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功“气”的本质是生物正电能量的实验研究

2019-04-25商振德

健康大视野 2019年8期
关键词:蛋白聚糖气功

【摘 要】目的:通过对气功练习者练功前、中和练功后波形变化和各条经络线路生物电能测定结果证实气功“气”的本质是是蕴含、运行在庞大的细胞间质和结缔组织间质网络中过剩的生物正电能量。方法和结果:<1>,用肌电传感仪对气功练习者得气最明显的头面部区域进行波形测定。结果:练功前波形为基本平稳的直线型,练功中和练功后出现了“波浪样”或“波涌样”波形;同时在整个波形中出现间断或间歇性的时间短暂的极高幅值的波形变化,正、负兼有。而且通过大数据处理和FFT变换后证实孙先生练功中和练功后出现了极高的电信号。<2>,在北京祝总骧炎黄经络中心,通过敲击方法和应用低电阻测量仪找出孙先生上肢和躯干的六条经络线路和线路上的相应穴位,进行标记。用微电流测量仪和微电阻测量仪在孙先生练功前、中和练功后的电流、电阻变化(5次测试)。结果:练功前、后电流、电阻出现明显不同,电流升高2~5倍,个别穴位升高10倍;电阻下降到练功前基数的2/3水平。在孙先生练功后60分钟左右电流测定数值最高。结论:练功者进入气功态后,通过意念将神经冲动传递到全身骨骼肌细胞,刺激骨骼肌细胞细胞膜产生大量电容放电。负电释放到细胞内细胞质中;正电释放到细胞间质和结缔组织间质,大量、过剩的生物正电能量就是气功“气”的物质基础,也是气功“气”的本质。

【关键词】气功,细胞膜电容放电,生物正电能量,蛋白聚糖,胶原纤维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8--01

目前对人体生物电现象的研究主要围绕在安静时细胞膜静息电位和细胞膜内各种膜状结构的静息电位(例如线粒体膜电位、细胞核膜电位等等),以及活性细胞受到刺激时的动作电位。对活性细胞细胞膜另一个生物电学特性(即细胞膜电容特性)研究的非常肤浅和滞后,导致气功和中医经络研究没有突破性进展。同时,现代医学对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过分强调微观研究,甚至于已经到了化学键是否稳定,一个基因片段是否正常的极微观程度。但人们忽略了一个问题:人体内4种组织、200余种细胞和10000余种蛋白质分子不是胡乱堆积的,微观与微观之间、微观与宏观之间以及宏观与宏观之间是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们虽然在解剖、组织结构、化学结构和具体功能上截然不同、互相不能替代(例如心脏和肝脏之间)。但是,它们的组织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致性和协调性除了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内分泌只是通过刺激组织细胞产生各种具体功能)的作用外,人体内部庞大的细胞间质和结缔组织间质网络除了已经认知的对组织细胞的支持、保护、连接、保护、提供营养和液体环境外,一定还有一种“物质”并通过这种“物质”调节全身组织、组织细胞和组织脏器的功能状态或功能活性的正常与否。这个“物质”要具备5个基本条件:(1),是人体内组织细胞产生,并且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2),含量巨大;(3),在体内间质中可以自由运行;(4),间质中单位体积内的数值要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波动,要有一个正常值、正常范围或形成一个稳态;(5),它的数值高低对浸泡在间质中的组织细胞具有明显的生理学意义。这个“物质”就是组织细胞细胞膜电容放电所放出的生物电能,向细胞膜内放出的是负电能量,向细胞膜外放出的是正电能量。释放到细胞膜内细胞质中的生物负电能量要有一个正常值或形成一个稳态,这些生物负电能量控制和调节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状态;释放到细胞膜外的生物正电能量通过两种途径传导:1,通过组织液→血液→全身各处;2,通过经络系统的有效传递在人体各处达到一个稳态,控制和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经络系统的实质就是一条一条的生物正电能量传送带,全身各条经络以串联方式连接;每一条经络又与体内相应脏器连接,同时再进行细分成“子脉和孙脉”,在全身细胞间质和结缔组织间质中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生物正电能量在这个网络中“纤维”成分(以胶原纤维为主)为载体,在胶原纤维外电荷扩散层,以离子电流形式进行传递。胶原纤维排列极为有序的结缔组织筋膜、網膜、韧带和神经血管束内外丰富的结缔组织中,电阻低,生物电能传导数值大,构成人体各条经脉;排列相对有序的构成子脉和孙脉。气功锻炼时,练功者在“气功态”时通过意念将大脑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全身组织细胞(特别是骨骼肌细胞)使之出现电容放电现象,在细胞间质和结缔组织间质大量、过剩的生物正电能量,这些生物正电能量就是气功“气”的物质基础,产生的“气”通过以上2个途径将“气”运行全身或相应部位来发挥“气”的功效。

一、资料、方法和结果

测试对象:对气功师孙先生练功前、中和练功后的波形变化和经络穴位、经络线路点的电流、电阻变化的测定

研究目的:通过两个实验,<1>,应用“蓝牙心电传感器”和“示波器”检测孙先生练功前、中和练功后的波形变化。证实气功“气”是由组织细胞(特别是骨骼肌细胞)细胞膜电容放电产生,证实骨骼肌细胞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出现了二次充电现象,从静息电位到二次充电后的电位差值就是气功“气”的本质;<2>,选择六条经络(大肠经、胆经、胃经、膀胱经以及任督两脉),应用“微电流、微电阻测量仪”和“50微安无电源测量器”对孙先生练功前、中和练功后穴位和相应经络线路电流流量、电阻变化。通过实验证实气功“气”,蕴含、积聚在穴位的“气”和运行、行走在经络中的“经气”的物质基础是生物电能,准确的讲是“生物正电能量”。各条经络线路就是一条条生物正电能量带。

1.1研究方法:

现象介绍,孙先生通过10几年的修炼,治好了多种疾病,身体越变越年轻,同时出现一些奇特现象:(1),可以打通任督两脉和各条经脉,练功中和停功后6~8小时间内,任督两脉和各条经脉出现液样流动感,即“海浪或浪涌感”。在头面部最为明显,特别是右侧额部的胆经(阳白穴和本神穴之间的区域)感觉最强烈,并且出现一条沟样痕迹。(2),头顶百汇穴处出现有规律卡卡响声,约每秒一次。(3),身体多处出现有规律的肌肉跳动,手足内在肌明显,这种跳动比心率稍快,说明与心率无关。(4),停功后的6~8小时内,孙先生自感力量充沛,精神饱满。

1.2实验资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黑龙江哈尔滨绥远孙殿凯,男,63岁,从事气功锻炼10余年。

第一个实验,在天津市农业大学物理实验室,应用蓝牙心电传感器对孙先生练功前、中和练功后进行波形变化测定。

方法,选择三个点(受试者浪涌样感觉最敏感区域),大椎穴、缺盆穴和阳白穴。在受试点贴上电极片,电极片与蓝牙心电传感器连接,再与电脑软件连接,打开电脑开始测试。

实验步骤:<1>,测试受试者安静状态下的波形变化;<2>,练功中的波形变化;<3>,停功后的波形變化;<4>,练功前、中和练功后大数据分别通过FFT变换。

受试者练功前的波形测定结果:1,呈现出较为典型的正常肌电图的干扰相图像;2,整个图形呈现出基本平稳的直线型。

受试者练功中和练功后的波形测定结果:1,整个波形出现间断或间歇性的时间非常短暂的极高幅值的电位变化,正负兼有,以负为多;2,出现明显的“波浪杨”或“波涌样”波形;3,为孙先生练功中还出现双上肢、躯干和头面部有一种微微发胀感,以头面部重。4,FFT变换后与练功前比较出现非常明显的不同,出现强的电信号。

第二个实验,对孙先生练功前、中和练功后各条经络线路和穴位电流、电阻变化的测定(共测试5次)

方法:<1>,在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祝总襄处,应用敲打方法和低电阻测量仪找出大肠经、膀胱经、胆经、胃经和任督两脉六条经络线路和主要穴位并进行标记;

<2>,在各个测试点贴上电极片(心电图电极片);

<3>,应用微电流测量仪和微电阻测量仪测出练功前电流、电阻数值作为“实验基数”;

<4>,应用<3>中方法测定练功中15分钟、30分钟各个测试点的电流、电阻数值;

<5>,应用<3>中方法测定练功后15分钟、30分钟、45分钟和60分钟各个测试点电流、电阻数值。

<6>,所测定的数值用无电源50微安级测量仪进行验证。

结果:<1>,练功前经络线路各个测试点电流、电阻数值规律:四肢从腕横韧带以上,经过前臂、肘关节、上臂、颈部最后到头面部,电流呈现出逐渐升高趋势,头面部胆经的阳白穴电流数值最高;任督两脉规律接近。各处电阻变化不大。(以上测试数值作为基数)

<2>,练功中电流、电阻变化规律

练功开始:电流突然下降,各条经络线路测试点都在基数基础上下降1~3倍;电阻稍高于基数。

练功15分钟:各个测试点电流回升,接近但仍低于基数;电阻大部分测试点变化不大。

练功30分钟:与15分钟时的测定相比变化不大。

<3>,练功后电流、电阻变化

停功后即可测定:电流突然升高,均超过基数水平;电阻降低,均低于基数。

15分钟:电流继续上升,电阻继续下降;

30分钟:电流升高到基数水平的1~2倍,电阻下降到基数水平的2/3;

60分钟:电流升高到基数水平的5~7倍,电阻变化不大。

结果:从练功前、练功后各条经脉测试点电流均超过基数的1~2

倍,停功60分钟升高约4~8倍;电阻下降为基数的2/3左右。同一条经脉线路不同平面测试点电流变化规律与练功前基本一致,即从腕上、前臂、上臂、颈部到头面部电流数值是从低到高,同样也是胆经的“阳白穴”最高。但是,在实验中出现一个与预想截然相反的结果:练功中,各条经络线路测试点电流不升高反而降低;电阻不降低反而升高现象。对孙先生练功中的表现看:四肢、躯干骨骼肌有轻度收缩现象,同时皮肤立毛肌收缩,同时有一种从下往上、从外向里液样聚集感。这可能是导致皮肤电阻增大,电流减低的原因。为孙先生练功中还出现双上肢、躯干和头面部有一种微微发胀感,以头面部重。

二、讨论

现代医学证实,人体是一个巨大的带电体,也是一个不断产生生物电能的生命体。组织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生理、生化等生命活动出现离子浓度差表现出了各种极性变化、幅度变化、频率变化和相位不同的生物电现象。目前人们研究组织细胞生物电现象主要表现为安静时细胞膜静息电位和细胞膜内各种膜状结构的静息电位(例如线粒体膜电位、细胞核膜电位等等),以及活性细胞受到刺激时的动作电位。现代医学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刻。但是,人们丢掉、忽略了细胞的另一个生物电现象,即细胞膜(特别是活性细胞细胞膜)的电容特性,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滞后,很不深刻,导致很多生命现象无法解释清楚,正是由于这种滞后导致气功“气”和经络“经气”本质到目前仍是一头雾水,没有搞清楚。致使人们的研究越来越偏离正确轨道,越走越远,甚至把本来科学的气功学、经络学搞成“玄学”。气功是人体生命现象的一种,是有其“物质”基础的,现代科学技术如此发达,完全可以揭开、找到“气”的物质基础。

人体通过食物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再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全身组织细胞,在细胞线粒体通过有氧氧化等等途径产生ATP,成为组织细胞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和“原材料”。人体各种组织细胞利用ATP可以产生:<1>,热能,维持人体正常体温;<2>,机械能,产生肌肉运动;<3>,化学能,参与各种氧化还原反应;<4>,声能;<5>,生物电能。其中,生物电能含量占的比例最高。生理学告诉我们:单纯维持细胞膜静息电位就要消耗细胞总ATP的1/3以上,这不包括蕴含、运行在细胞外基质(或细胞间质)、细胞团队外结缔组织、组织和组织脏器外结缔组织中的生物电能含量。人体组织细胞细胞膜就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具有充电、放电特性。人体具有几十万、几百万亿个细胞,将所有细胞膜铺平了大约有十几个篮球场大小,是一个巨大的平行板电容器,这个巨大电容器每时、每份、每秒都要进行无数次的电容放电、充电现象,负电能量释放到细胞内,正电能量释放到细胞外,所释放出的生物电能含量是巨大的,是有明显的生理学意义的。根据物理学能量守恒定律,释放到细胞外的生物正电能量被相对绝缘的皮肤表皮包裹,蕴含和运行在庞大的细胞间质和结缔组织间质中。

人体有4种组织,200余种细胞和10000余种蛋白质分子,组成不同器官。它们虽然组织结构以及具体功能各异,但有两点是相同的,第一,蕴含生物电能性质相同,细胞膜内为负电能量;细胞膜外、细胞团队外、组织间和组织脏器间结缔组织中蕴含、运行的生物电能为生物正电能量;第二,人体内间质或结缔组织虽然庞大,但内容相同。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不具有细胞形态和结构的物质,它包括:纤维成分、基质和液体物质(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对细胞起着支持、保护、连接和物质交换,是构成细胞生活的液体微环境,细胞浸润在这个液体环境中。细胞间质液含有细胞代谢时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同时也接收细胞的代谢产物或未被利用的物质。在人体4种组织中,结缔组织间质含量最高,它由基质、纤维成分组成,其中不断流动的组织液。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交换场所,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没有组织液,细胞就不能活,O2进入人体,首先进入血液,再经过组织液进入细胞,它之所以经过组织液是因为细胞就泡在组织液中。基质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无定型胶状物,无色透明,具有一定粘性,它的孔隙中流动着组织液。人体皮肤表皮下方的所有组织和细胞都被充满流体的基质网络所包围。皮肤的角质层具有绝缘性,电阻极大(干燥环境可达10万Ω);人体皮肤(表皮)内的电阻在500~1000Ω。所以,组织细胞内细胞质中的“负电能量”被几乎绝缘的细胞膜脂质双层包裹不得外流;同理,蕴含、运行在庞大的细胞间质和结缔组织间质中的生物正电能量又被近乎绝缘的皮肤包裹不得外流,这些巨大的生物正电能量正是气功的“气”和积聚在穴位和行走在经络线路上的“经气”的物质基础。这些存在于人体皮肤以内和所有细胞细胞膜以外“间质”网络中过剩的“生物正电能量”绝不是杂乱无章、无规律的排列和分布,也不是没有限制的升高或降低,而是与现有其他内环境稳态一样,也要有一个稳态,即“内环境生物电能稳态”。“内环境生物电能稳态”概念是指人体庞大的“间质网络”中单位体积所蕴含、运行的生物正电能量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要有一个正常值、正常范围或稳态。

气功态也称为气功状态,是以正常人体功能态为基础通过练功而呈现的特殊功能态,是人体生命活动中通过练功才能表现和发挥的固有的潜在功能状态。内功的气功态以入静为特征,称为内功态;外功的气功态以布气或发放外气为特征,稱为外功态。无论是内功态还是外功态,都能发挥机体在常态下所不能表现出来的潜在功能,故亦可称为人的超常功能态。"气功态"概念首先由钱学森提出,已为实验所证明。如练功过程中测得的脑电信号,证实人体气功态时大脑皮层的活动处于不同于常人醒觉态、睡眠态等的新的状态。练功者进入气功态,也就是出现气功效应。练功者进入气功态后,通过意念将神经冲动传递到全身骨骼肌细胞,这种刺激并不引起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出现可见的肌肉收缩现象,而是刺激骨骼肌细胞细胞膜产生大量电容放电,导致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出现二次充电现象,从静息电位到二次充电的电位差值就是气功“气”的物质基础。负电释放到细胞内细胞质中;正电释放到细胞间质和结缔组织间质,大量、过剩的生物正电能量就是气功“气”的物质基础。

三、气功“气”的储存和传导

3.1 “气”的储存

储存在间质的蛋白聚糖分子和蛋白聚糖复合物中。间质和结缔组织基质中的蛋白多糖分子和蛋白多糖复合物含有过剩的负电荷,能够强力吸引和容纳正电荷,骨骼肌细胞细胞膜电容放电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的生物正电能量,被吸引、容纳在蛋白聚糖分子和蛋白聚糖复合物中。 它在调节间质生物电能含量和维持内环境生物电能稳定性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2 “气”的传导

通过两种途径:1,细胞膜电容放电→细胞间质、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网→血液→传导到全身各个地方。2,以胶原纤维为载体进行传导,即中医经络系统。胶原纤维具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分子量巨大的线状分子,它广泛分布于结缔组织支架中,是构成人体肌肉筋膜及包裹脏腑包膜结缔组织及各种筋膜、韧带、网膜、系膜等的主要成分,也是构成细胞间质的主要成分。它是人体生物电能传导的主要载体。第二,是它们都带有大量带负电的侧基。胶原纤维由于含的负电荷过多,吸引极性水分子中的氢离子和体液中的各种阳离子向胶原蛋白分子表面靠近,形成一个结合紧密的“吸附层”,由于同种电荷相斥,吸附层中的极性水分子中的OH-和体液中的阴离子远离胶原蛋白表面形成一层负电荷层,这一负电荷层再去吸引水分子中的H+和体液中的阳离子,反反复复进行下去,就形成一定厚度的、正、负电荷层结合力较弱及结合松散的一个“扩散层”。离吸附层越近的电荷层静电吸引力强,远离吸附层的电荷层静电吸引力较弱。如果在胶原纤维分子一端加一个外加电场在外加电场力的作用下,胶原纤维分子本身不动,而是胶原纤维分子外的电荷扩散层出现正负电荷层的运动,正电荷层的正电荷顺着或沿着电场方向运动,负电荷层的负电荷逆着电场方向运动,最后将生物电能向远处传递。

小结,气功态是人体一种特殊生理状态,是有利于全身骨骼肌细胞细胞膜产生电容放电的状态,通过练功者的意念的神经冲动刺激骨骼肌细胞产生大量、过剩的生物电能释放,负电释放到细胞内细胞质中;正电释放到细胞外基质或细胞间质和结缔组织间质中。这些生物正电能量就是气功“气”的本质,也是中医经络“经气”的本质。

参考文献

商振德.从中医角度揭开细胞癌变、基因突变的原因.国际临床报告[J],2016,5(3)15-18

商振德.架起中西医结合的桥梁[J].河南中医,2016,3:45-48

商振德.中医“气”的本质[J].国际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15-18

商振德.关于人体生物电能循环传导系统的研究[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2.19(3):149-165

商振德.经络的本质-人体生物电循环传导系统[J].中国针灸,2011,31(3):277-280.

商振德.中医基础理论(经络本质)的现代科学观[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3,4(11):73-79.

商振德.细胞膜电容放电的生理学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1997,10(7):332-334.

商振德,架起中西医融合的桥梁,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M],2013,29-31

陈军得 李可温 细胞连接通讯与经络现象,山西中医,2001

陈军德 秦可.经络实质揭析.中国针灸,2002

王鸿谟.经脉起止走向规律探究。中国针灸,2003,23(9)538

猜你喜欢

蛋白聚糖气功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健身气功表演的当代社会价值
牛膝多糖对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表达的影响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动物的“气功”(二)
动物的“气功”(一)
机械应力联合维拉帕米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琼脂糖三维模型蛋白聚糖代谢的作用
核心蛋白聚糖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CGTHW3细胞增殖的影响
竞争性ELISA法测定软骨细胞蛋白聚糖代谢片段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