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人本理念下的朋辈心理育人工作模式的探究

2019-04-03刘欣雨

读天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朋辈人本理念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开展,现今高校学生的文化生活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高校品牌化朋辈心理健康活动育人工作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对高校品牌化心理健康活动育人模式构建和拓展的途径予以探究,希望本次的研究能为现今高校开展校园朋辈文化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进而丰富高校学生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心理育人;朋辈;人本理念

在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被提出后,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并应用到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当中。将人本思想融入朋辈教育领域中,为教育事业的开展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高校中,校园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均具有促进的作用。但是,在现今很多高校校园中,对于该方面育人模式的构建存在很多不足,基于这样的状况,应注重树立朋辈心理健康活动的品牌意识,以打造品牌活动为目标开展品牌社团活动。因此,在此次的研究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和研究。

一、 高校中校园朋辈文化活动中人本育人模式解读

基于人本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价值,人本育人模式主要的内容是确立人本理念,注重发挥育人的功能,强化高校朋辈校园文化活动的构建,创设出积极浓厚的文化氛围,这对学生素质教育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对文化活动模式的育人功能进行深度的挖掘,进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学生的理想和价值。另外,开展校园品牌化朋辈心理健康活动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注重将人生哲学、理想信念、道德人格和审美品位融入实际的工作中,并制订符合高校学生发展的育人模式,真正地将人本思想融入校园品牌化文化育人活动中,为高校学生创设丰富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 人本理念下高校品牌化朋辈心理健康活动育人模式的发展现状

为了更好地构建高校的品牌化心理健康活动,在此次的研究中,笔者采用访谈法和测验法的方式,对高校品牌化心理健康活动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对人本理念下高校品牌化心理健康活动育人模式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特设立调查问卷对高校心理育人情况进行了解。76.92%的学生表示未经历过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学校宣讲,社会讲座来了解心理育人活动,形势较为单一。61.54%的同学对心理健康咨询稍有了解却未亲身体验过的状态,只有38.46%的同学了解并体验过心理咨询,而丝毫不了解心理咨询的同学并不存在。

这一系列结果的分析表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创新。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机制来看,在内容上,高校只注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社会心理教育课程,却不注重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培养,无法深入学生内心。虽然高校会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但侧重点在内容上,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完全掌握,培训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还需要改进。在技术上,朋辈教育水平有待提高,组成朋辈心理辅导教育的主要是心理健康教师、辅导员、思修教师、心理委员等,只有心理教师接受过专业培训,其他教师及同学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是长期的课程,需要不定期的接受培训。不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团队无法准确为患病学生进行指导,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知识需求,无法给出切实的解决方案。

三、 建立健全人本理念下高校品牌化朋辈心理健康活动育人模式

(一) 建立朋辈全人教育理念

高等院校要认识到心理育人工作是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它不是只针对部分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群体,更不是只培养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它是对全人类的教育,是对全体学生的身心素质和人格培养的教育。全人教育是促进个体生理、心理、心灵协调发展的教育,让个体成为身心健康,有追求、有信仰,价值观符合社会普遍标准和要求的人,能够保持自我和谐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全人教育是要个体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个人修养等方面协调发展。高等院校要将心育纳入育人体系中,具体落实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到各专业建设方案中。各学院(系)、各专业都要对学生素质培养和人格培养高度重视,将心理素质培养计划渗透到专业素质培养计划中。

(二) 建立朋辈心育协同育人体系

在当前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根据协同论的观点,建立高等院校朋辈心育协同育人体系,由学校心育工作领导小组来协调各个工作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发挥高等院校系统内部各部门(子系统)的作用,发挥出1+1>2的效用。在高等院校朋辈心育协同育人体系中,心理中心地位特殊,要组织二级机构贯彻日常心育工作项目,做好心理咨询、心理普查、危机干预等工作;积极联合各院系及各专业、教研室,开发校企合作心育项目,有效地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心理课程中,将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纳入校企合作实践课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 将朋辈心育纳入学校评价机制

当前心育工作的开展虽然不是“如火如荼”,但也是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可否认,心育工作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要促进心育工作的大力发展,还需要健全督导和评价机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心育工作评价指标(如表1),纳入学校年度评价体系,将心育日常工作的规划、过程、效果等进行指标化,采用过程考核形式,增强心育工作的效力。

(四) 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

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五大部分,第一个层次是心理发展层次,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职业智能素质教育、职业审美素质教育;第二个层次是身心和谐发展层次,主要是指职业身心素质教育;第三个层次是创业能力发展层次,主要是指職业劳动素质教育。通过朋辈朋辈心理育人体系,多层次、全方面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五) 建立校企合作朋辈心育项目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设立校企合作朋辈心育项目。即学校心理中心积极与各专业主任进行磋商,共同设计制定校企合作心育项目,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承压能力、耐受力、沟通力、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合作能力等方面的体验和训练,将这些朋辈心育项目与专业实践项目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在校企合作心育项目的实施中,心理中心的专职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去,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督导,为学生提供现成的辅导和行为训练指导。同时,也可以聘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到校企合作心育项目中来,增强项目的实践性,提高应用性。

(六) 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改革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保证至少32课时。将心育活动纳入心育课程中,作为实践项目纳入课程管理。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而发展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心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符合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也是符合心育的理念和课程要求。建构主义“对人性的关怀”和“以学习者发展为本”的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为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其人格完善的目标相一致。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创设生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一个明确的任务作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欲的教学形式。心育课程的任务是以案例、团体游戏和心理行为训练等素材为主,注重授课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刘笑,方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机制研究[D].吉林:北华大学,2018(7).

[2]沈绮云,肖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导向改革——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论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

作者简介:

刘欣雨,天津市,天津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朋辈人本理念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朋辈教育制度的运用
长沙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新时期文明创建工作初探
关于家居纺织品设计的情感化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本理念的运用探讨
试论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的路径创新
人本理念下的语文写作教学
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