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术教学中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2019-04-03罗秋燕

读天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中美术核心素养

摘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育不仅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而且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期美术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审美教育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各个学习阶段对学生发展应该具备的素养的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備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际上,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对于各个学科的必备能力和品格,核心素养的判断,不是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的知识的掌握,而是在具体的生活中对于知识能力的运用。当然,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必须要在具体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因此,培养高中生的美术学科素养需要活跃学生思维,提高作品美术表现力;引导学生进行健康、正确的审美判断;体会作品的文化内涵,建构精神文化世界,真正让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一、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高中生知识、情感、态度、价值等多方面综合发展能力,经过不断探索才提出来的,它包括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部分,而这五部分之间又是密不可分的。

1. 图像识读,是美术学科素养中的基础,是指对美术作品中的各类元素符号(例如图形等)的认知,并要求受教育者能以联系的观点、比较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感知图像的构成、颜色、布局、材质等特点,运用多种方式解读图像的内涵,并能发现和解读生活中图像的信息,了解其价值和作用,这是美术学科素养的初级部分。只有以图像识读为基础,美术学科素养才能逐级建设。

2. 美术表现,是基于学生的技能方面提出的,以现代与传统的教研内容为主体,多方面利用技术与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形成创造视觉形象的相关意识,并能够利用多种方式综合美术元素,通过表现等手段,表达自己的创作过程以及蕴含的情感,并能联系生活实用美术表现力。

3. 审美判断,是指学生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和表述的过程,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核心素养,存在于精神层面。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美术课程的训练,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能够在生活中或者美术作品中感受美、认识美、分析美,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判断,并能积极主动地利用美的方式来美化生活。

4. 创意实践,是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动,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从而产生新颖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它能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有选择性地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要领,运用创新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创造新的美术作品。

5. 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点,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有人也将文化理解称之为文化视野。文化理解素养的表现是能认识美术和文化的关系;能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能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尊重艺术家的创造成果和他们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从文化角度了解美术是全面的,对于美术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作品“以小观大”,以当时当地的作品来感知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也可以“以大观小”,通过对当时当地的文化特征的认识,理解当时当地的具体作品的内涵。

二、 培养高中生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 活跃学生思维,提高作品美术表现力

学生的生活阅历虽然比教师少很多,然而,他们的作品却更加有生活气息,也更具有想象力和表现张力,很多时候,教师的作品不如学生的有想象力。学生对于现代媒体材料和技术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基于这一点,学生作品的美术表现力更为丰富,也就能创作出更为新颖的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禁锢学生的思维,要支持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使学生有进一步的美术表现。

(二) 引导学生进行健康、正确的审美判断

教师在学生对美术素养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的教学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因为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差异形成有独特个性的审美观,并不断对身边美的事物进行自己独特的审美判断,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接触社会,但学生因为生活阅历少,分辨美的能力并不完善,容易被低俗、暴力吸引,需要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好的作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观。例如通过罗中立先生的《父亲》,不仅让学生明白作品中父亲的伟大,也让学生明白这位“父亲”所代表的广大中国农民的辛苦朴素,真正引导学生进行健康、正确的审美判断。

(三) 体会作品的文化内涵,建构精神文化世界

美术的文化内涵是内敛的,它承载了作者创作时的感悟,与创作者所处的时代、创作者的生活阶层密不可分。不同的作者固然会创作出承载不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而同一创作者在不同时代或者人生的不同阶段也都会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体现。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些文化背景或不了解,或了解并不深入,或深入但所知有限。教师应该从纵向的时间层面和横向的国界与身份层面引导学生,让学生对作品文化背景产生更深刻的了解与感触,对美术作品产生真正的、全面的认知。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教学在时间和空间范畴上有一定的延展性。面对新的形势,美术教师要不断学习,要始终重视过程和方法,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培育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钟立胜.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价值研究[J].考试周刊,2017(36):170-171.

[2]邵江丽.美术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多元文化意识[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137.

作者简介:

罗秋燕,湖南省衡阳市,湖南省衡阳市衡南五中。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高中美术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