗种繁育首获成功[8]。金科网湛江科技局报道,碧海银沙网,广东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报道了白沙参育苗成功[9],并通过了由广东科技厅组织的“白沙参规模化全人工育苗研究和应用”成果鉴定,确认其人工育苗关键技术,为名优热带海参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的推广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3 展望

海参位居八珍之冠,有“百补之首”的美誉,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被视为药食同源的天然绿色营养宝库,是美容护肤、抗“三高”、修复活力细胞、延年益寿的补益圣药。《本草从新》称其“补肾益精,壮阳疗痿”,《纲目拾遗》称其“生百脉血,治体息痢”,《 美食杂谈》将其誉为“百病之克星”。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日趋恶化,人为过度捕捞,资源逐年衰竭,造成市场供求失衡,价格昂贵,一直是达官贵人的享用专利,成为寻常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

参考文献:

[1]樊绘曾等:海中人参关于海参及其成分保健医疗功能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海洋药物,2001(4):37-44.

[2]张群乐,刘永宏.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3]Hatakeyama T,Sato T,Taira E .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Hemolytic Lectin CEL-Ⅲ from the Marine Invertebrate,Cucumaria echinata, With Arti-ficial Lipid Membrane: Involvement of Neutral Sphingoglycolipids in the Pore-Forming Process[J]. J.Biochem.(TOKYO),1999,125(2):277-284.

[4]Hamel J F, Hidalgo R Y,Mercier A.Larval development and juvenile growth of the Galapagos sea cucumber Isostichopus fuscus[J].Beche-de-mer Inf Bull.2003(18):3-8.

[5]房英春等.刺参养殖技术之四刺参人工育苗技术[J].中国水产,2007,(3):52-54.

[6]蔡广徽,张万隆.糙海参人工育苗成功[J].中国水产,1980(4):28.

[7]陈水春,Li Xiu-yan,曹俊明,等.白沙参(斯里兰卡)的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5):137-139.

[8]侯小健.海南省海参人工繁育在海大首获成功[N].海南日报,2009-11-14.

[9]广东农科院.http://www.gdaas.cn/xinxishow.asp?id=9260&website=院内新闻[EB/OL].2009-04-12.

作者简介:茅沈丽(1975-),女,硕士,助理工程师

通讯作者:陈水春(1963-),男,硕士,高级工程师

基金项目(广东科技计划项

(2013B20415006,2014A010101239,2015B020202011);

湛江科技计划项目(2013A03008,2014A03006,2015A01007);

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4C26214402640);

猜你喜欢

海参研究现状展望
感谢海参
古今八珍之葱烧海参
海参易变弯,掺了糖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海参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